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东是福建省茶叶重点产区之一,现有茶园面积4.7万hm2,良种普及率达95%,年产毛茶4.55万t,毛茶产值6.6亿万元,年创税费8500多万元。全市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居全国产茶地(市)之首,全市直接或间们从事茶业的人员达120万人。茶叶已成为地方财政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已成为农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闽东茶叶发展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茶叶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推进中国茶叶产业化的建设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本文简要记述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建议。1 调整区划总的茶叶区划要实现大转变 ,即向宜茶的山区和有特色地区转移。一般来说 ,在山区生产的山地茶品质好、劳动力相对成本较低、行业比较效益高。现在效益好的老茶区、老茶场、老茶厂应在山地茶上大作文章 ,以适合自身的方式谋求合作 ,可望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旅游区和某些库区 ,因独特的人文特征或有利的环境条件 ,可以列为茶叶发展的重要补充。在地域区划的基础上 ,进行茶类区划是非常必要的 ,这也是市场的要求。笔者建议在西南和…  相似文献   

3.
陇南地区茶叶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明 《中国茶叶》2003,25(6):17-18
甘肃省陇南地区茶树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为就近解决西北地区的饮茶需求,1958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农业部委派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来到与陕南、川北茶区相邻的甘肃陇南地区实地考察。结果表明,陇南地区文、武、康三县东南部的碧口、洛塘、阳坝一带,西邻岷山,北依秦岭,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适宜茶树生长。这些地区海拔1200m以下,年均气温10~15℃,无霜期200~260天,≥10℃积温3800~4900℃,年降雨量700~1000mm,年日照时数1600~1700h,相对湿度75%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隆回茶叶产业化的有利条件和实现茶叶产业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端生 《茶叶通讯》2010,37(3):24-27
茶叶产业作为江华特色产业之一,目前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商机。本文总结过去几十年发展茶叶产业的经验与教训,认识江华茶叶所具有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研究和探讨发展茶叶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近两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益阳茶叶产业特别是黑茶产业的发展,其措施之有力是多少年来所少有的,其效果之显著是令人称道的。面对茶叶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益阳市供销社系统唯有迎头赶上,有所作为,以茶叶新网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参与、服务其中,才能推动益阳茶业取得长足发展.否则,就会失去发展的良机.造成深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华海 《茶叶》2002,28(2):94-95
在肯定平利县茶叶发展成就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面对发展机遇,结合业情、县情,提出了产业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徐小丽 《茶叶》2007,33(1):50-52
茶叶在安康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安康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早在唐朝就曾作贡茶供宫廷享用,北魏时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和中亚、西亚。在清代紫阳毛尖已成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书中记载茶的产地时写道:“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陆羽将安康产茶区划归为  相似文献   

9.
正磐安位于浙江中部,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与影视名城东阳、五金名城永康、中国茶市新昌等市县接壤。磐安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县",是"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本世纪初以来,以扩大良种茶园规模、推广机械化加工、加强品牌建设为主线,磐安茶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为磐安茶农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产业现状1.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近几年,通过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以业主或联户连片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和现状 浙江省龙泉市产茶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即已产茶,明朝时成为朝廷贡茶,至清朝时呈现“龙泉邑里山山有茶树”的繁荣景象。上世纪80年代初,龙泉茶叶生产再现繁荣景象,全市茶园面积达到5万余亩,茶叶生产曾一度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后因经济体制转变等诸多因素,到2004年全市茶园面积只有1.76万亩,管理良好的仅剩3000余亩。  相似文献   

11.
尤溪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山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嘉靖《尤溪县志》记载,“茶课钞二十五锭一贯一佰六十文”,说明明代我县茶叶就已单独形成相当规模的行业。清乾隆、民国《尤溪县志》都有“茶产二十都二十三都者佳”的记载,华口水仙茶在国内曾拜封贡品。近年来尤溪县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把它作为农业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推进,目前全县茶园面积73856亩,总产量6565吨,产值7770万元,尤溪针螺茶的开发成功,每年新增利税2300万元,至今已有52个茶产品获得省以上名优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郴州市茶叶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实施名牌战略,中快名优茶基地建设,以股份制为主导,组建培育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增加产业投入等五条对策与措施,加速郴州茶叶产业。  相似文献   

13.
程晓帆 《中国茶叶》2003,25(3):10-12
茶叶是浙江新昌县的一大传统产业,也是关系千家万户农民增收的战略产业。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努力打造中国名茶强县,是应对加入WTO挑战,增强新昌农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现就如何加快新昌茶叶产业发展,建设中国名茶强县,谈几点意见。一、现状与特点分析当前我县茶叶产业现状,有以下3个特点:1.概括为一个“强”字,带动面广、竞争力强,即茶叶已经成为牵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产业通过多年努力,我县茶叶的产业基础不断强化。全县已有茶园面积7.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3.07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41%,并且以每年6…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余庆的传统产业,也是最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茶叶产业已初步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对接市委、市政府实施百万亩茶业工程,提升壮大名茶基地的发展战略,余庆必须立足优势,以新的眼光、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快发展,实现茶叶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北省茶叶产业快速发展,攀升至全国前列。据调查,全省现有63个县市生产茶叶,其中主要产茶县市有25个,涉茶人员300多万。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07.6万亩,产量8.5万吨,茶叶农业产值16亿元,系列产值超过35亿元。面积和产量居全国产茶省市第4位,茶叶产值仅次于浙江、福建位居第3位。茶叶产业已成为湖北省山区农村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省政府将茶业列入农业板块基地建设,不仅对促进湖北茶产业中部崛起作用巨大,而且对推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邵长亮  王铭伦 《花生学报》2003,32(Z1):73-76
围绕深化花生产业化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种植组织化、产品品牌化、生产加工多元化、管理标准化、供需信息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2011,(4):22
湖北省宜昌市高农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及宜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湖北省最大的茶苗繁育基地,年生产各类茶叶苗近1亿株。轻基质茶叶穴盘苗与传统陆地扦插苗相比,具有移栽成活率高(一般都可达100%)、无缓苗期、易移栽、耐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快缙云县黄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产业是浙江缙云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2012年全县茶园总面积55100亩,茶叶产值1.88亿元。但缙云黄茶规模还很小,基地只有4000多亩。缙云黄茶是缙云县2011年11月在浙江农博会上首次对外推出的新产品,惊艳了省农博会,取得了很好的展示效果。为加快推进黄茶特色产业的发展,积极打造中国黄茶之乡,对缙云县黄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缙云县黄茶产业发展的现状缙云黄茶是缙云县茶产业主推的一个新品种,主要分布种植于该县海拔500~700米的高山密林地带。凭借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精湛的制作工艺、三黄透三绿的独有品质(外形色泽金黄透绿、汤色鹅黄隐绿、叶底玉黄含绿),缙云黄茶已跻身高端茶叶市场。今年首批缙云黄茶开摘之前,四川等地客商以每公斤1.6万元的价格订货。目前,全县共发  相似文献   

19.
邵武市肖家坊镇地处邵南边陲,距城区47km。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没有城市工业污染,自然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近几年来,肖家坊镇党委政府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茶叶面积发展到400hm^2,可采面积240hm^2,年产茶叶540t,创产值860余万元。生产的“雪绒”茶已远近闻名,在安徽娥桥茶市更是供不应求。茶业成了肖家坊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湖南武陵山片区优质茶叶产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区生态条件优越,有利于优质茶叶的形成。成品茶香气高、色泽好、口感佳,且具有茶多酚含量较高(尤其是EGCG)的特点,保健价值较高。本文提出建设湖南武陵山片区优质茶叶产业,首先要科学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要从茶树品种、茶园栽培和茶叶生产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