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死蜱在油菜叶面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灭菌和不灭菌处理毒死蜱在油菜叶面上的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环境因子温度与叶面上毒死蜱降解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油菜叶面的残留量均随着取样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农药在施用初期降解较快,后期降解速度缓慢;其对应灭菌处理的半衰期均小于不灭菌处理的半衰期;在温度20~34℃范围内,温度越高,叶面上农药毒死蜱的半衰期越短。  相似文献   

2.
糙米中农药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稻中后期不同施药剂量的残留变化及糙米贮存期间农药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收获时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三唑磷、吡虫啉在糙米中的残留量在低剂量出穗前、低剂量出穗后、高剂量出穗前、高剂量出穗后依次升高,不同处理糙米中甲胺磷的半衰期为63.0~84.5 d,平均为74.6 d;乙酰甲胺磷的半衰期为63.0~88.8 d,平均为74.2 d;三唑磷的半衰期为37.1~39.8 d,平均为38.0 d;毒死蜱的半衰期为70.0~87.7 d,平均为82.3 d;吡虫啉的半衰期为67.9~80.0d,平均为76.1 d.各处理糙米中均未检出敌敌畏.说明施药时间和施药剂量是影响糙米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糙米贮存期间农药的降解速度为敌敌畏>三唑磷>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毒死蜱.  相似文献   

3.
苹果中毒死蜱残留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苹果生产过程中毒死蜱的残留污染情况和其在苹果中的降解规律,为指导苹果的安全生产和建立苹果安全综合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问试验对喷布不同浓度和不同次数的苹果中毒死蜱残留进行了GC-NPD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不同处理在苹果中的残留量顺序为:1 080 g·hm-2喷施3次1 080 g·hm-2喷施2次1 080 g·hm-2喷施1次540g·hm-2喷施3次540 g·hm-2喷施2次,喷药浓度是影响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苹果中毒死蜱主要残留于果皮,果皮残留量是果肉的30~85倍;苹果中毒死蜱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为10.7~13.1 d,其降解过程主要是酶解、水解和光解;苹果果肉降解速率(TV2=9.2d)比果皮(TV2=12.7d)快,是由于果肉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酶和水分.施药30 d后,苹果中毒死蜱残留量可降低到0.05mg·kg-1以下,远低于我国和欧盟等国家对苹果中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要求.一方面说明毒死蜱是对果品安全的农药,可以在生产上长期应用,另一方面说明,苹果中毒死蜱的残留最大限量完全可由现在的1 mg·kg-1降低到0.05 mg·kg-1,供修订相关苹果安全质量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期油菜中对硫磷的残留和降解动态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以体积浓度为800mL/L的对硫磷处理苗期、抽薹期和花期三个生长时期的油菜,得出对硫磷在油菜上的残留半衰期为23.05~25.85h,在施药120 h后对硫磷在油菜上三个时期的消解率均达到90%以上,三个不同生育时期中对硫磷的消解规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百菌清和毒死蜱在辣椒表面的光化学降解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辣椒表面定量添加毒死蜱和百菌清,研究不同光源、不同初始浓度以及薄膜厚度等因素对辣椒表面农药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光和高压汞灯光照下,两种农药的光解均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减慢;两种农药的光解速率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两种农药在高压汞灯光照下光解快于在太阳光光照下的光解,百菌清在太阳光下半衰期为1.9 d,在高压汞灯下的半衰期为2.2 h;毒死蜱在太阳光下半衰期为1.8 d,在高压汞灯下的半衰期为1.8 h。  相似文献   

6.
黑碳对土壤中毒死蜱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吸附试验及降解试验分别测定了农药毒死蜱在添加不同含量两种黑碳的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和降解动态,以阐明黑碳对土壤中农药降解的影响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添加黑碳土壤对农药毒死蜱的吸附随黑碳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强,而毒死蜱的降解则逐渐减缓,高温下燃烧制备的黑碳(BC850)具有更大表面积和微孔性,对农药的吸附作用更大,延缓毒死蜱土壤降解作用也更明显。土壤中添加黑碳BC450含量为0.1%~1.0%时,毒死蜱降解半衰期为31.6~47.5d,分别为对照土壤的1.3~1.9倍;黑碳BC850添加浓度为0.1%~1.0%时,土壤中毒死蜱降解半衰期为31.5~71.5d,分别为对照土壤的1.3~2.9倍。说明土壤中含少量黑碳可增强对农药毒死蜱的吸附作用,进而降低毒死蜱的微生物可用性,延缓其土壤降解,这种影响作用程度与黑碳的含量和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4种白蚁防治药剂在土壤中室内外降解试验表明,药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受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除了土壤微生物以外,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还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4种农药在3种灭菌土壤中的降解快慢趋势是一致的,药剂在不灭菌土壤中的降解快于灭菌土壤。毒死蜱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31.5245.1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398.0 d;联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31.8245.1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398.0 d;联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31.8257.2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894.0 d;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半衰期在121.6257.2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894.0 d;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半衰期在121.6217.9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561.0 d;吡虫啉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11.2217.9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561.0 d;吡虫啉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11.2172.2 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443.0 d。  相似文献   

8.
毒死蜱在大白菜上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施药浓度毒死蜱在大白菜中的消解规律。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白菜中的半衰期为3.2~3.6 d,在正常喷施浓度下,施药后15天毒死蜱在大白菜中的残留量仍超过我国最高限量标准0.1 mg/kg。用40%毒死蜱乳油防治大白菜害虫,由于地理位置、栽培方式、气候条件、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的不同,安全间隔期差别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24 表油菜素内酯(24 EBR)预处理大蒜,研究24 EBR对农药残留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4 EBR能够提高大蒜叶片的光合作用,并缓解毒死蜱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不同浓度的24 EBR均可促进大蒜叶片中百菌清的降解,其中以01 μmol·L-1效果最佳。以该浓度的24 EBR预处理后,在农药处理后7 d内大蒜叶片中的百菌清和毒死蜱的检出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4种白蚁防治药剂在土壤中室内外降解试验表明,药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受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除了土壤微生物以外.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还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4种农药在3种灭菌土壤中的降解快慢趋势是一致的,药剂在不灭茵土壤中的降解快于灭菌土壤。毒死蜱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31.5—245.1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398.0d;联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131.8-257.2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894.0d;氯菊酯在室内降解试验中半衰期在121.6~217.9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561.0d;吡虫啉在室内降解试验中的半衰期在n1.2—172.2d,而在室外降解试验中,其半衰期约为443.0d。  相似文献   

11.
为指导小白菜合理施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水平,采用采样速率法对活体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定量校正,结合气相色谱法对小白菜中3种农药(百菌清、毒死蜱和氟虫腈)进行了活体采样和定量测定,研究小白菜中农药的吸收、富集和消解行为。结果显示:活体检测方法准确、灵敏、快速、便捷;光照和温度均能促进3种农药降解;施药方式会影响农药的吸收,叶面喷洒施药后,小白菜对3种农药的吸收速率更快;培养方式会影响农药降解,土培方式的小白菜中农药消解速率比水培方式更快;采后贮藏对农药的降解也有一定影响,贮藏温度对于百菌清的消解速率影响不大,而低温能够延缓毒死蜱和氟虫腈的消解。结果表明,3种农药中百菌清的稳定性最差,氟虫腈在4 ℃条件下的稳定性最好,毒死蜱在常温和4 ℃条件下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刘玥垠  李明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4):177-180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稻瘟灵在贵州不同地区土壤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稻瘟灵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其降解速率与土壤性质、环境因子及其浓度有关;稻瘟灵在灭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大于未灭菌土壤,即土壤微生物是影响稻瘟灵降解的主要因素;土壤中稻瘟灵的降解速率随着稻瘟灵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变慢,当浓度达到一定剂量时,其降解半衰期趋于稳定;稻瘟灵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速率随着pH值的降低而加快,pH值和田间持水量对稻瘟灵的降解有较大影响.对土壤中微生物生长有利的环境因子,对稻瘟灵的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戊唑醇在香蕉不同组织中的残留动态,为戊唑醇在香蕉上及其废弃物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戊唑醇水乳剂以整株(包括叶片和果穗)喷雾和叶面喷雾(果穗套袋)两种施药方式在香蕉植株上施用,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施药后不同时间内戊唑醇在果实、叶片、叶柄和假茎中的残留量,一级动力学方程式计算其半衰期,比较分析戊唑醇在不同组织内的消解动态规律.[结果]戊唑醇在香蕉不同组织内的初始着药量0~0.945 mg/kg.叶面施药方式下戊唑醇在叶片中的半衰期为7.7 d、叶柄为0.9 d、假茎为1.5 d,未在果实内检出戊唑醇;整株施药方式下戊唑醇在果实中的半衰期为27.0 d.[结论]戊唑醇在果实内的降解速度明显慢于其他组织,施药时避开果实叶面施用可有效避免其在果实中残留;施药后28 d时香蕉各组织中的戊唑醇含量均低于其在香蕉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可安全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毒死蜱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毒死蜱在棉花和土壤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该农药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建立的毒死蜱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的仪器方法,对毒死蜱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两年(2009、2010年)两地(河南、江苏)的残留试验,研究毒死蜱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毒死蜱在棉籽、棉花叶及土壤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3.50%~105.66%,相对标准偏差为3.25%~9.89%,其最小检出量为2.5×10-11 g,在棉籽、棉花叶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13、0.012和0.005 mg/kg.2009和2010年,在河南和江苏两地,毒死蜱在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4.0、6.2~8.9 d;不同采样间隔及施药次数,毒死蜱在棉籽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26 mg/kg.[结论]毒死蜱在棉籽中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可用于棉花斜纹夜蛾的防治,用药量以562.5 g a.i./ha为宜,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21d.  相似文献   

15.
对40%毒死蜱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等6种农药在棚栽青菜上的降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棚栽青菜上喷施后,40%毒死蜱乳油和40%乐果乳油的降解半衰期夏季<秋季<冬季,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基本接近;20%甲氰菊酯乳油和20%氰戊菊酯乳油用量增加,其降解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16.
将50%对硫磷乳油施于田间油菜中,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对硫磷在油菜叶片中的残留与降解情况。结果表明:(1)对硫磷磷在油菜叶片中的降解分为物理为主和化学为主2个阶段,降解过程分别符合不同的Ct=C0e-kt方程,其在油菜叶片中的残留半衰期为23.05~25.85 h。(2)当对硫磷浓度800 mg.L-1时,喷在油菜的苗期、抽薹期和花期3个生长时期,在施药120 h,对硫磷在油菜叶中的残留量分别为5.030、1.285、4.943 mg.kg-1,对硫磷在油菜上3个生长期的消解率均达到90%以上,但3个不同时期中对硫磷的消解规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将50%对硫磷乳油施于田间油菜中,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对硫磷在油菜叶片中的残留与降解情况。结果表明:(1)对硫磷磷在油菜叶片中的降解分为物理为主和化学为主2个阶段,降解过程分别符合不同的Ct=C0e-kt方程,其在油菜叶片中的残留半衰期为23.05~25.85 h。(2)当对硫磷浓度800 mg.L-1时,喷在油菜的苗期、抽薹期和花期3个生长时期,在施药120 h,对硫磷在油菜叶中的残留量分别为5.030、1.285、4.943 mg.kg-1,对硫磷在油菜上3个生长期的消解率均达到90%以上,但3个不同时期中对硫磷的消解规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两种毒死蜱乳油制剂有效成分在水中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2种毒死蜱制剂有效成分在水中的降解,结果显示当初始设计浓度分别为100.00,10.00,1.00 mg/L时,40%毒死蜱乳油中有效成分在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6.50 d,110.47 d与44.31 d;而48%乐斯本乳油中有效成分的半衰期分别为328.58 d,297.45 d与78.69 d。表明有效成分浓度、助剂种类与数量等影响毒死蜱在水中的降解速度。通过筛选合适的助剂及选择合理的助剂用量可望成为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和减少农药残留污染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HPLC在室内条件下对红黄泥、潮沙泥和紫泥田3种不同类型水稻土中双草醚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草醚在3种水稻土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0e-kt。未灭菌土壤中双草醚的平均降解半衰期分别为9.02、19.52、26.91d。分析认为,土壤微生物和pH值是影响双草醚降解的主要因素。土壤灭菌处理大大降低了双草醚的降解速率,且灭菌土中双草醚的滞留性还受农药浓度的影响,处理浓度高则半衰期长。  相似文献   

20.
氯虫苯甲酰胺和毒死蜱在水稻中的分布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LC-MS检测技术,系统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毒死蜱及其代谢物(3,5,6-TCP)在两种水稻各器官的动态消解规律与分布特征,旨在为两种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后期稻米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在穗期施药后定期分析水稻各器官中农药及代谢物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及代谢物在水稻甬优各器官中的残留量高于中浙优,在水稻中的残留量均呈叶 > 籽粒 > 茎 > 根的分布规律,根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茎、叶和籽粒中的残留量随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毒死蜱在水稻各器官降解速率较快,在施药后14 d降解率达99%以上;稻壳和糠承载90%左右农药及代谢物残留;高剂量施药使两种农药及代谢物在籽粒各部位的含量增高,但对其分布特征无影响。研究表明选择种植水稻品种中浙优的同时降低施药剂量既可达到防治效果也能降低稻米食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