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尾矿库、排岩场、采矿坑是矿山的三大区域,对矿山三大区域实施植被恢复工程中,要对尾矿库、排岩场、采矿坑的地质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树种选择与配置,同时采用特点不同的造林方法进行造林,以提高辽西北地区矿山三大区域的植被恢复效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辽西北地区开铁、膨润土、金、锰等矿产资源得到了长足的开发,促进了该地区的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辽西地区开发矿产资源势头正在扩大,对当地经济起到了带动作用,与此同时,矿山开发剥落地表,堆积废弃物引起了植被的大量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加强矿山植被恢复业务已成当务之急。几年来,建平县林业局大量开展植树造林,推进了矿山尾矿库和排岩场的植被恢复工程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使一度废弃的荒  相似文献   

3.
鞍山市大孤山黄岭子排岩场复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鞍山市大孤山黄岭子排岩场斜坡为对象,开展了复垦技术的研究,重点采用工程措施,包括降坡、坡表面水平沟开挖、回填改良营养土、种植适宜排岩场生长的植物、施用苗木保护高效吸水树脂等,达到全面绿化排岩场斜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因矿产资源开采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对唐山三友石灰岩矿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资源充分利用结合起来,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期望能对日后的矿山绿化治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榆林市是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岩盐等矿产资源,矿业经济在全市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榆林市煤炭矿区经过40多年的开发,原煤矿采空区所诱发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破坏已成为困扰榆林可持续发展的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在榆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新建(在建)矿山、生产矿山、历史遗留(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水资源环境保护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以期为榆林地区矿山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韶关大宝山矿区周边兴起的无序民采和商业矿采活动对山体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为应对矿山生态退化、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环境等问题,矿区有效实施了水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多项工程。本文在全面调研和搜集大宝山矿区污染现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清污分流、尾矿清淤、污水处理、植被恢复、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实施内容及相关政策为依据,对大宝山矿区部分污染修复工程案例进行总结。并在全面分析矿山污染来源、横石河及其周边农田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归纳矿区目前所施行的治理工程及其成效,主要包括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铁龙新山片区清污分流工程、李屋拦泥库清淤工程以及尾矿库外排水处理厂工程。大宝山矿区采取的相关治理方法和理念可以为其他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超强度和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型矿产资源开采及完善的矿山环境保护法规和管理机制缺乏,造成了湘西自治州矿山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甚至生态失衡,矿山生态环境科学治理已成为紧迫任务,进行矿山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模式研究以及尾矿库安全高效利用对于加强和完善矿山生态环境科学管理意义重大。桑树对重金属有较好耐受性和富集性,对土壤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与高抗性,因地制宜利用好桑树还可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桑树在尾矿库生态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矿山开采力度不断加大,导致矿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何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和恢复矿山植被已成为当前值得关注的课题。基于此,简要论述了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阶段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9.
龙从霞  左太安  苏维词  游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48-19851
在阐述毕节喀斯特山区脆弱性的基础上,分析了3S技术在毕节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数据调查、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数据管理、生态环境3D模拟与分析、生态环境预警分析以及生态环境信息传播6个方面的应用。同时对3S技术在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重金属矿山长期开发过程中,由于长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使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体均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破坏。基于重金属矿山治理目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矿山重金属污染生态治理技术的梳理,凝练出地质地貌工程、植被修复、土壤基质修复等3个大方向,并进一步确定出7个技术大类和18种治理技术手段;同时,基于此基础,提出重金属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在治理开始阶段、初步修复阶段以及基本修复完成与后续等3个不同的阶段中,分别针对性的采用矿山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修复技术应用以及后续的维护管理及开发等技术管理手段。结论认为,矿山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需要针对其不同所处阶段,建立相应的修复模型,同时要通过可持续性的修复技术和生态维护平台,加强其前期分析和后续风险评估和综合利用的研究,从而达到重金属矿山有效修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耐干旱、耐寒冷、耐贫瘠且繁殖能力强的菊芋作为试验材料,于2010年4月上旬开始,在潞安集团王庄煤矿矸石山上进行了生态恢复试验,以块茎播种栽植,观察其生长情况,测定叶茎干物质含量,以及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经过一个生长季,结果表明菊芋在煤矸石山上生长健壮,其耐旱强度可以和沙生植物媲美,为煤矸石山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新的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2.
姚科艳 《农学学报》2018,8(6):92-95
焚烧农作物秸秆既是农业资源极大浪费,又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机械化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部分经济效益。在我国江苏等地,政府近年来对机械化还田给予定额补贴。本文通过分析秸秆还田补贴政策的不同方式,对比借鉴国外政府购买生态服务(PES)的经验,从大力发展农机服务市场、科学制定生态补偿标准、重视培育第三方组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提出对农作物秸秆还田补贴政策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鞍山市铁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鞍山铁矿复垦区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进行了土壤采样和测试,并选择镉、汞、铅、铜、铬和锌6项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鉴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由单指标给出评价结果的不相客性,从物元分析和可拓集合的理论出发,建立了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对鞍山铁矿复垦区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铁矿区...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矿区废弃地治理以恢复工程技术为主,对工程的植被选择和景观设计重视不够.该研究以南京伏牛山铜矿废弃地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式掌握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植物资源、采矿遗迹及周边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情况,并通过采集的127个土壤样品对该地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景观规划的思路和具体方案,以期对铜矿废弃地的生态治理和景观规划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鞍山地区铁矸石山生态修复初期土壤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裸露矸石山相比,经生态修复的矸石山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过生态修复的铁矸石山土壤容重和非毛管孔隙度减小、毛管孔隙度增大,土壤持水能力提高,同一时期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自上而下呈减少趋势,且阴坡>阳坡>裸露矸石山;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相比裸露矸石山均有所提高,且阴坡好于阳坡好于裸露矸石山,阴坡和裸露矸石呈中性,阳坡矸石略呈酸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头道沟铁矿土地复垦的研究,得出生态脆弱区铁矿复垦的方法及复垦经验。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通过对磷矿山废弃土地状况及其磷矿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探讨废弃磷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及复垦后土地功能分区及用途。【结果】磷矿露天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极大,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环境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必须明确划分土地复垦目的与用途,对废弃土地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复垦。【结论】磷矿废弃土地主要成因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及弃石排土占地。通过对废弃土地的复垦规划有效协调复垦工程中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因地制宜确定废弃土地复垦后功能分区及用途管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石灰岩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石灰岩矿区先天脆弱的自然环境,石灰岩矿区开采带来的生态问题趋于严峻。作者通过对河北省石灰岩矿区分布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地域的石灰岩矿区生态环境特征,从而为石灰岩矿区后期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废弃物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控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地膜为例,基于对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农户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的有效数据,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估算废弃地膜污染防控的生态价值,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控支付意愿(WTP)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废弃地膜污染防控的生态价值较大,但也有相当数量农户的WTP不够强烈,这些农户多表现为不了解废弃地膜处理不当带来的污染问题。此外,地膜厚度与用途、附近是否有回收点是影响农户WTP的重要决定因素。对此,本文提出政府应加强农户对农业废弃物污染的认识,让农户从根本上有回收农业废弃物的主观能动性;从源头上把控地膜生产企业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地膜的最低厚度;多设农业废弃物集中回收点并着力构建一个较完整的农业废弃物回收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