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桑园防虫网可有效隔离桑树与外界环境中动植物的直接接触,既防止野外昆虫与家蚕微粒子病的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又能提高桑叶内在质量与桑叶的清洁度。有利于提高家蚕的食下量与消化率,提高种茧的结茧率、健蛹率以及蚕种繁育的产质量。针对防虫网的结构与功能、选材合理性和使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科学设计,能大大降低生产风险,改变蚕种生产过程只有通过全龄桑叶药物浸渍消毒这个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方法,增强蚕体体质,提高种茧质量。因此种茧饲料桑园采用防虫网覆盖这种简单适用而又有效的防虫技术,在蚕种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2.
桑园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交叉感染已成为当前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养蚕环境净化入手,提出了生产环境净化、桑叶全程洗消、桑园病虫害的控制等一系列实用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传染和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微孢子虫是母蛾检疫的唯一对象,为探明家蚕微孢子虫感染雄蛾交配对雌蛾的影响,了解其对蚕种生产的危害性,用患微粒子病的家蚕雄蛾与未患病雌蛾(各50只)进行交配试验,并统计分析交配后的感染率。结果表明:患有家蚕微孢子虫的雄蛾,能通过雌雄蛾交配把微孢子虫传给雌蛾,雌蛾微孢子虫检出率为66%,其交配传染率达78.57%,增加了各级蚕种因母蛾检测有微孢子虫而淘汰的风险系数。因此,蚕种生产过程中防微病工作很重要,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切断幼虫期食下感染的途径,减少因雄蛾感病通过交配而传给雌蛾的概率,减少蚕种损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分布、感染性和分类特征三方面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多样性,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跟踪蚕种生产微粒子病检疫数据及抽样检验家蚕受微孢子虫感染的情况,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布;通过测定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和胚种传染率及检验带毒蚕种的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率,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感染性;基于微孢子虫SSU rRNA序列构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蚕区生产饲养的广西家蚕均存在一定量的微孢子虫感染,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率(毒率)呈波动起伏态势.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GXM10、GXM11、GXM12和GXM13等11株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均具有较强食下传染力,大部分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的IC50与N.b同一级别;各种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胚种传染力存在明显差异,N.b的胚种传染率达51.67%,其他异型微孢子虫均比N.b低,部分异型微孢子虫(GXM6和GXM13)对家蚕无胚种传染力.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和GXM11等8株异型微孢子虫均位于Nosema属的类群分支上,除GXM7与GXM9、GXM3与GXM5间存在较低分化度和较高相似度外,其他微孢子虫间的分化度和相似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广西蚕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各种微孢子虫的感染力存在明显差异,即广西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存在丰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赵晓 《河南农业》2014,(21):20-2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桑生产的疫病,最近几年在农村养蚕中多有发生。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已成为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病原的存在、养蚕的环境条件以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发生该蚕病的主要原因是蚕种带毒、环境污染、忽视"防微"。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阶段的消毒工作。一、养蚕前消毒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二氧化氯(ClO2)对桑叶质量、家蚕微孢子虫和肠球菌的灭活作用及其稳定性、腐蚀性,以直接喷洒桑园桑叶和浸泡离体桑叶消毒的方式,测定ClO2对桑叶质量的影响,并用悬液法和桑叶片载体法处理家蚕微孢子虫,测定ClO2对微孢子虫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浓度在500 mg/L以下的ClO2溶液对桑叶质量无显著影响;采用悬液法时,30 mg/L ClO2溶液处理6.0 min即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而漂白粉精浓度需要达到0.24%才具有同等效果;采用桑叶片载体法时,300 mg/L ClO2溶液处理10.0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以10 mg/L ClO2溶液处理1.0 min,可完全杀灭家蚕肠球菌。ClO2稳定性较差,对金属具有中度腐蚀性。可见,ClO2适合作为桑叶消毒剂用于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二氧化氯(ClO2)对桑叶质量、家蚕微孢子虫和肠球菌的灭活作用及其稳定性、腐蚀性,以直接喷洒桑园桑叶和浸泡离体桑叶消毒的方式,测定ClO2对桑叶质量的影响,并用悬液法和桑叶片载体法处理家蚕微孢子虫,测定ClO2对微孢子虫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浓度在500 mg/L以下的ClO2溶液对桑叶质量无显著影响;采用悬液法时,30 mg/L ClO2溶液处理6.0 min即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而漂白粉精浓度需要达到0.24%才具有同等效果;采用桑叶片载体法时,300 mg/L ClO2溶液处理10.0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以10 mg/L ClO2溶液处理1.0 min,可完全杀灭家蚕肠球菌。ClO2稳定性较差,对金属具有中度腐蚀性。可见,ClO2适合作为桑叶消毒剂用于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从广西蚕种繁育中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调查其感染性和分类地位,为蚕种生产掌握病原来源及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生物试验测定从蚕种生产一线分离获得微孢子虫(GXM14)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和胚种传染率,显微镜观察其孢子形态,采用吉姆萨染色法观察孢子的生活史;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获得GXM14的SSU rRNA基因序列和ITS序列,并利用MEGA 5.0和DNASTAR中的Megalign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GXM14孢子呈卵圆形,大小为(1.68±0.15)μm×(3.06±0.15)μm,其孢子生活史中有双核,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符合Nosema属的特征.GXM14对家蚕的IC50为3.53×105个/mL,是家蚕微孢子虫(N.b)的5.8倍;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为5.0%,只是N.b的1/9.GXM14的SSU rRNA基因序列长度1226 bp,G+C含量为34.42%;ITS序列长度503 bp,G+C含量为29.82%.GXM14的SSU rRNA基因序列与甜菜夜蛾微孢子虫(Nosema sp.SE)SSU rRNA基因序列(KT336240.1)的遗传距离为0.2,相似度达98.9%,即GXM14与甜菜夜蛾微孢子虫(KT336240.1)的亲缘关系很近.基于微孢子虫ITS序列的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GXM14与12株已知No-sema属微孢子虫的相似度均低于91.0%,而遗传距离在4.0以上,证实GXM14是一种新的微孢子虫,故将其暂命名为Nosema sp.GXM14.[结论]从蚕种生产一线分离获得的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GXM14)属于Nosema属,与N.b同属异种,是一株新的微孢子虫,可能是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感染家蚕的病原.因此,在蚕种繁育中加强防虫杀虫,防止昆虫微孢子虫污染桑叶交叉感染家蚕,是控制家蚕微粒子病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口腔微量注射接种法,研究了壮蚕(4~5龄)感染微孢子虫与蛾期微粒子病显微镜判别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显微镜检别出微粒子病的时期随微孢子虫接种剂量的增大而提早,造成蚕蛾镜检有毒的壮蚕感染微孢子虫的下限剂量为32~64个/条,其下限感染剂量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试验结果对于当前蚕种生产上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一项新成果.它是以病原研究为基础,结合防微药剂的组合与筛选,从桑同环境净化、桑叶消毒、质检等新技术组装形成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其主要技术要点:建立桑园昆虫微病预警监制机制、有效控制桑园虫口密度,杜绝微粒子病传染源为切入点,以小蚕用叶洗消,大蚕用叶喷洒"防微灵"和常规防病为预防重点,辅以严格母蛾镜松和成品检验.该成果已在我省各蚕种场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马兰  李灿  刘莹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7):146-150
对10株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Hsp70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可以有效地扩增出10株家蚕等昆虫微孢子虫Hsp70基因中1136 bp大小的片段。遗传距离矩阵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家蚕微孢子虫与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亲缘关系密切,再次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家蚕病原微孢子虫来自环境中的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可能性;不同微孢子虫在不同寄主中的寄生生活是一个相互选择和适应的过程;微孢子虫Hsp70基因具有遗传多样性;家蚕微孢子虫是一个种复合体。  相似文献   

12.
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通过镜检和染色观察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繁殖情况。【结果】从菜粉蝶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PrL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PaBMI和PaBMII)、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SlMI和SlMII)及家蚕微孢子虫(N.b)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67×10^4、8.12×10^5、1.13×10^7、8.14×10^7、3.51×10^7和1.16×10^4个/mL;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孢子增殖力均很低,镜检发现,PrLM和PaBMI每个视野下见到1-10个孢子,而PaBMII、SlMI和SlMII需要几个视野才见到1个孢子;染色观察发现,PrLM和PaBMI感染后可以形成大量裂殖体,但很难形成成熟孢子。【结论】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危害,尤其是对蚕种生产危害很大,但在蚕体内增殖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3.
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中国规模化蛋鸡生产的现状以及对禽蛋需求量的增加 ,构思和完善了 2 0× 10 4 羽蛋鸡场生产管理系统 ,设计了以数据库、专家系统和自动化监控技术为基础的规模化蛋鸡场生产管理系统 ,探索建设养鸡场生产网络信息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将科学计算、数据分析、绘图处理、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监控技术融为一体 ,建成一个可在单机或网络两种不同模式上运行的生产管理系统。为提高中国规模化蛋鸡企业生产、科学饲养、鸡病防治水平 ,以及专家咨询和早期预测的准确性提供可能 ;也为管理人员进行蛋鸡生产动态管理及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通过镜检和染色观察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繁殖情况。【结果】从菜粉蝶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PrL 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PaB M I和PaB M II)、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Sl M I和Sl M II)及家蚕微孢子虫(N.b)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67×104、8.12×105、1.13×107、8.14×107、3.51×107和1.16×104 个/mL;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孢子增殖力均很低,镜检发现,PrL M和PaB M I每个视野下见到1~10个孢子,而PaB M II、Sl M I和Sl M II需要几个视野才见到1个孢子;染色观察发现,PrL M和PaB M I感染后可以形成大量裂殖体,但很难形成成熟孢子。【结论】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危害,尤其是对蚕种生产危害很大,但在蚕体内增殖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5.
加强盐城市蚕桑安全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已成为蚕桑生产的最大危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大规模治虫,快速发展的化工产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桑树生长、农村蚕业和蚕种生产。为巩固和发展盐城市蚕桑生产,增加农户收入,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防控环境污染对蚕业生产危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灰蜗牛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晓芬  王应和  胡祚忠  谈廷桂  陈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50-16250,16261
[目的]通过控制桑园中昆虫等生物的传染环境,达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爆发。[方法]将桑园蜗牛镜检发现携带微粒子孢子的磨液添食家蚕后镜检,同时将家蚕微粒子孢子添食蜗牛后镜检。[结果]灰蜗牛携带的微孢子虫能够感染家蚕;家蚕微粒子孢子可以感染蜗牛。[结论]通过综合治理灰蜗牛,至少可以辅助控制和净化桑园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蚕卵蛋白的提取制备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制备蚕卵蛋白粉,测定其等电点,并进一步检测分析其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其酶解特性等。[结果]试验显示,蚕卵蛋白的等电点为4.55,其氨基酸组成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后得到以三肽为主的多肽类物质。[结论]采用该研究方法可获得蚕卵蛋白多肽,为蚕卵蛋白的开发利用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苏南各县虽然早有栽桑养蚕的历史,但是大规模的蚕桑养植还是开始于近代。无锡丝茧始于清初,其源肇自滨湖一带。(1)武进县也是在光绪初年才开始养蚕最初发轫与旧阳湖之安尚乡、横林镇等地方。(2)常州、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业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自1980年以来畜牧业生产发展很快,其发展速度超过了农业中的其他产业。到2000年,中国的畜产品产量已达9200万t,这一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畜牧业生产现在已成为中国农业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但是规模化的畜牧业生产污染了畜牧场的周边环境,而且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笔者以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为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详尽分析了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各类污染源。  相似文献   

20.
互助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助县依托高原独特的自然资源,生产市场所需的各种无污染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品种不断齐全,产业化发展逐步完善,以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方式减少市场风险,是今后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