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积极开发和应用机载空投GPS制导的野外火扑救工具,使它们能够在森林,草原上快速、准确、高效和安全地扑救由于人为和雷击及“飞火”所引发的新火点,并有效地隔离林区大火的蔓延,以此达到控制和扑灭森林草原火灾的目的,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贯彻打早,打小,打了的灭火基本原则,实现野外火扑救手段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世界各地遭遇了较严重野火火灾,森林大火和草原大火不断。印尼全国至少有800hm2的林地被大火烧毁。美国9月份加利福尼亚州森林大火最为严重,大火围困了数座城市,造成大量房屋被毁,大批居民被迫疏散。12月中旬澳大利亚遭遇了一场70年来最大的林区大火,仅维多利亚州就出现14处主要火场。全球变暖将使2020年发生更多的森林火灾,不正常的干旱情况频繁发生,雷击火和纵火时间呈增多趋势,扑火应充分考虑扑火经济效益,利用飞机和消防车快速运送扑火力量到火场,尽量在火发展初期将其扑灭。  相似文献   

3.
4月14日,慈利县公安局森林分局破获一起重大失火毁林案,逃逸60天的失火犯罪嫌疑人李金栋被刑事拘留。今年2月13日,慈利县杨柳铺乡申坪村村民李金栋违反野外用火规定,冒险在边界林区烧土肥引发森林火灾。当时由于风大气温高,引发山火迅速蔓延,一直烧出县境殃及毗邻的石门县,经慈利、石门两县军民的全力扑救,大火于次日才被扑灭。这场大火烧掉了慈利县境内的38公顷森林,同时还使石门新关镇的核桃基地毁于一旦,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肇事者李金栋因惧怕承担责任,在事发当天夜里就畏罪潜逃,先是跑到广东湛江等地寻找隐匿藏身之地…  相似文献   

4.
第七讲 林火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火行为也就是林火的特性。在一场火灾从着火开始,扩展和蔓延,直至减弱而熄灭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的特性。火行为有量和质的变化,量的变化是指火的蔓延速度,质的变化是指火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由森林燃烧过程中各个阶段变化来决定的。森林火灾变化无常,几乎没有两次相同的火灾,这主要是由于火灾在发生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很多,所处的环境和扑火方法等不同所造成的。因此,林火行为的预测预报对森林火灾的扑救,配备人力和物力等具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六讲 林火蔓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在着火之后,火就会向四周和上下不断地扩展和蔓延,使大片森林发生火灾,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原因。火在森林中所以能自由蔓延,无限制地进行扩展,这与热的传播方式有着密切关系。热的传播方式总的来说有三种,即热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前两种热的传播,主要是将热能传送到可燃物的表面,即可燃物之间的外部传热方式,而后一种则是可燃物在其内部的传热方式,这三种热的传播对林火的蔓延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热对流:众所周知,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在强风作用下,使对流热转为平流热,产生使火能过大江的现象,例如:1979年在大兴安岭林区春防期间的一次火灾,在15米/秒的大风影响下,林火越过三百米宽的嫩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林区为我国重点火险区,经常发生特大森林火灾。1987年发生了震惊中外大面积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33万公顷,损失惨重。其中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道路网密度仅1.5米/公顷,难以阻挡大火的蔓延。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力,增加防火林带的阻火效应,增加阻隔网络密度,可大大提高控制大面积森林火灾的能力。大兴安岭林区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地带性植被。兴安落叶松成过熟林,林冠稀疏,林内阳光充足,因而易燃性杂草丛生。加上成过熟林下有大量杂乱物,遇到干旱和大风天气很容易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另外,兴安落叶松针叶每年脱落,细小密实度大,落叶形成地毡状,结构紧密难燃。故东北  相似文献   

7.
被告人唐仲有擅自在林区用火.引发山林火灾,日前被中方县人民法院以失火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林火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7年大兴安岭两场大火的火烧迹地调查和2007年春季火险分析,发现这两场大火都发生在高火险时段.火烧类型以地表火为主,火后大部分林地地表可燃物载量减少,但落叶松纯林在中度和重度火烧后地表径级可燃物栽量增加.针对大兴安岭林区林火蔓延快、容易发展为大火的特点,建议改进森林火险预报技术,加强可燃物管理,提高初始扑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计划烧除是在人为情况下,有组织、有目的的一种森林火灾预防阻隔或减缓火势蔓延的方法,目前在森林防火中广泛应用。其优点:一是有计划地将林区公路、铁路两侧的草本植物燃烧掉,防止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喷火及人为活动而引发火灾。二是将沟溏、距公路较近的山坡上的草本植物燃烧掉。目的是阻隔外火内侵或内火外延。可作为一道防护屏障。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腹地,驻守着一支以防火灭火、抢险救灾和维稳处突为主要任务的森林部队──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 这个支队的库都尔森林大队,担负着483600多平方公顷的森林防灭火任务。 1987年夏季,中国的兴安岭地区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类关注的焦点。4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库都尔,因陈旗草原火蔓延成为森林火灾,这场燃烧了近半个月的森林大火在森警官兵的奋力扑救下,终于熄灭了。大火过后,党中央及自治区政府在传真电报中指出:“4月20日库都尔林业局发生森林火灾,有90名地方扑火队员被卷入…  相似文献   

11.
88年11月12日上午11时许,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的北山坡上突然着火,风大火猛,浓烟滚滚。山顶是山西省的国营林区,坡下又是片林,火灾后患不堪设想。这时,距离着火地点十华里的河南省辉县市沙窑乡南坪村群众发现了火情,村党支部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崔电亮立即带领六十多名群众迅速赶到现场。沙窑乡党委付书记赵启  相似文献   

12.
堵火源除隐患保森林树新风——连云港市平迁林区坟墓连云港市是我省森林火灾的多发市,近10年来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429起,其中由“上坟烧纸”引发的火警火灾占67%。尤其是今春因此引起的一场大火,连续燃烧12小时,虽经全力扑救,过火面积大大压缩,但其教训...  相似文献   

13.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过火面积最大、火灾损失最重、社会影响最深远的重特大森林火灾,简称“五·六”大火。本文按照火特征(可燃物积累、气候气象条件、人类点火活动)的角度,复盘1987年春“五·六”大火的发生条件,分析大火迅速蔓延、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大的原因。同时梳理当时火灾应急响应与处置过程及其中暴露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为未来防范此类灾害型森林大火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吸烟会引发森林火灾,这是林区人们生活中的常识。“出门不带火,在外不吸烟”,作为一项防火制度执行了几十年,有这类内容的防火标语,更是在林区随处可见。似乎这个话题没有再议论的必要了,其实不然。现在林区每年发生的森林火灾,因为吸烟引起的还占有一定比例。究其原因,道理很简单,那就  相似文献   

15.
因擅自在林区用火,加之采取防护措施不当,引发森林大火,并把自己烧成重伤。近日,经中方县检察院提起公诉,中方县人民法院以失火罪判处被告人杨怀妹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相似文献   

16.
《林业实用技术》2021,(9):90-91
选择刺槐、白榆、五角枫、黄连木和麻栎等防火抗火性强的树种,在太行山林区开展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研究,实施生物防火林带系统阻隔工程,有效控制了森林火灾发展蔓延,迅速提高了林分自我抗火能力和林区综合防火能力,对太行山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实施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森林燃烧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燃烧性是研究森林燃烧现象的基础。随着森林防火科学的发展,森林燃烧性的概念、意义及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加深和完善。在50年代,森林燃烧性的概念是指森林着火及蔓延的程度。到了80年代,随着研究的进展,又深入一步包括火强度、燃烧能量、火行为等;认为凡是火行为特点相似,火管理措施基本相同的森林或森林地段,其燃烧是相同的。我国森林燃烧性的研究开始于5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按火发生的频度、气候、地形、土壤、森林特性、植物分布等将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及长白山本脉划分了四个地理景观区,定为四个燃烧性不同的火险区:大兴安岭林区、小兴安岭林区、长白山北部林区和长白山南部林区。 1957年林业土壤研究所对大兴安岭地区  相似文献   

18.
生物防火就是通过营造抗火、耐火植物林带,将连片森林分割成自然闭合圈,防止林火连片燃烧,使林区具有自然控火、抑制林火蔓延的功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19.
森林火行为与特殊火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森林火灾主要包括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3种蔓延形式。目前火蔓延模型主要关注于森林地表火的蔓延研究, 对一些特殊的火行为, 如树冠火、火旋风、飞火等研究极为薄弱, 而这些火行为在特大森林火灾的蔓延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往往加速火蔓延, 并对扑火人员造成生命危险。我国森林大多集中在山区, 火灾一旦发生, 由于复杂的地形、不均匀的可燃物分布、多变的局地风和林火的相互作用, 极易形成复杂的火行为。文中对森林火灾中的火行为和特殊火行为进行了论述, 讨论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苍山林区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 一是人为引发火灾的特征明显。68起火灾均属人为因素引起,其中生产性用火引发10起,占火灾总数的14.5%;其他均为学生、未成年人、盲流人员、游客和"五种人"引发,占火灾总数的85.5%。二是地段性火灾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