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3月15~16日,由中国北方稻作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日本佐竹公司承办的"中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选育及食味品鉴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广岛举行。来自中日双方的25位品评专家对两国的9个优良粳稻品种进行品评打分,品评按照日本感官评价试验方法进行,经过两次重复品评,最后评选出"最优秀奖"5个,"优秀奖"4个。  相似文献   

2.
2009年8月8日,北方稻作科技协会组织专家对全国20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进行品评。水稻食味育种专家、品评专家17人及列席品评代表10人进行品评标准的讨论、制定及品评。品评方法参考日本食味品评标准,结合中国食味品评经验制定。品评结果收到比较满意效果,并引发众多思考:我国优良食味粳稻研究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应制定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品评高度;充分发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市场价值;进一步发展协会,提升协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天津产优质稻米和“稻花香”食味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天津优质米品种和区试对照品种津原45为供试材料,与黑龙江省五常市生产的"稻花香"进行了稻米品质比较,同时通过食味品尝试验对稻米的食味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津产优质米除加工品质优于"稻花香"外,蛋白质含量明显较高,而糊化特性中的最高粘度、崩解值较低,消减值较大,糊化特性劣于"稻花香",食味品尝中综合评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构建中国北方粳稻食味评价方法和体系,通过对已育成的粳稻品种和性状稳定的粳稻品系进行基于统计学的食味评价,分析了水稻食味鉴评员(以下简称"鉴评员")的识别能力和嗜好性,同时对鉴评员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食味综合评价值不同品种(系)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鉴评员的评价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但是鉴评员和供试品种(系)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差异并不显著。尽管不同鉴评员之间的食味评价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全部鉴评人员对于供试品种(系)的评价结果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北方稻作协会主办,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北京东孚久恒仪器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2018中日粳稻优良食味品评暨品评员复核"于2018年7月1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我国己进入消费主导生产的新时期,在供给侧改革的指引下,水稻食味研究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认可。协会以  相似文献   

6.
<正>由北方稻作协会主办,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协办的"2017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会"于2017年7月14日在宁夏银川市召开。参加本次品评的有本协会专业品评员24人(包括4位专家组人员),另有粳稻食味研究及鉴评工作专家9人、日本专家6人及其他参会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雷达图分析稻米食味评价的新方法。该方法选择胶稠度、碱消值、粒型、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5个对稻米食味品质影响较大的理化指标作为雷达图分析的评价指标。各个评价指标经无量纲化处理后用于绘制雷达图。为消除指标排列顺序不同引起的差异,本文采用雷达图的平均周长和平均面积作为特征向量构建评价参数,并对10个参试样品的食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本文建立的雷达图分析法得到的食味评价排序与常规感官评价法的排序基本一致,表明本文建立的雷达图分析法适用于稻米食味品质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崔晶 《北方水稻》2007,(3):1-4,9
以当前我国粳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稻米食味的概念、基本内涵及其评价法,详细论述了优质食味稻米遗传资源的筛选、引进和利用等若干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食味米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贺梅  宋冬明  黄少锋  张丽萍 《北方水稻》2013,43(1):39-40,42
总结了目前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评价的三种方法,包括感官评价法、理化指标评价法和仪器评价法。同时分析了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因素,为优质稻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是由农业部指定的部级谷物及其制品质量鉴定检验机构之一.该中心拥有成套大型先进仪器35台件,高中级专业人员13名,测试服务范围包括谷物及其制品、种子、果蔬、饲料等品质及成份分析200余项次.尤其在鉴定小麦品质方面手段先进,测试设备齐全,拥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小麦及其制品检测成套设备.承担过第一、第二届全国博览会优质小麦品种鉴定工作、全国馒头、面条小麦品质评价工作及专用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的制定工作等.近几年承担了大量小麦品质评价鉴定任务.中心所用仪器经过计量检定,分析测试方法全部采用国际标准(ISO)或国家标准(GB),检测人员经严格培训考核上岗,实验室建立了较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心除为社会各届提供测试服务外,还可在谷物分析和深加工方面进行合作研究或委托研究,并可提供实验条件培养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