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搅拌混合干燥是指把适量的湿谷堆积在一定量的干谷上,利用悬垂在干燥仓内的螺旋搅拌器上下翻动谷物来实现干湿谷混合;在干湿谷相互接触交换水分的同时向干燥仓内通入小量的常温或加热空气以带走谷物中的水分。在国外,正在利用这一干燥方式改造传统的大型干燥贮藏设施和贮藏干燥设施并建起了多种新型的大型谷物干燥处理设施。本文介绍在日本寺泉谷物干燥中心对这一干燥方式的实地实验考察结果,以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干燥中心、开发大型农产品干燥设施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搅拌混合干燥是把适量的湿谷堆积在一定量的干谷上,利用悬垂在干燥仓内的螺旋搅拌器上下翻动谷物,实现干湿谷混合。在干湿谷相互接触交换水分的同时,向干燥仓内通入少量常温或加热的空气以带走谷物中的水分。国外正利用这一干燥方式改造传统的大型干燥贮藏设施和贮藏干燥设施,并建成了多种新型的大型谷物干燥处理设施。本文介绍在日本寺泉谷物干燥中心对这一干燥方式的实地实验考察  相似文献   

3.
谷物干燥是谷物收获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干燥设备是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易造成谷物发芽和霉变。多功能拖拉机是以发动机尾气余热为干燥源,对谷物进行收获后半干燥,使谷物能够得到一段时间的保存。利用ANSYS软件对多功能拖拉机干燥段进行模拟分析,得到输送气流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管道压力的分布以及输送速度。通过ANSYS模拟分析了寻找到了气力输送系统的最佳使用参数,同时也为设计多功能拖拉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稻谷保质循环干燥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物干燥是谷物收获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干燥设备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场院晾晒粮食干燥方法受气候影响大,易造成谷物发芽和莓变。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国每年由于干燥不及时造成霉变损失的保物达5亿kg之多,约占全国每年粮食总产量的1.5%-3%。在南方霉雨季节较长的省份,每年粮食霉烂损失高达10%左右,可见谷物干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使水稻机械化收获顺利进行,保证收获后的水稻能够安全存贮,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稻谷保质循环的干燥设备。  相似文献   

5.
谷物干燥机械是对谷物干燥必不可少的机具。尤其在我国北方,谷物收获正值雨季,由于来不及晾晒,造成谷物发芽,霉烂损失的情况非常严重。据统计,全国每年霉变损失的谷物约占粮食总产的1%-3%。因此,谷物干燥机械越来被人们重视。最近几年得到广泛利用和推广,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都开展了对谷物干燥机械的研究,使干燥机械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谷物干燥是谷物收获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收获时为了减少田间落粒损失而必须注意适时收获,而适时收获的谷物其水分含量较大,如不及时干燥则将造成谷物霉烂变质。据统计,我国每年收获的粮食中由于干燥不及时而造成霉烂的损失达500万~1000万t,估计占全年谷物总产量的1.5%~3%,可见谷物干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谷物干燥特性是评价谷物干燥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谷物干燥的生理特性、热物理特性、空气动力特性等指标。为了优化谷物干燥控制过程及进一步探明谷物干燥机理,系统论述了谷物干燥过程中各项特征,并对典型的谷物干燥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旨在为提升谷物干燥理论知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谷物干燥是农产品收获后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研究开发性能良好、运行经济、适用于农村的干燥设备,对农业增产减损、提高效益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逆流干燥工艺和逆流式干燥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并分析了逆流式干燥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谷物干燥技术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的以稻谷生产为主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发达国家,稻谷收获后的干燥处理加工技术研究排在农业机械化研究的最前列。其谷物干燥技术的发展是经历了自然干燥→半机械化干燥→机械化干燥→程控全自动机械化干燥后,步入了90年代的新技术、新系统时代。本文介绍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日本谷物干燥技术的变迁和干燥设施的普及实况,以促进我国农产品干燥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刚收获的谷物含水率较高,必须将含水率降低至安全标准,才能进行贮藏;否则,会产生霉变甚至发芽,从而带来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谷物烘干办法及谷物机械化干燥技术原理,并对低温循环干燥机械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干燥设备处于更新换代关键时期。在干燥过程中,干燥设备对粮食籽粒造成的机械损伤不容忽视。为克服传统粮食干燥设备对粮食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卧式旋转干燥仓。该设备的特点是低温干燥,整仓缓慢旋转搅拌粮食,以保证粮食干燥后含水率的均一性,有效降低粮食干燥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确保粮食干燥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设备的设计思路和优化过程,并通过系统性试验对优化前后设备的干燥性能进行验证。经过48 h的连续干燥试验,将35 t新收获的24%湿基的高含水率玉米干燥至15%湿基,干燥曲线光滑,干燥过程稳定,干燥后水分不均匀度小于1%,单位能耗约为0.19 kW·h/(1%水分·t)。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后的玉米含水率均匀,干燥过程能耗低。该设备为未来粮食干燥和储存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粮食干燥工艺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干燥是一个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采用相应的干燥工艺与技术手段,通过控制粮食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在不损害粮食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粮食中的含水量。选择合适的粮食干燥工艺,是保证在粮食干燥时既能提高干燥速率,又能获得较高干燥品质的基础。为此,讨论了粮食干燥工艺的分类,分析了影响粮食干燥工艺选取的诸多因素,提出了选择粮食干燥工艺的常用方法,并介绍了常用粮食干燥机采用的粮食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过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机的干燥特点,建立了一种粮食干燥机干燥过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了3层神经网络结构(8-10-1),模型输入为粮食干燥机的8个变量,模型输出为出口粮食水分比或干燥速率。通过编写Matlab建模程序,基于实际干燥实验的样本数据训练与测试网络,实现了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数学表达式,模型预测的出口水分比与干燥速率的R2分别为0.998 9和0.998 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9和0.004 1,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拟合较好;另外,结合实验干燥条件对模型干燥性能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依据同样方法建立了顺逆流粮食干燥过程的出口粮食水分比预测模型,对比了2种干燥方式的干燥性能。仿真预测表明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模简单,具有自适应性、灵活性和自学习性等特点,相比于其他粮食干燥的经验数学模型,能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为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过程提供一种新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的安全生产尤其重要.阐述了粮食烘干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粮食烘干机械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发展措施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粮食多场协同干燥系统设计与技术模式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菲  骆恒光  肖雄峰  李长友 《农机化研究》2019,(10):101-105,110
以提高粮食干燥过程去水速率、改善干燥品质、减少干燥能耗为目的,基于干燥系统热能结构分析及客观能势利用,综合考虑粮食干燥过程中的多种势场,设计了一种红外热辐射、引风逆混流多场协同干燥系统。结合粮食产地区域特征及农业经营模式,采用了双干燥主塔联机的形式形成干燥装备,实现了系统节能和模式节能。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内粮食干燥过程的平均去水速率为2. 95%w. b./h,较传统的横流干燥方式提高2倍以上,粮温降低约11℃,爆腰增率低于1%。  相似文献   

16.
在谷物干燥过程中,谷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品质损伤。对谷物品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热风温度,干燥时间及风速。通过实验研究和大量的实际应用,总结出了从干燥工艺和结构方面改善干燥后谷物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玉米微波干燥特性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玉米热风干燥存在的问题,运用自制的微波干燥试验测试系统,采用不同的干燥功率、加热时间及配套的工艺流程,研究了玉米微波干燥特性及干燥条件对干后品质、能耗的影响,分析了微波干燥玉米过程中单位质量功耗、温度、平均失水速率与玉米籽粒发芽率、裂纹率和淀粉得率的关系,确定了影响微波干燥玉米的工艺参数和玉米微波干燥的最优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微波干燥主要处于恒速干燥阶段,应用微波技术既能快速而经济地对玉米籽粒进行干燥,又能保持其种用价值,且能改良其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微波干燥条件对高粱含水率和籽粒温度等干燥特性的影响,以粳高粱“龙杂10”为原料,在隧道式微波干燥机上进行连续式干燥试验。并利用HFSS软件仿真分析试验用干燥机的磁控管排布方式和微波作用距离对高粱干燥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位质量功率在2~6 W/g范围内逐渐增加,含水率下降幅度先加快后渐缓,籽粒温度有所下降;每循环干燥时间在1.02~5.0 min范围内逐渐增加,含水率下降幅度显著增强,籽粒温度增加显著;排湿风速在0.0~2.0 m/s范围增加,含水率下降幅度有减小趋势,籽粒温度略有下降。仿真分析表明干燥机磁控管采用“三二三排布方式”、微波作用距离为250 mm时电磁场分布的均匀性更好,从理论上表明本试验采用的隧道式微波干燥机对高粱干燥均匀性是有利的。研究结果将为高粱微波干燥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现有晒场收谷机械性能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从广西实际出发,在现有晒场收谷机械的基础上,利用吸尘器抽吸的原理,设计出一种晾晒谷物收集小车。介绍了晾晒谷物收集小车整体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同时,利用仿真软件ANSYS对相应部件三维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晾晒谷物收集小车的应力分布和变形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进一步确定了设计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晾晒谷物收集小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轻了晒场谷物收集装袋工作的负担,能满足接地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设计太阳能真空玻璃谷物干燥装置的基础上,对其干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建立谷物内部水分的流动模型,对谷物干燥循环过程中谷物的含水率进行模拟计算,试验研究与分析表明,干燥9个循环时间后,谷物的含水率达到14.036 8%,在12个循环之后,谷物含水率下降到12.974 1%,之后很难继续降低含水率。干燥效率最佳,谷物在仓内干燥最佳时间为2.57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