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昌惠 《植物保护》1982,8(6):20-20
草地螟是一种暴发性害虫。1956、1979、1980、1982年黑龙江省曾四次大发生,一次比一次发生范围广泛,为害严重。1956年草地螟在克山、北安等五个县发生,受害面积只有几十万亩。1979年德都等九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展到37个县,受害面积达1370多万亩。1982则蔓延53个市、县,72个国营农场,受害面积达470多万亩。这种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2.
草地螟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地螟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点,构成了其他害虫无可比拟的为害性,给农田、草原和苗木造成了毁灭性灾害。针对草地螟发生为害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控制草地螟为害是不难做到的。一、草地螟发生为害的特点1、草地螟成虫能远距离迁飞,有突然暴发为害的特点。许多研究都证明草地螟属迁飞昆虫,成虫能远距离迁飞。如1981年秋,黑龙江省几乎找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草地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的一种杂食性、间歇性、突发性害虫。解放前,吉林省仅在有的年份局部地方发生。解放后,发生为害频率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已成为农作物和牧草的毁灭性害虫。过去,我省对草地螟研究很少。为了控制其发生和为害,我们对它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等做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于后。一、分布和为害经查阅大量文献和近五年来对草地螟发生实况调查,草地螟主要发生在吉林省中、西部  相似文献   

4.
一、草地螟在我省发生区域及历年发生情况草地螟在我省五十年代初曾有过发生。自一九八○年以来,又开始发生,并逐步扩展。一九八○年仅在北部地区发现危害,目前在我省的北部、西北部、中部以及东南部地区都有发生,并程度不同的造成危害。自一九八○年一代幼虫危害逐年加重,一九八○年仅在辽北的开原县发生二百余亩;一九八二年全省为轻发生年,发生三十余万亩;一九八三年全省为中等偏轻发生年,局部中等偏重到大发生,发生面积八十余万亩,仅铁岭市就发生四十余万  相似文献   

5.
草地螟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草地螟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意义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农田、牧草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呼盟具有间歇性突然爆发的特点。并造成毁灾性灾害。在呼盟五十年代曾大发生为害,从七八年开始,牧区和林区边缘地带零星发生。八○年农区、牧区的农田和草场普遍发生,面积达六百万亩,危害面积一百八十四万亩。八一年发生面积三十二万亩,危害较轻。八二年全盟普遍大发生,蛾量大,来势猛、发生时间长,是前所未有的。其危害面积达九百万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草地螟发生程度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把草地螟的监测预报工作做好,与有关省、自治区合作,对草地螟的发生程度进行了划分。明确选择分级要素时要遵循普遍性和通俗性原则;确定分级量化指标时要依据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以及统一与协调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原则和方法,协调解决各方面的矛盾,使部分省、自治区完成了草地螟发生程度的划分工作。对尚未完成划分的地区具有一定示范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蕾  江幸福 《植物保护》2022,48(4):68-72
防控新发突发植物疫情是保障农业领域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草地螟是我国“三北”地区农牧业重大迁飞性害虫,具有暴发性、多食性和周期性发生特点,严重威胁国家粮食、油料和牧草等作物生产安全,已列入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当前我国草地螟已进入建国后第4个发生周期。根据全球气候变化、农作物结构调整,结合草地螟生物学习性以及当前发生现状,研判本轮周期草地螟发生区域可能更广,为害作物可能更多,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发生程度可能更重。为控制草地螟发生为害,提出加强草地螟境内跨区域及跨境迁飞、滞育越冬和周期性发生等成灾规律研究;建立自动化、智能化早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异地测报技术;集成区域化防治技术模式并推广应用卵、幼虫和成虫一体化绿色可持续治理技术,从而为遏制草地螟新发生周期暴发势头,保障国家粮油生产安全和生物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北部 ,属于半干旱半坝上冷凉地区 ,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适合草地螟发生。 80年代以来 ,草地螟每隔 2~ 3a发生 1次 ,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 草地螟卵孵化率与寄主植物含水量关系草地螟卵孵化率与寄主植物 (着卵植物 )关系密切。 1 989~ 1 998年试验 ,将田间着卵的杂草植株带土移栽到网笼内观察卵孵化情况 ,由于杂草有 3~ 4d缓苗阶段 ,暂时失水萎蔫 ,产在其上的卵粒多不能正常孵化。笔者近 1 0a来每年移栽藜 (Chenopodiumalbum)着卵株 50株 ,累计 50 0株 ,着卵 1 750粒 ,孵化率为 …  相似文献   

9.
草地螟的无害化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麻田除草和生物制剂防治草地螟幼虫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除草后杂草不同处理方式对草地螟的防效有一定的影响.除草后拾草深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效,除去田边杂草也能有效提高防效;在用生物药剂防治中,以0.6%氧苦·内酯AS和1.8%阿维菌素EC具有最好的防治效果,两种药剂的最低浓度1 500倍液和3 000倍液,在药后3 d的防效分别达到96%和99%以上,药后7 d依然维持此防效.  相似文献   

10.
稻水蝇过去记载发生在新疆、宁夏、张家口一带稻田。1990年吉林省白城地区的乾安、洮南两县发现,6月中旬调查,每穴有虫最多达30-40头,漂秧现象严重,产量损失较大。 稻水蝇蛆在新疆、宁夏一带一年发生数  相似文献   

11.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农作物和牧草的重要害虫。其发生常表现来势猛、密度大、危害严重,如防治不及时,即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草地螟在国外早已有发生和研究资料发表,国内在五十年代中期曾有猖獗为害的记载。但是,该虫自1957年曾严重发生以来,几乎有20年的时间一直没有大量出现,至1977年起,种群数量又急剧上升,1979、1980连续两年严重发生,1982年出现大发生,一、二、三代幼虫都造成严重危害,发生面积在一亿亩以上,再次上升为我国北方最严重的农业害虫。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测算,1982年因防治草地  相似文献   

12.
曾娟  姜玉英 《植物保护》2014,40(1):142-148
为探明草地螟轻发年份的发生特点和主导因素,对2012年全国8省70余个监测点的草地螟虫情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2012年我国草地螟的总体发生面积小、程度轻,但区域差异明显,其中新疆北疆一代幼虫大范围严重发生,山西北部局部二代幼虫集中为害。导致轻发生的内在因素是境内外有效虫源基数小;外在因素是春夏季气候条件不利,具体表现为春末夏初气温偏低不利于越冬代成虫羽化,气温偏低地区湿度过大不利于成虫产卵,夏季中后期降水分布与一代成虫和二代幼虫发生期不匹配。  相似文献   

13.
2002年黑龙江中西部草地螟发生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裕县地处黑龙江省中西部,属典型的半农半牧农业区。继1996~1999年草地螟大面积发生为害后,2002年再次严重发生,全县发生面积达17.3万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72%,严重发生面积13.3万hm2。据6月24日调查,富海镇宏升村草地螟幼虫最高密度,大豆45头/株,葵花148头/株,甜菜48头/株,玉米32头/株,一般地块平均有虫210头/m2,草荒严重地块高达2000头/m2,是近年来发生最严重的1a。草地螟在本县1a发生2代,主要以迁入代幼虫为害。6月2日,外地虫源开始大量迁入本县,1盏黑光灯…  相似文献   

14.
2014年我国草地螟发生情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娟  姜玉英 《植物保护》2016,42(4):194-199
2014年我国草地螟继续维持2010年以来的轻发态势,发生面积小、发生区域缩减、种群密度低,是第三个暴发周期以来发生最轻的年份。造成轻发的原因主要是越冬虫源基数小、春季死亡率高、关键发生期气象条件不利。在轻发年份进行系统调查和持续监测,对掌握草地螟种群动态、揭示年度变化规律、进行长周期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草地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条件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螟又叫黄录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河北省北部地区重要的害虫之一,在坝上各县为害尤甚。在偏重发生年份,农业生产常遭受严重损失。过去对此虫了解不多,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本文仅就(一)草地螟的生物学特性。(二)草地螟能否在河北省越冬?(三)草地螟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现分述如下:(一)草地螟的生物学特性据多年观察,草地螟在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二个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主要是一代幼虫为害。二代幼虫发生在8、9月份,此时庄稼即将成熟,秸杆坚实,不喜取食,只要不是在偏重发生年份,一般农田受害不多,主要危害杂草。  相似文献   

16.
草地螟越冬代虫源量与一代发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康保县植保站1979~2002年24a草地螟系统监测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草地螟冬前当地的越冬基数与越冬代成虫量、一代卵量和一代幼虫发生面积的相关性不显著,虽然在全国范围这种相关是显著的。而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一代卵量和一代幼虫发生面积的相关性则达到极显著水平。为掌握草地螟发生规律,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草地螟卵和越冬幼虫发生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草地螟食性杂,但发生分布对寄主和环境有较强选择性。1988年调查,一代卵主要产在杂草较多的农作物田,一般以叶片较短、叶面较光滑的阔叶植物如甜菜、亚麻、豆类、马铃薯等农作物和灰菜、蓄、猪毛菜等杂草上产卵量高。一代幼虫滞育越冬,也以杂草密度较大的农作物田为主。然而,一代幼虫的越冬比率,年度间差异较大。初步分析,7~8月份气温偏低,日照较少,有利一代幼虫滞育越冬。这一结论为当地草地螟的中长期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我国草地螟具有发生面积小、见虫区域少、虫口密度低、为害程度轻等特点。造成轻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境内虫源基数小、境外虫源未大规模迁入以及夏季天气生态条件对其发生不利。尽管2011年草地螟发生是自1996年以来的第3个暴发周期内发生最轻的年份,但坚持系统监测、积累虫情资料,对研究草地螟年度发生规律、提高预警能力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草地螟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成灾的害虫。可为害作物近200种,特别是对甜菜、向日葵、苜蓿、马铃薯、瓜类、玉米等作物威胁大,大发生时可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或绝产。2004年5月下旬以来,大量草地螟成虫迁入本区,在山川各地均有发生,且发生范围广,虫口密度大。5月20日,固原市原州区测报站调查,城郊各乡路边杂草、小麦等地蛾量达60~70头/m2,百步惊蛾3700头;彭阳县测报站调查,古城、红河、崾岘等路边杂草、小麦等地蛾量达65~75头/m2,百步惊蛾3850头;西吉测报站5月25日调查,5d黑光灯诱蛾860头,百步惊蛾5000头,百复网蛾量410头;惠农测报站5月27日调查…  相似文献   

20.
草地螟是我区历史上发生危害严重的一个害虫,曾于1954、1956年大发生,仅这两年为害农作物291.1万亩,危害草场133.3万亩,被害减产达10—20%,严重的被害40—50%,59年为中等偏重发生,以后草地螟发生程度逐渐下降,甚至基本不发生为害。1963年于乌盟兴和县调查,越冬代成虫期仅4天,一代幼虫每亩有虫2—8头。1976年—1978年在乌盟凉城县、丰镇、察右前旗、兴和县出现越冬代成虫且虫量逐年上升,但幼虫零星发生。1979年我区西部草地螟突然大发生,成为我区主要暴发性社会害虫。现将几年来草地螟发生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