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省主要水稻土供锌特性与施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湖北省主要类型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及模拟试验,从锌的土壤吸附、解吸、扩散及生物效应等方面研究了几种水稻土的供锌特性,阐述了土壤某些供锌特性与作物施锌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连续10次水稻耗竭盆栽试验,探讨了湖北省15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不同形态钾占土壤全钾含量的比例。结果是,难风化的白云母和长石类矿物中含钾量平均占90.0%;缓效钾平均占3.34%;有效钾贮量平均占11.1%;交换性钾平均占0.871%。盆栽水稻吸钾量与交换性钾和有效钾贮量呈极显著相关(r=0.7659,0.7695),与缓效钾贮量呈显著相关(r=0.6032)。这也间接证明难风化钾矿物不是钾源的提供者,从有效钾贮量看并不丰富,特别是鄂南地区稻土尤甚。强化钾素在农业内部循环,这才是有效利用土壤钾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十五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确定土壤钾的形态和含钾矿物的类型及其相对量以探明土壤供钾能力。试验表明:位于鄂南水稻土的各形态钾含量较低,土壤中含钾原生矿物主要为难分解的白云母和长石,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由湖积物、花岗片麻岩、鄂北Q_3母质以及鄂西北红砂岩发育的水稻土,各形态钾含量较为丰富,或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易风化钾矿物,其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由花岗片麻岩发育的土壤含钾量主要集中于粗粒部分,而其他土壤含钾量主要聚集于粉粒和粘粒中。15种土壤供钾潜力与成土母质,土壤地带性分布以及钾的风化系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施钾对水稻土及植株含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7年稻田施钾与不施钾的定位试验,探讨土壤有效钾及缓效钾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植株含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分析了土壤供钾能力降低的主要表现及原因,通过钾肥试验和应用效果,表明土壤钾素变化较大,施钾效果显著,提出了补钾技术的原则及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施钾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吸钾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中游水稻种植主产区,采用田间裂区试验,以湖北省主推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和两优6326为试验材料,研究施钾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_2O)(60~180 kg/hm~2)显著提高了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及稻谷产量;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品种丰两优香1号和两优6326分别增产3.7%~12.8%和10.3%~16.9%;随施钾量增加,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平台的趋势。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吸收均符合Logistic曲线增长规律(P0.01)。随施钾量增加,干物质快速积累始期(T1)、末期(T2)以及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_(max))均有所提前、快速积累持续时间缩短(ΔT),最大积累速率显著提高(V_(max));相同施钾量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间T_1、T_2、T_(max)和ΔT均存在一定差异。钾素快速积累始期(T_1')、末期(T_2')及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天数(T_(max)')以及快速积累持续时间(ΔT')均随施钾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钾量(K_2O)在60~120 kg/hm2时达到最大。施钾也显著提高了水稻钾素吸收量,且随施钾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生产100 kg稻谷的吸钾量随施钾量增加同样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综上所述,施用钾肥(K_2O)(120~180 kg/hm~2)可明显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缩短干物质和钾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之间补充钾肥有利于中后期养分供应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9.
10.
试验表明,苗期是水稻需钾关键期;孕穗期一齐穗期是需钾大量期。水稻施钾肥一般可增产10%左右.生产上应推荐的施钾量为137kg/hm^2—160keg/hm^2。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主要土类供钾潜力研究王祥珍张保烈雷永振张满珍邱卫文赵凯吴常恕柴建华(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镇农科站)关于辽宁几种土类供钾潜力问题,目前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土化系曾对辽宁省耕地棕壤供钾潜力进行过研究,认为除泥灰岩...  相似文献   

12.
钾肥肥效和需钾程度,主要决定于土壤钾素供应水平;土壤供钾潜力与成土母质及其风化程度密切相关。本项研究主要对我省几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在不施钾的条件下,进行生物耗竭盆栽试验,以探明其钾素供应潜力和土壤钾的动态消长,为合理利用钾肥,改革施肥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徽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艳  陶乐明  刘枫  赵俊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73-14074
[目的]为钾肥在安徽沿江地区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芜湖县进行田间试验以研究安徽沿江地区土壤的钾素状况和施钾效应。[结果]当氮肥施用量为220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分别比对照增产4.73%、9.46%和12.78%。当氮肥施用量为286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的最高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5.61%。新复极差测验表明,高氮高钾处理的增产幅度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同等施氮水平下,施钾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高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达52.56%,表观平衡出现微亏8.42 kg(K2O)/hm^2;常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明显下降,表观平衡出现盈余41.10 kg(K2O)/hm^2。水稻收获后土壤缓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水稻种植前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不一。[结论]在氮肥相应增加的基础上,该地区同等肥力土壤的推荐施钾量为169 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沿江江南地区水稻适宜钾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结果]在适量氮肥条件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提高,但当氮肥高到一定极限后,水稻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会下降;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吸钾量也相应提高,水稻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也提高;在施钾量相同条件下,高氮处理吸氮量反而减少。[结论]在该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水稻钾肥(K2O)推荐用量为130 kg/hm2。  相似文献   

15.
16.
耕地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是真实反映土壤供肥量、因土施肥的重要技术参数。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在水稻土上实施了3组“3414”田间小区肥效试验研究.初步探索了该区域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和土壤供肥能力两个施肥技术参数,为精确定量科学施肥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赤红壤旱地土壤供钾特性及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个县(市)采集赤红壤旱地土样106个,测定速效钾极缺(K<25mg/kg)的土壤占16.7%,速效钾含量<70mg/kg的土壤占88.9%,花岗岩旱土速效钾的最低水平为19-20mg/kg砂页岩旱土为21-23mg/kg沉积物水稻土为52mg/kg左右,赤红壤旱地在中产条件下,配施钾肥增产效果极显著。每亩配施K2O的适宜用量,花生为5kg甘薯为7.5-10kg,木薯为14-18kg。  相似文献   

18.
采取吸附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方法,对潮土和褐土的供钾特性及钾肥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潮土的固钾能力远高于褐土,其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释放量和释放速率不及褐土,供钾能力相对较弱。(2)潮土施钾效果明显优于褐土,钾肥利用率相对较高,即每施入1公斤K2O,潮上增产小麦5.8kg,揭土增产小麦4.1kg。因此,生产上应将有限的钾肥资源优先分配到施钾效果明显的潮土上。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选用8种有效钾测定法对花岗岩、玄武岩水稻土及珠江三角洲沉积水稻土进行测定,以第一造水稻吸钾量、稻谷产量及连续种植四造的总吸钾量、稻谷总产量作为参比项进行校验,结果表明:对玄武岩水稻土,各方法测定值与各参比项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以1N HNO_3法的相关性较好;对花岗岩水稻土及珠江三角洲沉积水稻土,1N HNO_3法测定值与第一造的参比项相关性不好,与连续四造总吸钾量相关性较好,但仍较其他方法差,0.01M CaCl_2法与参比项的相关性也较差,其他方法测定值与第一造吸钾量或连续四造总吸钾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以6N冷H_2SO_4法最好。对上述三种类型土壤若只测定有效钾时,可选用1N中性NH_4OAc法或6N冷H_2SO_4法,若同时测定有效磷和有效钾,可选用Olsen法联合提取,然后分别测定。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以及植株体内含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施K2O量为78.8kg/hm2时,水稻各项产量指标均较高,产量为7284.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