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Müller)胚胎发育观察及分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Müller)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它是我国淡水或河口水域中增养殖的重要对象.作者对河蚬胚胎发育观察及分期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uller)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uller)是淡水的双壳类经济贝类,它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作者经过5年的艰苦刻苦攻关,河人工繁殖技术获得成功,现将人工繁殖技术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资源量,增加经济效益,2014年12月以鲢、鳙为混养对象,在洪泽湖用网围增殖法进行了河蚬的增殖实验,于2015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16年2月(冬)对网围区和自然水域的河蚬的生长以及水体的总氮、总磷进行了比较分析,估算了增殖区鲢、鳙、蚬的经济效益,从而对河蚬网围增殖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监测期间除春季,网围增殖区河蚬的生物量、密度、形态指标和重量均显著大于自然水域,增殖区水体的总磷值(0.017~0.067 mg/L)小于自然水域(0.056~0.109 mg/L),网围增殖区每公顷的经济效益达34 597元。分析表明,该网围增殖法既能保护水体环境质量,又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湖泊网围增殖法。 相似文献
4.
河蚬移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蚬近年来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走俏.身价倍增(1996年外贸价格每,吨400美元左右),成为太湖地区又一出口创汇产品。但由于不少产蚬水域环境条件的变迁或放养如青鱼、鲤等过量,使河现资源严重衰退甚至基本绝迹。如何恢复水域河规资源,在1~2年内形成生产能力?引进幼蚬,移植养殖不乏为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有效途径。我们在1993年─-1995年共引进幼蚬926吨,放养子面积为1800公顷的昆承湖中,增收商品规2850吨,增加利润1138万元,1996年5月份又移植幼蚬453吨,运输成活率在95%以上,通过连续三年多的实践,基本掌握了河蚬… 相似文献
5.
6.
花(鱼骨)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2002年进行人工催产获得成功,利用养殖的子代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共催产942组,产卵828万粒,受精率83.9%,出苗568万尾,孵化率81.8%,为花(鱼骨)繁育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河鲈(Perea fluviatih's)属鲈形目,鲈科,鲈属,俗称五道黑,是一种名贵的冷温带淡水鱼。其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养殖利润大,在市场上十分走俏。丹麦已将该鱼定为传统渔场养殖的首选品种。但是,在我国由于受到区域分布影响,人工养殖少,未得到广泛推广。为了促进这一淡水养殖优良品种在山东省济宁市的推广养殖,济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泗水县水利水产局开展了河鲈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经2年实施,取得圆满成功,超额完成项目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了该市河鲈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沙鲈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沙鲈鲤(Percocypris pingi)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野生鱼类,是一种待开发的鱼类新品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加上近年来大量水利工程建设、江河污染、酷鱼滥捕等原因,鲈鲤的自然种群资源量锐减,有些原产地已消失,已被列为易危物种。从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的总溪河、七星关河等地采集并经过人工驯化养殖达到性成熟的野生金沙鲈鲤,采用LRH、PG、HCG混合催产剂、3次胸鳍基部注射的方法,对内塘微流水培育的野生金沙鲈鲤进行催产。结果表明,内塘微流水养殖条件下,野生亲本可以发育成熟。水温14~17℃时,催产率为62%~67%,效应时间为45~50 h,受精率为79%~82%,孵化率为59%~61%,平均孵化时间为170.5 h,初孵仔鱼体长7.8~10.8 mm。根据对金沙鲈鲤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8个阶段。利用绞碎的红线虫开口并逐步过渡到全人工饲料投喂,30 d后仔鱼成活率71%~74%,仔鱼平均体长1.3~2.4 cm。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形态学分析(壳长、壳宽和壳高)和分子标记技术(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Ⅰ)对洪泽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黄色和黑色2个群体的形态和遗传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形态参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个群体的形态特征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614 bp COⅠ基因序列,2个群体的COⅠ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高度一致,均表现出A+T的含量(64.8%)明显高于G+C的含量(35.2%).28个黑色个体发现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94和0.04274;30个黄色个体发现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07和0.02825.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2-0.091之间,其NJ和MP系统发生树表明,COⅠ基因单倍型聚为2个明显分支.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Fst=0.21736 (P<0.01),21.74%的变异来自群体间,78.26%的变异来自群体内,2个群体之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应将洪泽湖河蚬黑色和黄色群体分别作为独立单元进行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黄蚬对二氧化氯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推广使用二氧化氯对蚬病的防治和致病菌群、病毒等检疫指标的控制 ,探讨了黄蚬对二氧化氯的安全用量范围。试验表明二氧化氯对黄蚬的半致死浓度 2 4hLC50 、 48hLC50 和 96hLC50 分别为 31 5mg·L- 1 、2 6 0mg·L- 1 和 2 3 5mg·L- 1 。安全浓度为 5 3mg·L- 1 。 相似文献
15.
三疣梭子蟹Portuns trituberculatus(Miers)已成为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但人工育苗生产极不稳定,存在忽成忽败、出苗率低及培育出的苗种质量差等问题.作者多年来就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现将梭子蟹人工繁育技术要点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17.
菲对河蚬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半静态实验方式,根据对数间距法设置了5个菲浓度梯度,分别为30.00、37.08、45.83、56.64和70.00 mg·L-1,以观察菲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96 h内毒性致死效应。结果得到菲对河蚬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123.75、67.59、56.44、46.76 mg·L-1,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SC)为4.676 mg·L-1;当菲含量大于30.00 mg·L-1的条件下,河蚬死亡率与菲溶液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其中24、48、72、96 h河蚬死亡率与菲浓度之间的拟合度分别达0.869 1、0.926 3、0.936 1、0.974 7,其它各浓度组(70.00、56.64、45.83和30.08 mg·L-1)河蚬死亡率与暴露时间之间也是高度拟合,拟合度分别为0.949 1、0.950 3、0.952 8、0.806 5。根据有毒化学物质对生物毒性的评价标准可推断出菲对河蚬为高毒物质,但与已报道的其它物种比较,河蚬仍属对菲污染耐受性较强的物种;此外,本研究中所暴露的菲浓度超出了该污染物对河蚬的安全浓度(4.676 mg·L-1),最终导致河蚬个体水平上的死亡,且死亡率与高浓度菲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因此当突发水环境菲污染事故时可以选择河蚬这种广布物种作为有效的污染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18.
黄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5年黄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在水温18.6~20.2℃、盐度27.3~28.6条件下,亲鱼催产效应时间为39~49h;在水温18~21℃、盐度27.3~28.6条件下,受精卵孵化时间为120~216h;在水温18~21℃、盐度20.0~30.0条件下,室内水泥池前期培育13d,仔鱼成活率69.7%;在水温26.0~29.0℃、盐度15.0~30.0条件下,30万尾稚鱼经池塘50d后期培育,共培育出平均全长3.9cm、平均体重1.1g幼鱼5.0万尾,成活率16.7%. 相似文献
19.
团头鲂(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人工繁殖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团头鲂亲体的选育、催产、产卵方式、孵化设施、孵化用水、水霉控制等几项重要环节工艺进行新技术研究和改进,使团头鲂亲鱼催产率稳定在96%以上,年平均kg产卵、kg产苗分别达21.7万粒、18.1万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