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4种珍珠菜属植物的抗寒性及其抗寒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珍珠菜属植物低温致伤的生理特性,以盆栽4种珍珠菜属植物的叶片为试材,研究其在低温胁迫下(15,10,5,0,-5℃)内部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叶片的质膜透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后降;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在一定程度内增加,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经几项生理指标综合分析,得出广西过路黄和金叶过路黄的抗寒能力较强,聚花过路黄的抗寒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热带睡莲的抗寒生理,对上海古猗园内保存的6个品种(种)热带睡莲离体叶片进行低温胁迫(5℃、0℃、-5℃)处理,并以20℃常温处理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热带睡莲叶片抗寒生理指标随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0—5℃范围内,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不同程度的上升,温度继续降低,大部分指标出现下降趋势。表明热带睡莲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在0℃下,抗寒能力下降。总体来看,‘红宝石'、‘泰国王'和‘伊斯兰达'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3.
低温处理对橡胶袋装苗和籽苗芽接苗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气候箱对橡胶树袋装苗和籽苗芽接苗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在过低温胁迫下,对橡胶树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袋装苗与籽苗芽接苗抗寒生理特征变化趋势相同,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橡胶抗寒机制中不参与能量变化.但是,两种材料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籽苗芽接苗受伤害的程度要比袋装苗小,对低温的适应性要比袋装苗强.  相似文献   

4.
列淦文  薛立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5):56-58,64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低温是限制桉树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低温胁迫下桉树的抗寒机理不仅对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增加我国的木材产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低温胁迫下桉树的细胞膜透性、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细胞膜脂肪酸含量、光合性能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桉树抗寒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桉树抗寒生理指标与生态学特性的关系、抗寒锻炼和引种驯化、对抗寒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信号转导和基因工程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程度下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木薯抗寒品种选育和抗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南205、华南124、辐选01为材料,试验设置4、8、12、25℃4个不同温度分别处理1、3、5、7d,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SOD、POD、MDA、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在4、8、12、25 ℃温度条件下,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与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薯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不断上升,SOD、POD、MDA、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低温胁迫下,木薯叶片相对电导率与脯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脯氨酸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DA与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耐寒性强木薯品种和耐寒性弱品种的相对电导率、MDA和脯氨酸差异较大且比较稳定,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间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鲁木齐市雅山宿根花卉抗寒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初筛选出较抗寒的11种宿根花卉为材料,以苗期的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为主,研究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SOD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了解引种的11种宿根花卉的抗寒能力,进行抗寒筛选.[方法]对11个品种的宿根花卉进行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10 h后,测试SOD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再与生态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其抗寒能力的大小.[结果]电解质渗出率在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变化,并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膜透性逐渐升高,但升高的幅度各品种均有差异,再以SOD酶活性的变化,从抗寒生理生化机理上探讨11种宿根花卉抗寒的能力.[结论]SOD酶活性的变化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与生态观测所得结果一致,11种宿根花卉的抗寒能力依次为大花冰菊、鼠尾草、松果菊、剪秋萝、蕨叶蓍、蜀葵、婆婆纳、金鸡菊、春黄菊、多叶蓍和天人菊.苗期的SOD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生理生化指标,可作为鉴定宿根花卉抗寒能力大小的一个参考指标,对宿根花卉的引种及生产上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草莓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规律和抗寒能力,2018年以4个草莓品种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低温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蛋白(WSP)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下降,草莓叶片相对电导率上升、保护性物质可溶性蛋白、丙二醛、脯氨酸等含量升高;保护性酶SOD活性降低.根据相对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不同草莓品种抗寒性能排序为:赛娃>四公主>宁玉>粉佳人.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细胞膜质过氧化加剧,丙二醛累积,电解质外渗,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在胁迫的不同阶段起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蔗幼苗根系形态结构及保护系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低温对甘蔗根系的影响,本研究采取水培试验的方法,选用不抗寒品种ROC22和抗寒品种GT28的完整根系为供试材料,测定常温(25℃)与低温(4℃)条件下甘蔗幼苗根系的根长、根体积、根细胞排列、根系活力、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GT28根长、根体积均大于ROC22,但都显著低于常温生长;低温胁迫3d后,根系细胞膨大变形,细胞结构散乱,以ROC22更为明显;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而ROC22的降幅更大;在低温持续胁迫下,根系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OD和SOD活性等指标均高于常温生长,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抗寒品种GT28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和SOD酶活性均高于不抗寒品种ROC22。结论:在低温胁迫下根系生长和生理生化代谢的差异是不同品种抗寒能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多种景天类植物具有极强的抗寒性,但对其抗寒机理了解较少.通过检测低温胁迫下不同景天植物的生理指标,研究抗寒性差异的原因,探索景天抗寒机理.[方法]以抗寒性强的苔景天(Sedum acre)和抗寒性较弱的联合勘察加景天(S.kamtschaticum Subsp.ellacombianum)为实验材料,经过人工低温处理(10、5、0、-5、-10℃五个梯度),检测两种景天叶片中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及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经低温处理后,两种景天的相对含水量、淀粉含量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苔景天中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但在联合勘察加景天中则降低.对于以上生理指标,苔景天均明显高于联合勘察加景天.在联合勘察加景天中,低温诱导了CAT、SOD活性的升高,而在苔景天CAT活性出现了降低,SOD活性虽也被诱导升高,但显著低于联合勘察加景天.[结论]抗寒性不同景天对低温的生理响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低温胁迫下油棕幼苗生理的影响,为提高油棕种苗抗寒能力及进行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油棕幼苗期,于10℃低温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ABA后,测定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分析油棕幼苗的抗寒性能.[结果]在10℃胁迫下喷施ABA,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及脯氨酸、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下同),SOD和POD活性显著下降.喷施50.0~200.0μmol/L ABA处理在降低幼苗质膜透性和SOD活性的同时,抑制了MDA和H2O2含量上升,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并提高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结论]低温胁迫下喷施ABA可提高油棕幼苗抗寒能力,以喷施200.0 μmol/L ABA的抗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自然低温胁迫对油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5种不同品种油荼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自然越冬状态下油茶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研究了油茶抗寒能力及其有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越冬自然低温胁迫过程中,各油茶的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1月5日达到最高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OC)变化呈“V”型,12月15日达到低谷,但变...  相似文献   

12.
对取自云南和海南的5份酸豆(Tamarindus indica L.)资源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其相关抗寒生理指标对其抗寒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可导致酸豆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不同来源酸豆资源之间对低温胁迫处理的反应有一定差异,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3份酸豆抗寒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3.
以红树植物角果木(Cerops tagal)幼苗为材料,研究5℃低温胁迫对其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O2-.含量、CAT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SOD活性、POD活性、H2O2含量、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现波浪式上升的趋势。综合多个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表明角果木幼苗在5℃低温环境中,能通过自身的抗寒体系进行自我修复,基本维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对5个不同梅花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梅花品种(东方朱砂、飞绿萼、小玉碟、淡粉、送春)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梅花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送春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飞绿萼、小玉碟、淡粉,东方朱砂抗寒能力最差;飞绿萼与小玉碟抗寒性差异不明显.MDA、SOD、POD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低温下耐寒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低的MDA含量、较高的SOD和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因此,几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梅花品种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5份玉米自交系,研究了低温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理变化,分析了SOD、POD、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指标.结果表明,4 ℃低温条件下玉米幼苗中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一直升高,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POD的活性基本是略有降低后又大幅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升高后又降低.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如实地反映玉米幼苗受低温胁迫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桑寄生顽拗性种子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不同温度处理桑寄生种子,然后在不同时间段取样进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桑寄生种子对低温敏感,低温胁迫下其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破坏,其中0℃为桑寄生种子最敏感的低温界限,0℃下放置12 h和36 h时各项指标变化最明显,低于0℃的条件已不利于桑寄生种子的萌发和保存,研究结果将为桑寄生种子的萌发及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不同胸径胡杨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个典型样地中不同胸径胡杨下部披针形叶片为实验材料,对其光合色素含量、水分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不同胸径胡杨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而叶绿素b、脯氨酸含量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变化不同,表现为轻度胁迫时含量增加,重度胁迫时含量急剧减少.不同胸径间胡杨的各项生理指标大致表现为随着胸径的增大含量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水分胁迫下,胡杨可以通过生理过程不断调整自身的抗旱能力,但当胁迫加重时,胡杨的生理活动便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5~30 cm,胸径越大的胡杨,忍受胁迫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花三色堇和角堇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特性,为我国低温条件下大花三色堇和角堇的栽培及抗寒育种提供参考,以1个大花三色堇资源HAR和3个角堇资源JB、E01、08H为材料,分别在-5℃8 h、-5℃16 h、-5℃24 h、-10℃7 h、-10℃14 h条件下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20℃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下三色堇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三色堇材料的电解质外渗率大致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增加极显著升高,但增幅变化不同,大花三色堇HAR的电解质外渗率在-5℃处理16 h时出现急剧升高,而3个角堇品种JB、E01、08H则在-5℃处理24 h或-10℃处理7 h时迅速升高。4个三色堇材料叶片的Fv/Fm值在-5℃低温处理24 h或-10℃处理7h时,与对照相比极显著下降。4个三色堇品种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均大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低温胁迫程度达到及轻于-5℃16 h时,大花三色堇与角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剧,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对各材料在低温胁迫下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进行比较,推断出三色堇抗寒性大小排序为E01JB08HHAR。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对俄罗斯大果沙棘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低温条件下,沙棘抗寒生理指标变化及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以俄罗斯大果沙棘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30~-10℃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沙棘在低温条件下,枝条中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小,丙二醛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温度的降低,沙棘枝条中保护酶活性增强。[结论]沙棘应对低温能力较强,通过各生理指标调节系统稳定,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厚荚相思家系的抗寒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以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6个家系幼苗为试材进行人工低温胁迫试验,测定了叶状柄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不同家系抗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下降,厚荚相思各家系叶状柄的相对电导率呈“S”曲线上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则呈现先升后降最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参试家系各测试指标在不同低温处理及家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抗寒性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综合5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34号、35号为抗寒能力较强家系,40号为抗寒能力较弱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