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李丹丹 《绿色科技》2022,(5):83-85,150
锦程公园是北方少有的浸润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公园.分析了锦程公园的造园手法,从空间布局、造园要素、造景手法及意境营造四方面进行了研究解析,提供在北方打造江南特色园林的新思路.在总体空间布局上形成以水面为中心,建筑湖石进行围合的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上用地域性景观材料打造江南特色景观,造景手法上要多样打造曲折自然之势,意境上要...  相似文献   

2.
"景到随机,师法自然"是中国传统造园方法的精华。文章将传统园林和现代城市山地园林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了传统造园艺术特点及景到随机、师法自然在古代山水园林中的运用。结合城市山地公园本身的景观特色,将"景到随机,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融入山地公园的设计当中,从而探索出适合城市山地公园的景观营造手法,以指导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宁德市塔山公园总体规划构思,论述了城市公园规划中体现生态、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规划设计方向;利用具有特色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运用各种造园要素,形成有序空间,以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宁德市镜台山公园总体规划构思 ,论述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规划方向 ;结合具有特色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 ,运用各种造园方法 ,形成有序空间 ,实现生态、宗教、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杜红 《广东园林》2000,(3):28-29,32
198 6年以前 ,广州园林如越秀公园、兰圃的芳华园等 ,大多体现中国传统园林风格 ,以含蓄隽永 ,仿效自然见长。而于 1987年春节开放的草暖公园 ,立足于“以人为本 ,顺从人意”的岭南造园风格 ,大胆地吸收欧洲园林的一些造园特点 ,大有人工创造自然的气派。在大片如茵的草地上 ,既分布有自然形态独特的棕榈植物 ,又有经人工修饰形态各异的园林植物。各类植物有聚有散 ,恰到好处地组合成草暖公园的绿化景观。在草暖公园绿化景观养护工作中 ,我们特别注意保持原有的造园艺术特色 ,又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一、建园概况(一 )立地…  相似文献   

6.
安阳市汉字公园及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展馆群联成一体,是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大型高品质综合性公园。通过实地调研,从山体、理水、园林小品、植物四大造园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其造园艺术特色,对“汉字之韵”“汉字之变”“汉字之趣”“汉字之源”“汉字力量”“汉字之美”等庭院空间进行造园策略探讨,总结造园中的不足,探讨新时期风景园林融合历史文化元素的应用新模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借景是一种经济的造园手法。借景对扩大空间,丰富景观效果,提高园林艺术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常借景于城市中的公园或自然、人文景观,合理布局自身景观位置,依托外部社区,使绿化景观与娱乐设施同时共享,从而突出自己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8.
竹子历来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主要植物用材,其特有的形状、颜色、姿态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云南昆明市西山区“楠竹公社”竹子公园是一个以竹景观和竹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公园。文章详细介绍了竹子公园的功能分区、竹种选择、竹种栽植和管护技术。文章认为,该竹子公园集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竹文化知识传播、竹制品展示为一体,既充分考虑现代都市人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又重视人文精神,展现竹文化内涵;竹子公园的建设对于云南昆明地区现代林业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绿色经济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安康  许浩 《广东园林》2019,41(4):56-60
陈植是推动中国近代造园事业发展的先驱之一,他对“造园学”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推动了近代造园学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都市公园理论与国立公园计划,倡导城市公园的开放化与国立公园的大力建设。通过查阅文献,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整理陈植的造园理论以及实践中所体现的造园手法,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出陈植在民国时期为国内造园学领域所做的贡献,进而探讨陈植的造园理论及实践成果对近代造园事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望江楼公园植竹缘起、竹造景史、竹造景资源和竹造景运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望江楼公园竹造景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竹种资源,而且代表了不同年代造园者对竹造景的理解,再现了竹造景及竹园意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这些承载着历史原真性的造园信息,将为解读以望江楼公园为代表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和造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戴娜 《林业建设》2014,(6):41-44
景观序列将各个景观节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园林景观的景观空间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不同的景观序列的展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景观秩序、不同的景观节奏、不同的景观韵律,使游人产生不同的视觉及心理感受。本文以景观序列的展开方式、景观序列的空间秩序、景观的时空序列变化、景观节点的构建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园林绿化设计中景观序列的展开与景观节点的构建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竹景观资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竹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资源,由竹的自然景观和竹的人文景观构成。竹的自然景观主要包括风景竹林景观、专类竹园景观、庭园竹景观和盆景竹景观;竹的人文景观主要由竹建筑景观、竹制器具、竹工艺品、竹食品、竹民俗和竹文化博览等组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总体景观、建筑景观、植物景观、小品与公共设施景观、水体景观等五个方面选择了19个评价指标,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昆明医科大学校园景观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昆明医科大学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文景观的提升改造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医科大学校景观综合评价得分为3.432,属于Ⅲ级标准,其中园总体景观、校园建筑景观、植物绿化景观、水体景观、小品景观与公共设施的评分分值分别为3.238、3.176、3.710、3.788、3.169,景观生态特色、建筑与环境协调度、植物四季景观多样性、岸边生态景观适宜度、小品与公共设施外形美观等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4.
北京山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应用Fragstats软件,并结合GIS技术,系统地选取景观总体特征、景观斑块面积、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来描述北京山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可以为该区域森林景观优化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风景林春季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厦门风景林春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收集65张近景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美景度,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依据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关系建立观花类与非观花类评价模型,实现厦门市风景林景观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春景观花模型的主要因子顺序是绿色比>非景观影响因子>灰度比>色彩布局>林冠层变化,各因子的偏相关系数均在0.88以上,复相关系数达0.97;影响春景非观花模型的主要因子顺序是绿色比>林冠面特征>非景观影响因子>生活型特征,偏相关系数均在0.87以上,复相关系数达0.99。  相似文献   

16.
螺髻山区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体系的中段,螺髻山-邛海地质遗迹景观地位于川滇隆起带中段轴部。其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类型,决定了丰富的植物景观资源。螺髻山主要的植物景观资源有高山森林景观,杜鹃花群落景观,高山花卉群落景观,高山草甸景观和亚热带河谷植被景观等。本文同时对螺髻山的植物景观资源分布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对该区域景观资源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桂林七星景区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本文对七星景区景观资源特色进行了分类和总体评价,并从峰石地貌景观、岩溶洞穴景观、林溪景观、动物景观、人文建筑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旅游开发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地域特色可以通过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2方面来体现。文中从青岛市崂山路滨海景观设计案例入手,讨论了滨海景观设计如何突出地域特色的问题;通过挖掘基地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从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营建2个方面探讨了崂山滨海景观大道的地域特色营建手法。文化景观主要突出道家文化主题,在设计手法和设计细节处体现文化要素;自然景观突出山、海自然环境特色,利用现状自然特征处理滨海与山体景观界面,最终实现凸显地域特色的滨海景观长廊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9.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的用地类型之一,滨水湿地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资源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景观。笔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滨水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南昌市主要滨水湿地景观进行现状调查,提出滨水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方法、措施等,以期为我国滨水湿地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和FRAGSTATS的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1987,1997和2008年夏季的Landsat卫星影像,在RS和GIS支持下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了南四湖湿地1987—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情况和景观指数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湿地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是:景观格局变化显著,自然景观面积减少,人工景观面积增加;景观斑块破碎化加重,其中芦苇地、荷田和养殖水面景观格局变化最为剧烈。2)从景观指数方面看:类型水平上,不同景观类型的指数变化规律不同,体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景观水平上,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持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和蔓延度指数不断减小,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是先增大后减小。3)从转移矩阵看:1987—1997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对和缓;1997—2008年景观格局变化相当剧烈;各种地类相互转化的比例较高,特别是芦苇地和荷田两种湿地自然景观面积转出的比例很大;并且转化更多的是自然景观转化为人工景观,体现了湿地明显的人为扰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