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陕西省太白县黄柏塬乡黄柏塬村有集体山林6万佘亩。在全县开展林改试点中,黄柏塬村以“户均有山,还权于民”为宗旨,妥善解决历史遗留“多山户”问题,率先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无山户”承包山林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2009,(22):15-15
太白县黄柏塬乡黄柏塬村位于太白山西南角,共有耕地526亩,集体山林60,133亩。在全县开展林改试点中,黄柏塬村以“户均有山,还权于民”为宗旨,妥善解决历史遗留“多山户”问题,率先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无山户”承包山林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3.
《林业工作研究》2008,(2):15-18
绍兴市在开展山林延包工作过程中,因地制宜,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其中市区本级一万多亩集体山林采取“政府赎买”形式成功地流转为国有,并委托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开发经营,取得满意的效果,维护了国家、集体、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会同县委、县政府立足林区县的实际,围绕生态建设这一主题,着眼可持续发展,坚持从改革入手,把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培育、巩固和壮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与后劲的重要发展战略措施来抓,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一、坚持从改革山林经营体制入手,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山林管理从八十年代初起,会同县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推行了以“林业三定”为主要内容的山林分户经营管理体制。但这种“一山多主、一主多山”的小块分散经营格局,既不利于林政管理,又不利于规模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严…  相似文献   

5.
南涧县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始终按照“对群众负责,对历史责责”的要求开展工作,力争通过改革实现南涧林业叉快又好地发展。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基本做到了山林能分包到户的就分包到户,不能分包到户的按份额明确到户,流转的山林收益明确到户。目前,林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南涧县在林改工作中做到了“六到位”。  相似文献   

6.
随着敖汉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成了山林的主人,山林成了林农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相应地他们造林育林护林的内在动力也被全面激活了。“山不再没人种,林不再没人管,我是永久的护林员”的林业良性发展局面在敖汉旗农村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7.
《林业工作研究》2005,(5):21-23
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中,德兴市按照“政府得绿,社会得益,经营者得利”的思路,确保“责、权、利”三者统一,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山林流转,真正还权让利于民,确保林农利益不受侵害。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资兴市黄草镇1.87万公顷陆地面积,山林面积就达1.6万公顷,水面1.33万公顷。七十年代黄草曾被国务院授予“林茂粮丰乡”的光荣称号。那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杉家班”。八十年代青草的林业股份公司也出了名。九十年代奔小康,黄草抓高效林业势在必然。黄草人曾自豪地说:“一根竹竿一张排,潇潇洒洒钞票来”。林业让黄草人尽显风光。1976年建毛主席纪念堂,还专调了黄草的几根大树。八十年代,全国大搞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少地方田土分开,山林放开,集体经济便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回解放前”。然而,黄草人民珍惜的山林,却率先改革…  相似文献   

9.
李凤梅 《中国林业》2009,(17):33-33
在贵州省息烽县,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给林农带来了三大可喜变化:一是农民不会再因林地纠纷辗转到县城找档案部门查询,只需在县内各乡镇林业部门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即可看到自家林地的“面积、林种、地类、权属、四至界”等“项目”。二是林农一改过去对集体山林管护漠不关心和盗砍滥伐“坏习惯”,竟然“把山当田耕,把林当菜种”,对林地可谓呵护有加。三是全县乡乡建起了民兵应急分队,村村配备了专职护林员,使过去山林发生火灾时出现的“干音防丁火,群移溉火,领导恼火”的局面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婺源县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婺源县真正做到了“服从政策、尊重民意”,立足“生态立县”的战略取向,坚持把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贯彻于林改全过程,围绕“明晰产权”目标,坚持把山林纠纷的调处作为林改的关键环节来抓,着眼于林区稳定与资源安全,坚持林改与林管“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1.
从林权纠纷个案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福建省全面推行以“均山、均权、均利”为主要特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采取“二到三还”(产权到户、到人,还山、还林、还利于民)的政策,将林地使用权、林木产权划归农民个体所有.确定了山林初始产权安排向农户转移的基本改革路径,从而结束了公有产权长期垄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现有林地面积10,019.5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5.6%,林区县人口占全省总人口63.6%。林业始终是浙江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林业“三定”、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延长山林承包经营期等三个阶段,至2007年8月,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在南方集体林区,稳定山权、林权,划定农民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是林业改革中波动最大、影响最深的变革。这项简称“三定”的改革,是中央1981年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制定的“二十五条”中提出来的。浙江省于1981年4月开始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分期分批展开。经过1982—1984年的全面推进工作,以及近几年的不断调整完善,目前已落实山林权属面积8903万亩,其中国有山林424万亩,集体所有山林8479万亩,尚未落实好山权林权的有200万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业》2009,(16):17-17
洪田村,隶属永安市洪田镇,是福建省中部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全村林业用地18,908亩,森林覆盖率81.4%。1998年,洪田村敢为人先,大胆实践,把土地承包责任制引向山林,成功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杜润生誉为中国林改的“小岗村”。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这儿实施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民有了林权证,山林纠纷基本没有了,现在租地种树我最放心。”日前,国家林业总站一负责人来到我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之一的钦北区调研,大垌镇马皇村村民陈祥海兴奋地向北京来的领导说出了心里话。  相似文献   

16.
在2006年确定四个县(市、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2007年,一场被称为“山坡上的大包干”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又一次席卷江淮大地。明晰产权、规范流转、放活经营,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像春风染绿山林,为安徽林业又一次带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林业工作研究》2005,(5):16-19
武宁县是我省林业重点县,林业“三定”时,由于林权证颁发不规范,工作不彻底,全县重证、记载不清以及一山多证现象较为严重,加之该县移民入口众多,移民多次搬迁导致出现不少插花山,留下了大量的山林权属纠纷隐患。该县在林改试点过程中,坚持以民为本,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各类山林权属纠纷调处率达9570以上,为稳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3年起,在我国福建、江西、辽宁和浙江等省先后开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场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蔓延,使我国69%国土面积的山林获得新生,以蓬勃之势引领山区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位于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是全国重点林业县、浙江省重点林区。全县林业用地285万亩,占总面积的85%,林木蓄积量7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9.6%,农民人均近十亩山林。长期以来,开化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的指引下,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山林延包稳步推进,林权流转规范有序,抵押贷款逐步推行,开化县的林业正走向全面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从2006年初开始,浙江省开展了以“延长山林承包期,换发林权证,规范林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成为全国最早开展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省份之一。截至2007年8月,浙江林改主体改革基本结束,全省已落实到林权证上的集体林面积8255.8万亩,占9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