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石榴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石榴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为新疆石榴品质综合评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新疆主栽石榴对象,测定和比较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VC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石榴的果实内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石榴在果实品质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叶城大籽甜石榴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7.9 %±0.6 %),喀什甜石榴最低(14.9%±0.5%);叶城酸石榴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2.19%±0.38%),叶城酸石榴、喀什甜石榴、喀什酸石榴三者之间的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叶城甜石榴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7.9%±0.6%),显著高于其他石榴;皮亚曼石榴的VC含量超过[(28.3 ±1.1)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石榴。【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叶城大籽甜石榴内在品质最佳,其后依次是叶城甜石榴、皮亚曼石榴、叶城酸石榴、喀什甜石榴和喀什酸石榴。  相似文献   

2.
美味猕猴桃新品种‘瑞玉’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猕猴桃新品种‘瑞玉’与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新品种‘瑞玉’的综合品质。【方法】以西安猕猴桃试验站种质资源圃的新品种‘瑞玉’及其他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在果实达到成熟期测其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可食条件下测其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11个猕猴桃品种相比,‘瑞玉’的单果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分别为81.11g和0.83%;果形指数和维生素C含量居中,分别为1.42和83.53mg/hg;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最高,分别为24.50%,21.28%,12.09%和14.5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和0.868;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和0.841;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9。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主成分1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可滴定酸含量;主成分2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维生素C含量和果形指数;主成分3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单果质量和硬度。【结论】新品种‘瑞玉’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品种,且综合品质较高;主成分分析显示,12个猕猴桃品种品质优劣的顺序依次为‘金魁’、‘翠香’、‘瑞玉’、‘海艳’、‘哑特’、‘徐香’、‘晨光’、‘贵长’、‘秦美’、‘秋明’、‘海沃德’和‘米良一号’。  相似文献   

3.
运用多维价值理论评价引种黄金果猕猴桃果实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引种黄金果猕猴桃的果实品质差异,为黄金果猕猴桃的品种改良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引种黄金果猕猴桃果实的单果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等指标作为评价目标,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黄金果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明显,供试品种编号15的果实VC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编号5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编号19的果实单果重最大,总糖含量最高,糖酸比最大。合成合理满意度最高的是19号品种,最低的是11号品种。[结论]引种的黄金果猕猴桃中19号品质最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4.
基于营养成分指纹图谱技术的芸豆产地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地域芸豆的营养成分组成特征及含量差异,探讨营养成分指纹分析技术对芸豆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检测来自依安、拜泉县2个主产区54份芸豆样品的蛋白质、脂肪、灰分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芸豆的营养成分指纹信息有显著差异。依安县芸豆的蛋白质、灰分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高,拜泉县芸豆脂肪含量高。利用蛋白质、脂肪、灰分和可溶性总糖4项指标建立了芸豆产地判别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对芸豆产地整体交叉检验判别率为83.30%。说明不同地域来源的芸豆有其各自的品质特征,营养成分指纹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学是用于芸豆产地溯源的一种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乙烯与1-MCP处理在7℃冷藏条件下对伯谢克辛甜瓜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为甜瓜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伯谢克辛甜瓜为原料,分别采用500 mg/L的乙烯和2 μL/L 1-MCP对甜瓜进行处理,每隔24 h测定甜瓜果实硬度、呼吸强度、细胞膜渗透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VC、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结果】 与CK相比,1-MCP可以明显降低甜瓜果实呼吸强度、细胞膜渗透率,保持甜瓜果实硬度,抑制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可滴定酸、VC含量下降,乙烯处理降低果实硬度,促进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和VC含量的下降。【结论】 伯谢克辛甜瓜为乙烯敏感性果实,1-MCP处理能够抑制甜瓜采后呼吸作用,减缓甜瓜果实营养物质的流失,较好的保持甜瓜品质,乙烯处理提高了甜瓜的呼吸强度和细胞膜透性,降低果实硬度,加速了果实采后品质劣变及软化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6.
小麦产地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对小麦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筛选出判别小麦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来自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和陕西省4个地域120份小麦样品中24种矿物元素(Be、Na、Mg、Al、K、Ca、V、Cr、Mn、Fe、Co、Ni、Cu、Zn、Se、Mo、Ag、Cd、Sb、Ba、Tl、Pb、Th和U)的含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不同地域小麦样品的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特征。河北样品的V含量最高,Ca含量最低;河南样品的Cr含量最高;山东样品的Ba和Ni含量最高;陕西样品的Na、Al、Mn、Fe、Co、Cu、Ag、Sb和Pb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地区,V含量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的大多数样品能被正确区分。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11项可用于小麦产地判别的矿物元素指标,依次为Ba、Mn、Sb、Ca、Mo、U、Ni、V、Cr、Pb和Mg,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对样品整体检验判别率为90.8%,交叉检验判别率为89.2%。【结论】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是用于小麦产地判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烤烟中多项致香成分含量为原始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重庆烟叶产地溯源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筛选出判别烤烟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方法】利用GC-MS法,检测采自重庆主要烟草种植区(武陵山区、渝中渝西地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北秦巴山区)4个品种(云烟87、云烟97、K326和贵烟四号)147份烤烟样品中70项致香成分的含量,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和逐步回归判别分析,逐步筛选出可用于判别烟叶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建立判别模型,并对模型判别正确率进行检验。【结果】来源于重庆不同地区烟叶样品的致香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通过方差分析、PCA、PLSDA、VIP法和逐步回归判别分析,从70项致香成分中筛选出苯乙醇、3-甲基-2-丁烯醛、2-吡啶甲醛、4-吡啶甲醛、糠酸、3-羟基-2-丁酮、面包酮、1-(3-吡啶基)-乙酮、胡薄荷酮、β-紫罗兰酮和亚麻酸甲酯11项,用于有效判别烤烟产地溯源的指标,用11项指标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对烤烟样品回代检验判别正确率为92.5%,交叉检验判别正确率为90.5%。【结论】将致香成分含量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可用于烤烟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8.
多元素分析判别牛肉产地来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多元素分析对中国牛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筛选判别牛肉产地的有效指标。【方法】在代表中国4大牛肉产区的吉林、贵州、宁夏、河北共取牛肉样品61个,进行脱脂后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脱脂牛肉样品中的Na、Mg、Al、K、Ca、V、Mn、Fe、Co、Ni、Cu、Zn、Ga、As、Se、Sr、Zr、Mo、Sn、Sb、Ba、Pb共22种元素的含量,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不同地域牛肉样品中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特征。河北样品的Mn、Fe、Co、Zn、Ga、As、Se、Sr、Ba和Pb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地区,吉林样品的Ni含量最高,贵州样品的K、Mo和Sb含量最高,宁夏样品的Na和Ca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使牛肉样品分成不同类别,类别与来源地基本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了5项可判别牛肉产地来源的指标,依次为Se、Sr、Fe、Ni和Zn,它们对吉林、贵州、河北样品的正确判别率均为100%,对宁夏样品的正确判别率为91%,整体的正确判别率为98.4%。【结论】利用多元素分析技术对牛肉产地来源的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拉枝角度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苹果树枝条不同拉枝角度对果实品质和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角度为110°时,富士果实单果重、花色素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果胶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达到最高,而总酸含量却最低;在拉枝角度为90°时,嘎拉果实果形指数、花色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和果胶含量均达到最高,而总酸含量却最低。果实钙含量随拉枝角度的增大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芜菁种质资源营养品质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芜菁的种质资源特性,为芜菁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引进不同来源芜菁,以不同品种芜菁作为试验材料,对总酚、黄酮、可溶性糖、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淀粉、可滴定酸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相同芜菁品种在不同地点表现出营养品质不同,柯坪县的芜菁品质要优于疏勒县的芜菁品质。总酚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抗坏血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结合生物学性状与果实营养品质特性,筛选出符合新疆南疆种植的品种为,新星圆蔓菁,金秋芜菁,柯坪-绿-圆锥,天地禾芜菁,柯坪-绿-扁圆,柯坪-紫-圆锥,日本小芜菁,可以进行示范并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广西北部地区高湿度、寡日照气候条件下,影响油桃果实中后期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方法】以晚熟油桃中油7号为试材,于盛花后41 d(5月8日)至成熟(7月7日)期这段时间内,每10 d采集一次果实样品,进行理化分析。【结果】在盛花后61 d内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横径增长开始加速,横向增长幅度大于纵向生长;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糖酸比下降,蔗糖含量逐渐增加,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果实成熟后含量最小。【结论】降雨量、日照时数的多寡对果实大小的影响不大,但对蔗糖、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甜樱桃的果实品质,为新疆甜樱桃品种优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果实成熟期,对甜樱桃品种早大果和艳阳的外观品质、理化性质、营养元素、酚类物质等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早大果和艳阳的品种固有特性明显,富含K、Mg、Ca、Na、Fe、P等10种营养元素。早大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33%,总糖含量21.09%,VC含量30.49 mg/100 g,总酚含量2.68 mg/g,总花色苷含量1.28 mg/g;艳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9 %,总糖含量17.54%,VC含量35.10 mg/100 g,总酚含量0.74 mg/g,总花色苷含量0.03 mg/g。【结论】甜樱桃品种早大果和艳阳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果实品质优良,该地区适宜甜樱桃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广西北部地区高湿度、寡日照气候条件下,影响油桃果实中后期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方法】以晚熟油桃中油7号为试材,于盛花后41 d(5月8日)至成熟(7月7日)期这段时间内,每10 d采集一次果实样品,进行理化分析。【结果】在盛花后61 d内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横径增长开始加速,横向增长幅度大于纵向生长;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糖酸比下降,蔗糖含量逐渐增加,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果实成熟后含量最小。【结论】降雨量、日照时数的多寡对果实大小的影响不大,但对蔗糖、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陕、豫两省苹果炭疽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确定引起中国陕、豫两省苹果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学鉴定、rDNA ITS区序列分析、rDNA ITS区特异引物CaInt2/ITS4扩增。【结果】自陕西、河南11个地点采集192份样本,经鉴定引起陕、豫两省苹果炭疽病的病原菌有2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和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 J.H. Simmonds)。两种病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分生孢子形态、菌落颜色、对引物CaInt2的特异性等。【结论】首次证实了中国苹果炭疽病可由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引起。两种病原菌在陕、豫两省各地区均有分布,其中,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4种抗寒主栽苹果品种果实中主要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及其它果实性状,研究主要香气成分,为寒地苹果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黑龙江4个主栽抗寒品种为试材,检测果实的总酚、抗氧化能力、类黄酮、果皮花青苷、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等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糖酸,HS-SPME法检测分析香气主要组成及其含量。【结果】4个苹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龙冠>龙丰>七月鲜>金红。总糖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金红>龙丰>七月鲜>龙冠。总酸含量金红>七月鲜>龙丰>龙冠。共检测出9类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7类,各成分排序由大到小:酯类>烯烃类>杂环类>酸类>醇类>醛类>烷烃类。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果实香味物质主要集中在醇类、烯烃类和酯类,其中酯类含量最高(56.24%),表现为“果香”味。不同参试品种糖酸比和味感评价存在明显差异,龙冠最高为22.96,七月鲜最低为9.92,表现出酸的味感。【结论】4个苹果品种果实的糖酸组成与含量之间差异显著,均为“酯香型”苹果,酯类物质可能对这4个品种果实风味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分析猕猴桃黄化原因,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2019年果实采收后,在眉县选取5个黄化猕猴桃园、5个正常猕猴桃园,采集土样,带回实验室处理后进行养分测定分析。该黄化猕猴桃园土壤pH值过高,有机质含量偏低,整体土壤地力瘠薄。因此,调节土壤pH,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是防治猕猴桃黄化病的基础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海沃德’猕猴桃冷破碎果浆的超高压杀菌最优条件及超高压处理后果浆贮藏过程中的杀菌效果,为猕猴桃的非热加工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冷破碎技术设备获得猕猴桃纯果肉果浆,以菌落总数、VC、褐变度等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建立模型,得到超高压杀菌最优工艺条件;利用微生物学方法,研究超高压处理的果浆在4℃、-20℃下贮藏期菌落总数、霉菌酵母和大肠杆菌的变化。【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模型响应曲面分析获得超高压杀菌的最佳条件为压力497 MPa,温度27℃,保压时间24 min;在此条件下超高压处理对果浆的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霉菌酵母杀菌率分别达到73.18%、97.46%、100.00%。超高压杀菌的冷破碎果浆于4℃、-20℃下贮藏6周、14周,在符合标准范围内菌落总数的增量较大,与贮藏第1天相比分别达到97.19%、85.98%,但菌落总数增长速度不大;而果浆中的霉菌酵母、大肠杆菌的增量相对较少,且增殖也较慢;果浆中的霉菌酵母、大肠杆菌仅分别为1.36、0.67和0.32、0.35 lg(CFU/mL)。【结论】超高压处理作为一种非热杀菌方式对热敏性的猕猴桃果浆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冷破碎果浆作为猕猴桃加工的中间原料在超高压处理后于-20℃下贮藏14周依然符合商业无菌要求,因此低温贮藏与超高压杀菌结合有利于冷破碎果浆的贮藏和进一步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桂味和怀枝荔枝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晚熟荔枝品种桂味、怀枝为试材,在盛花后50 d分别用Glu 、PP333、TDZ和6-BA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荔枝果实着色、花青苷、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Vc含量及果实落果率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促进果皮叶绿降解,增加果实着色面积,其中1500 mg/L的Glu处理两个荔枝品种的果实花青苷含量最高,达11.86和12.46 U/gFW;TDZ和6-BA处理能降低果皮花色苷含量,抑制叶绿素降解,延缓果实转色,减少着色面积,其中2.5 mg/L的TDZ处理桂味和怀枝的花青苷含量仅为3.59和5.24 U/gFW.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两个荔枝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果实总糖积累,降低有机酸含量.TDZ、6-BA和Glu处理均能减少两个荔枝品种落果,但PP333增加怀枝落果率.TDZ和6-BA处理降低两个荔枝品种可溶性同形物及总糖含量,而果实有机酸、Vc含量和单果重增加.[结论]Glu(1500 mg/L)和PP333(300 mg/L)能促进桂味和怀枝荔枝果皮着色,提早成熟;TDZ(25 mg/L)和6-BA( 100mg/L)能抑制荔枝果实着色,延迟成熟.生产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化学调节剂进行调控,实现提早或延缓荔枝成熟采收,以减轻荔枝销售压力,增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