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涞源县既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重点扶贫县,又是河北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该县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和社会帮扶,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未摆脱农民纯收入低,贫困人口基数大;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落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能缺乏;科技服务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公共服务落后,农民生活质量差的贫困现状,提出需加大扶贫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阶段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成效,关系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以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新疆南疆三地州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法,分析新疆南疆三地州扶贫开发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南疆三地州的扶贫开发绩效在逐年提高,但增幅在减缓,其中,社会发展水平年均增幅最高,其次是生产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而生态环境改善年均增幅最小。基于此,对新疆南疆三地州提高扶贫开发绩效水平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陕南三市的区域定位状况、经济发展现状、政策机遇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区域的战略定位;进一步讨论了利用当前中央到地方的各项利于贫困地区的政策,融入整个西部大发展的大局中,并提出了发展模式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制约,该县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还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该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了该县扶贫开发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采用政府主导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增强人民脱贫致富能力,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206-207
当前,关于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就研究地域而言,现有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区和贵州,应加强对滇西边境连片特困地区的研究,以拓宽研究地域。就研究内容而言,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精准扶贫的主要困境和路径选择等方面,可从行政伦理视角深化对多元主体精准扶贫的研究,以拓展研究视角和内容。同时,需要关注微观层面,进一步增强"实然性""经验性"的实地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到3个市的22个重点贫困县,养殖业较为集中,但该片区畜禽产品同质性强,产品品质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端、绿色、环保畜禽产品的需求,针对目前该片区林下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提高该片区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肃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战略与对策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生态脆弱地区的扶贫开发,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应建立在充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索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绿色路径。本研究基于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基本条件,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性地构建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绿色发展路径,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绿色路径。  相似文献   

9.
吕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务院划分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该地区也是华北和西北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农业产业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本文介绍了吕梁片区基本概况及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各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当地相关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吕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务院划分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该地区也是华北和西北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农业产业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之一。通过对吕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陕西、山西的贫困县域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当地水土资源基本情况以及目前各地具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对各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供当地相关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岩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科技扶贫的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科技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以随机抽取的山西省汾西县佃坪乡5个行政村400份农户的2016年科技扶贫成效测度的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扶贫的总效应显著为正,即科技扶贫对农户的人均纯收入呈正向影响作用;科技扶贫的独立效应不显著,即单纯增加农户物质资本对农户人均纯收入影响并不显著;科技扶贫的联动效应显著,即科技扶贫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农民技能水平提升对农户人均纯收入影响显著。因此在科技扶贫项目中,要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的联动效应,并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与农民技能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通过对陕南地区旅游产业扶贫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意识薄弱、旅游扶贫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产业扶贫缺乏区域特色、旅游产品市场拓展乏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等问题。结合陕南旅游产业扶贫开发实际,提出应通过坚持内生驱动引导提高利益主体的参与度、加强旅游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大市场宣传与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扶贫"模式发展和坚持可持续旅游产业扶贫发展原则等路径措施,促进连片集中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3.
舒银燕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6):206-210
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中减贫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农业产业扶贫在扶贫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梳理阿玛蒂亚·森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产业扶贫模式可持续性的内涵,强调扶贫覆盖面、减贫效果、配套政策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确定适用性、效果、政策、载体等4个评价准则及10个关键性问题,并据此提出10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主张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可持续性评价指标赋予权重.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地域类型划分及减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2年最新确定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名单中涉及西南地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的267个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将西南地区贫困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揭示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高程、坡度、人均GDP、少数民族占比、距省府距离等因素的分级和聚类分析,划分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地域类型,针对各类贫困乡村的关键致贫因子,提出减贫脱贫措施。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分异表现为:地势较低,坡度相对较缓的地区,贫困的发生率及贫困乡村的密度相对较低;而地势较高、坡度变化较大的地区,贫困县的分布较为集中;少数民族比重较高、距省府较远的区域,贫困的发生率及贫困乡村分布越广泛;2)通过综合聚类分析,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共划分成九类;3)针对九类贫困乡村的关键致贫因子提出相应减贫对策:深化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并延长产业链;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互动共进与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短贫困乡村与经济中心时间距离和经济距离,改善其通达状况。  相似文献   

15.
王欣欣  王怡  郭萌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9):106-108
近年来,区域生态旅游依托优质的空气、广袤的森林、良好的水源等生态资源优势,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进行旅游活动时的第一选择。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得生态旅游开发成为中国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和举措。研究从精准扶贫和商洛市生态旅游之间存在的关联着手,对商洛市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借鉴相关文献,探索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商洛市生态旅游开发途径,以拉动商洛市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增强脱贫攻坚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对贵州省少数民族聚居D乡扶贫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多因子方法得到“家庭背景”、“民族与自身发展”、“地理环境”、“健康与劳动力”四个重要贫困维度,并基于k-medios聚类识别得到5个差异贫困群体。并基于关联规则,得到不同扶贫手段在差异群体中效果关系。分析发现(1)不同群体扶贫效果存在显著差异;(2)各群体中,“家庭背景维度”、“健康与劳动力维度”对扶贫效果影响最大;(3)教育扶贫在“弱势”及“一般”状态贫困群体中没有收到好效果,但对少数民族群体效果显著。相关建议包括:(1)针对少数民族占优群体,推广“教育+产业”扶贫模式;(2)采取预防干预,防止“良势”群体向“弱势”群体转化。  相似文献   

17.
在打造"大扶贫"格局、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落实的时代背景下,应切实发挥农业保险扶贫的作用。选取2009—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时间序列DEA模型评价中国农业保险扶贫的效率。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保险扶贫效率整体较好,但并非逐年有效,且对于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存在着投入冗余即资金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最后,结合以上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有效推进农业保险扶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高作镇作为实征对象,充分围绕高作镇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农业产业扶贫模 式,并总结了高作镇农业产业扶贫的成果,旨在希望通过本研究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