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方 《甘肃农业》2001,(7):33-33
"四位一体"温室技术是以土地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养殖相结合,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及生物能的转换,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修建在曰光温室内,形成"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2.
"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将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将沼气池、猪圈、温室、厕所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秸秆粪便为原料,以沼气为纽带,种养结合的新型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它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了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建立了一个生物种群较多,食物链结构健全,能流、物流循环较快的能源生态系统,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绍兴市在全国首创"亩产论英雄"理念,坚持"布局牵动""标准拉动""机制促动""存量滚动"等各种举措,以集约布局促集约用地,严把用地源头,构建倒逼机制,提高存量用地效益,实现了土地节约利用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多赢.从"绍兴模式"实践中可得出以下启示:要强化"亩产论英雄"理念,坚持市场配置原则,深化改革创新举措,改变土地供给思路,妥善处理集约用地与保障发展、政府调控与市场引导、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增量扩张与存量盘活等关系,不断提高城镇用地集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19,(14):255-257
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土地宏观调控要求及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剖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并从总量调控、区域调控、结构调控、效益调控、土地宏观调控绩效评价与监测等角度构建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五位一体"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桑园"桑-粮"、 "桑-经"、 "桑-蔬"间作"6215"栽培技术,既种桑树又种粮食或经济作物,充分利用了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做到桑、粮、经兼顾,有效地降低了市场风险,在桑园初植期,收入下降也不太明显,即使行情不好不养蚕,在大行内种植粮经作物,对收入的影响也不大,可以保留桑树,为之后的蚕桑发展创造条件.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四位一体"生态温室是依据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猪舍、沼气池、蔬菜(瓜、果)全封闭的连在一起,实现种植养殖并举、产(沼)气积肥同步,生物种群较多,食物结构健全,能流物流循环的生态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建设用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土地利用的潜在问题,提出了完善执法督察体系、加强执法监管力度、改善土地管理制度与体系、完善土地督察技术标准建设等土地调控对策建议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指将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分为二,实现经营权、所有权和承包权这三种土地权利的分置,在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而土地承包权是对原有的土地承包权的继承,对于农民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对农地承包权及其概念、法律性质等进行解读,并分析该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6月5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转发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建设"统测统配"示范县工作实施意见,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在全省启动.首批30个示范县已经确定,以后每年增加5个.到"十五"末,全省"统测统配"示范县建设将达到50个.  相似文献   

10.
<正>1 2015年土地政策2014年12月29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2014年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认为,2015年,将继续深入推进土地出让制度改革,同时房地产调控基调不会改变,将继续坚持市场自发调节为主,政府适时调控为辅。针对土地政策,该蓝皮指出,2015的土地政策,将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保障和改善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们这儿将宅基地周围、每年需向集体交纳一定费用的土地称为"十边地"。请问,这些"十边地"是否属于承包地?如果被国家征收,能否得到补偿?如补偿,标准是多少?读者江淮安江淮安读者:《土地管理法》将我国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  相似文献   

12.
从"代耕农"现象透视珠三角地区新型土地租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步伐进程的加快与地区经济差异扩大,发达地区农民将田地以签定合同或达成口头协议的方式租给落后地区农民耕种,出现了新型的租佃关系"租约农民"群体.分析了新型土地租佃关系的构成,与传统土地租佃关系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对"新农村"建设中"代耕农"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将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将沼气池、猪圈、温室、厕所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秸秆粪便为原料。以沼气为纽带,种养结合的新型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它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了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建立了一个生物种群较多,食物链结构健全,能流、物流循环较快的能源生态系统,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干玲  朱健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12-6313,6316
发展工业是各级政府财税的主要来源,而当前工业用地的供应主要以协议出让为主,地方政府往往将地价作为调控杠杆,通过扩大土地出让面积、降低土地出让价格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导致工业用地效率低下、土地闲置浪费等现象严重。在新一轮土地调控背景下,以江苏省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现状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探讨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改革出路。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2009,(12):7-7
"国土资源部将推广农村土地入市调控房价"、"‘农地入市’解困高房价"……近期,上述内容的报道频现网络、报端,引发不小的社会影响。对此,国土资源部有关业务司局负责人声明,所谓"国土部酝酿新版土地调控"说法系个别媒体误读,至于"国土部将推‘农地入市’调控房价"一说更系媒体牵强附会。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近期有的媒体关于  相似文献   

16.
以非均衡理论与生存理论为理论基础,风险控制为研究视角,以东部13省市为例对土地供给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在1994—2005年间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其中2000、2002、2003、2004、2005年研究区土地市场非均衡度处于-0.1≤Z≤0.1的适度非均衡区域内,不需要政府进行直接调控,而剩下的5个年度则需要减少土地供给的数量,以使土地市场的均衡度处于适度非均衡区域。  相似文献   

17.
余林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8):68-69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林木立体种植将成为林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满足薄壳山核桃、元宝枫、麦冬在同一块林地上正常生长发育,遵照最佳生态位配置原则,提高林地空间利用率,通过品种优选、科学选地、精细整地、合理栽培、科学管理等技术措施,打造"薄壳山核桃+元宝枫+麦冬"立体产业示范基地,以最大限度发挥林地的产出效益,为林木立体种植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农业几千年发展中,古人积累了丰富的耕作经验和技术,其中"地力常新壮"思想是影响广、持续久的农学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体现着农学家的智慧和人与地相互促进的农业哲学思想,而且反映着古人对所耕种的土地具有的呵护和挚爱之情,是古人在自己的生存实践中积极寻求以自己的智慧适应土地的好恶,并以自身的能力改善所耕种的土地,使土地成为可以为人效力的好土壤。在这一人积极发挥能动性过程中,古人并未超越土壤生态的要求,而是以符合土壤生态循环的方式为其施肥,使多年耕种的土壤能够长久保持常新,从而将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农业土壤带入良性生态循环之中,不仅使土壤可以支撑人类耕作的需要,而且其本身也得到养护。  相似文献   

19.
以中部地区"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农业大省——江西省为例,采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构建关联度模型,研究江西省"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与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密切关系。农民收入增长受"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人口非农化转型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影响最大,其次为产业非农化转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需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发展,促进城乡有序转型;以人为本,优化人口非农化路径,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在山东省荣成市经济开发区里,一项名为"利智度假区"的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利智度假区"虽然名为度假区,但其实质却是高尔夫球场,该高尔夫球场项目无任何审批手续,所用土地为"以租代征".国家早就明确规定暂停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但山东荣成开发区却在顶风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