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罗红  陈晓  何忠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4):294-302
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而旅游者决策行为直接决定其出行的选择,因而对乡村旅游者低碳旅游决策行为的研究,将对乡村旅游接待地和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笔者以推拉模型为基础,将游客低碳乡村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归为推和拉2类,依据对北京市300位游客的调查,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除了游客学历、收入等客观因素外,还受到游客的出游经验、所持低碳乡村旅游态度、低碳乡村旅游感知价值、乡村旅游目的地特色等方面的显著影响,并提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门头沟新型乡村旅游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能从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自然的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人们最好的选择。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选取门头沟各乡镇的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门头沟乡村旅游市场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经过对门头沟乡村旅游经营方和消费者的实地调研。SPSS分析的结果显示,尽管随着近几年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游客不断成熟和个性化,门头沟乡村旅游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门头沟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条件差、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筹集资金渠道狭窄、游客满意度有待提高等因素,致使门头沟乡村旅游发展还不完善。针对制约门头沟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从文化创意的角度研究门头沟乡村旅游,旨在把门头沟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门头沟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莆田市九龙谷、快乐农庄休闲农业景区为研究区域,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方法,在分析样本游客人口学特征的基础上,从旅游动机、旅游信息获取渠道、对旅游目的地的决策、旅游消费水平、旅游方式、最喜欢旅游活动、出游频率等方面探讨总结中小城市休闲农业旅游的游客旅游决策行为特征,并提出了改善和提升中小城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梳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脉络,总结目前国内乡村旅游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主要研究问题导向表现为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的消费、乡村旅游业的地位与估算、乡村旅游的行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政府层面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旅游影响与社区参与、古村落旅游开发等方面,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在乡村经济基础上的乡村文化。国内乡村旅游问题、成绩同时存在,问题值得重视,需要完善提高,成绩值得肯定。讨论认为:(1)促进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本土经验挖掘,实现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融合。(2)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建设、环境各方面共同发展,才是根本目标,是发展城乡旅游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亮  颜亭玉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404-408
笔者对中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乡村旅游产业创新乏力、效益低下、产品品质一般等一系列问题。对比欧美以及乡村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乡村旅游依然比较落后,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中国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乡村旅游创新体系,并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政策、企业经营管理等3个方面创新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希望对未来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居民乡村旅游决策行为受众多因素影响,筛选影响乡村旅游决策行为的关键因子,将为景区管理部门提升景区吸引力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筛选了12项观测指标,从4个维度分析了新乡市居民的乡村旅游决策行为,构建了基于AMOS结构方程的决策模型。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休闲时间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乡村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景区形象对旅游决策的直接影响最大,表明景区自身因素是促使居民做出最终决策的直接因子。旅游攻略主要通过旅游期望对决策产生影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乡村旅游景区品牌知名度将对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决策的形成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湿地公园声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发展,对环境影响日益凸现。笔者以无锡市蠡湖公园为例研究城市公园旅游环境效应。从旅游活动与环境间的关系,旅游建设和环境间的关系,环境对游客的影响3个方面着手,研究旅游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游客量(N)与旅游噪声源(Leq,dB)之间的关系是Leq =19.91+7.08191nN。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因园林植物的吸收、反射等作用损失了4.3dB,蠡湖公园内植物宽度、密度、高度、种类组成以及林带结构方面在噪声削减方面未完全发挥作用。大多数游客对蠡湖公园的声环境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8.
熊礼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7):285-290
为解决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主客冲突问题,构建和谐旅游目的地,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农业文化遗产地紫鹊界梯田的居民为调查对象,以旅游主客冲突感知为调查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把旅游主客冲突因子归为环境冲突因子、社会风气冲突因子、文化冲突因子、个人经济冲突因子、游客正常行为冲突、态度冲突、社会经济冲突、游客不文明行为冲突,并得出旅游主客交往的意愿都很强、旅游主客冲突普遍存在以及旅游主客冲突管理具有必要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09,(12):11-11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民革中央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暨2009首届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上讲话时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立足“三农”优势资源,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借助特色民俗文化,吸引游客观光休闲,促进农业功能拓展,实现农民就业增收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0.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演变、困境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芬  方妮  周琴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304-310
内生式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意境为核心吸引物的一种自我主导的,农民广泛参与的旅游形式,是农民致富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部分内生式乡村旅游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后面临环境恶化、乡村意境破坏、社会矛盾凸显、发展停滞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长沙市桃花岭村农家乐发展进行个案研究,半结构访谈40名经营业者与管理者,研究发现内生式乡村旅游的演变历程分为探索期、发展期和稳定期(停滞期),市场需求满足、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内生式乡村旅游地发展的核心要素,未来应该是将外生式发展理念与内生式发展理念相结合,才可摆脱内生式乡村旅游地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这在资源依托型特色村表现更为突出。以祁杨村为例,在乡村产业振兴视角下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基于该村的现状,分析了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在深入发掘该村乡村旅游资源、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祁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可通过整合提升旅游产品、丰富完善乡村旅游吸引物、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旅游设施与服务等措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2008年7月初,笔者对湖南常德石门县蒙泉镇进行了深入地调研,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该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发了一些旅游资源,但其村镇聚落资源和精致农业资源都还具有很大开发空间和潜力,并需要合理进行开发。本文从乡村旅游概念与开发类型的理论研究入手,以夏家巷村为例,分析该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思考该村旅游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付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5):156-164
以京郊旅游专家入户诊断式培训涉及的140个行政村为对象,运用最小方差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在全面分析各村包含的业态种类的基础上,对京郊乡村旅游业态的主导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郊乡村旅游业态化大多呈组合结构,以采摘篱园化和休闲农庄化为主,其次为休闲农庄和山水人家,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多业态化结构及其分布深受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和产业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水元素是京郊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符号。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经营方式应当纳入新业态范畴。  相似文献   

14.
巴中革命老区贫困县旅游资源开发扶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中市南江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发展旅游经济对带动贫困农户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南江县农村贫困特点和旅游扶贫开发的现状与基础条件,提出旅游扶贫开发对策。结果表明:南江县域贫困人口多,恩格尔系数大,区域连片贫困,多数年份的农业纯收益为负,依托于光雾山风景区进行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果但不显著。主要结论:南江县扶贫出路在“三农”之外;进一步实施旅游扶贫开发的优势条件已经形成,但尚需克服投入、人才、体制、营销和文化挖掘等5个瓶颈,构建旅游整合特色农产品开发机制、当地老百姓参与旅游开发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Agrotourism in Vietnam has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strategies used to achieve green growth and countryside modernisation, and it is often included as part of the national and local agenda.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agrotourism in a village in the periphery of Hội An city (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hub in central Vietnam) to question tourism's interaction with ongoing development processes. More specifically, we aim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fast peri-urbanisation on agrotourism and the impacts of agrotourism on people's daily lives, specifically when it comes to physical changes in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tensions in their social life and their concerns about the future. Our analysis is supported with data generated from interviews with farmers, local officials, tourism workers and tourists. We find that agrotourism products lacked authenticity and farming was not of great interest for tourists, yet the state's investment in the village tended to favour spaces and infrastructure that could attract more tourists and generate profit, to the detriment of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Land speculation and an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were the main tensions in the village along with farmers' concerns about their rural heritage, income diversif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 such, agrotourism in the village has been driven by rapid urbanisation and mass tourism, creating a competition between a consumption activity and a productive activity. Those are important parameters that future policymakers need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in order to sustain the city's food production and tourism.  相似文献   

16.
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休闲方式。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和合学的角度出发,解析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内涵,认为乡村是体现"天人和合"的典型地理空间,乡村休闲是人们实现自我和合的最佳选择,乡村休闲旅游是促进社会和合的新动力、新模式和新途径;以鹿鸣岭景区为例,对和合思想在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规划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践尝试,认为将中华和合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规划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中华和合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而且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具有长远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及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苏南地区乡村旅游得到长足的发展。不少乡村以其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景观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深受欢迎,成为理想的投资场所和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旅游目的地。分析现有的开发模式,研究存在的问题,可以为苏南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妥善解决湘南地区"三农"问题、加快其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湘南乡村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湘南作为湖南省一个农业大区,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具有区位、资源、客源市场等优势,其生态旅游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作用下,构建并推行湘南"农业-乡村旅游业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贵阳市白云区摆茅村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充分利用贵阳市白云区摆茅村优美的农业自然生态环境,结合村内果蔬种植现状,精心设计,科学规划,积极挖掘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以形成农业产业优势,营造乡村气息浓郁的田园风光为目标。将摆茅村规划为6个功能区,分别是自然生态观光区、果树采摘观光区、蔬菜产业观光示范区、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生态珍禽养殖观光区、休闲度假区及民俗农耕文化馆。结合每个园区的主题,构建景观,开发各种旅游形式,最终将摆茅村建设成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高新农业技术展示、农事体验参与、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为贵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北京沟域经济发展中特色民俗村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色民俗村建设是整个产业链条中的重点之一,随着沟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北京山区部分民俗村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应重新规划设计和升级改造。笔者根据北京山区民俗村建设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北京山区特色民俗村规划设计要点,分析了北京市怀柔区“夜渤海”沟域3个村庄节点的升级改造规划案例。笔者认为在民俗村建设中应丰富投资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与包装,融入文化元素、突出区域特色,更新经营理念、提高经营水平;应通过民俗村整体形象设计、个性化农家院形象设计、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升民俗村的档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