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黄梅艳 《北京农业》2011,(6):255-256
消费者权利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消费者权利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保护消费者权利具有人权、秩序、效益、正义和法治5大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及世界历史上的人治与法治的冲突 ,论述了法治的必要性 ;结合历史分析了我国法治因受根深蒂固的人治思想的影响而进程较缓 ,以及以政策代替法律、忽视程序正义等的事实 ,论述了在法治进程中 ,需要加强程序立法 ,以真正树立法律的权威性。最后表达了对真正实现法治国家的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及世界历史上的人治与法治的冲突 ,论述了法治的必要性 ;结合历史分析了我国法治因受根深蒂固的人治思想的影响而进程较缓 ,以及以政策代替法律、忽视程序正义等的事实 ,论述了在法治进程中 ,需要加强程序立法 ,以真正树立法律的权威性。最后表达了对真正实现法治国家的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罗尔斯《正义论》中正义观及正义二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环境正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生态文明、法治文明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建设的方向。文化建设作为两种文明的"软实力"将直接影响生态法治建设的进程,建设生态法治文化是生态法治建设重要方面。文章从完善生态法治设施、生态法治平台等物质文化,规范生态法治主体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等行为文化,制定完善生态政策法律、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习惯规范等制度文化,遵循环境正义、代际公平等理念文化几个方面,期望通过建设生态法治文化体系,促进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徐煜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39-10342
环境审判体制改革是在法治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环境司法专门化,推动环境正义,在法治正当性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一场环境司法改革。改革的逻辑起点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保障人权,但实践中存在的良性违法现象带来的问题却是深刻的,长此以往,必不利于法治权威的维护。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维护法治的权威是法治建设的主题,对改革也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对于环境审判体制改革,需要充分地运用法治逻辑的优势,以科学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环境审判体制改革,维护司法的权威,强化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日前在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法院工作的宗旨是贯彻实施法律,主持社会正义,新闻媒体的价值也是宣传弘扬法律,维护社会正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人民法院与新闻媒体的任务和目标是一致的,希望新闻单位和人民法院相互了解、理解、谅解,互相支持,互相合作,共同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刘武俊 《百姓》2005,(2):12-15
2004年是中国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渐入佳境的一年,法律修改频繁,经典司法个案频频出现,法治亮点频频闪现的一年.立法以权利的彰显和权力的制约为基本理念,司法则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主旨,政府工作以依法行政为主旋律,在建设法治、和谐社会的要求下,百姓意识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9.
分配正义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谐社会是分配正义的社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分配正义的认识和对分配不公现象的分析,找出实现分配正义的对策,树立科学的分配正义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龚建伟 《甘肃农业》2022,(4):106-110
生态治理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故应和其他公共服务一样实现城乡均等化.均等是同一与差异二重正义的均等,这是能够实现社会正义的实质均等,而非机械僵化的名义均等.差异化的乡村生态治理手段可以有效激发乡村的经济发展潜力与乡村居民的自我价值实现,这都表明乡村生态治理的伦理价值实质上依附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即赋予乡村居民生存...  相似文献   

11.
正如生产力发展格局具有不平衡与不充分特征一样,农村法治文明的发展具有时空不平衡性。由于传统乡村社会分化导致的法律矛盾呈现区际差异、同一主体内部差异与不同时间轴差异的特征,充分体现了法的演进具有生产力最终决定性、演化阶段性、价值取向阶梯性、行为规则与信仰体系博弈性等特点,也表明法治的实现途径具有灵活性、多元化等特点,法治是一个涉及法社会学、法人类学、法经济学等诸多子学科的综合命题。针对农村地区的不同社会结构分化与法律矛盾关系模式下存在的具体法律矛盾,我们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通过扶贫、普法、对口法治支援、发掘本土公序良俗、规则置换、教育与惩罚示范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等方式,将农村法治文明建设作为立体格局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2.
曹宇旗 《河南农业》2019,(15):51-54
依法行政评估是关于政府行政履职绩效的测量,是评价形式法治实施效果的主要途径,这有利于依法规范行政权力及运行。但是依法行政评估的缺陷是采用行政主导的目标评估模式,导致评估指标设计上重视法的形式方面,忽略法的实质方面。随着中国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升级,法治行政评估成为法治建设测量的主要途径。基于价值的法治行政评估体现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回应,在基本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有利于避免依法行政价值空洞化,制约依法行政经常性地发生“合法”侵犯公民权现象。法治行政评估突出法律保障公民权益的价值性,提升了行政评估结果的合法性,也能够发挥对依法行政的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义与利益,它们都属于法的价值范畴。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对立的,往往是并存的。然而,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二者也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法在调节利益关系,也即在缓解利益与正义的矛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法治观念的改变,法律价值主义理应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成为指导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理论,为我国的法治思维提供广阔的思路。法律价值主义理论认为法律是有自身的价值和目标的,只要充分重视法律的作用,坚持法律至上,不以权压法,不因人废法,将法治的理念深植于民众心中,那么法律就是最优的治国良方、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法理学教科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性探讨。以当代中国的法治需要为基点,认为当代中国法治国家的目标应该包含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可从6个方面去理解当代中国法治国家的目标体系。(1)保障权利;(2)制约权力;(3)立法民主;(4)法律至上;(5)司法公正;(6)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不仅在于法律规则的建设,更重要地还在于法律规则的实施。摆脱“直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承认程序法的独立性并加强其实施过程的正当性,发挥其实施结果对民法规则的强制效力,无疑有利于法治目标的实现和法律秩序的维护。通过对程序正义的概述,分析了我国程序正义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因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而引发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不仅契合了宏观调控法产生的社会根源,而且还符合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取向和实施机制。为缩小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以及克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区域性失衡与结构不合理等困境,实现体育领域中社会分配正义的价值诉求以及保障国民的体育基本权,应当通过健全完善发展规划法、财政法、税法及金融法等宏观调控法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8.
政党作为现代政治生活的主体,其根本任务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自身执政目标,因而社会整合是政党的基本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对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执政党发挥自身的社会整合功能,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体系和群众运动的革命化社会整合模式,调适为以民主法治为基础的现代社会整合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利益整合、价值整合、制度整合、组织整合等途径,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相传,法创始于远古的舜帝时期。当时,有一名叫皋陶的大臣被任命为"理官",他正直无私,执法公正,非常受人爱戴。他在处理案件时,若有疑难,就令人牵出一头神兽,令其决断,据说这就是法治的雏形。随着文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法治也早已由"神兽决狱"演变为依据法规理条的审判,并代表着正义、公平,成了人们判断是非曲直、惩治邪恶所秉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兼论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上,我们往往忽视另外一套在乡村社会发挥调控、规制作用的规范----民间法。而民间法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论述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四种关系情形,认为民间法与国家法共同构建着乡村社会的法治秩序。乡村社会法治秩序建构的关键应当是实现民间法与国家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