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垄向栽培对大豆产量及土壤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垄向、东西垄向、东南西北垄向分别比东北西南垄向大豆增产15.7%、8.9%、4.1%,且差异显著,南北垄向各生育期的土壤温度、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以及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等产量构成因子也都高于其他处理,南北垄向优于东西垄向,东西垄向优于其他垄向,在大豆栽培上南北垄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不同垄向对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垄向为切入点,玉米品种龙单51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垄向对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在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南北垄向的各层土壤温度、叶面积系数、干物重等构成产量因子均高于其它处理,南北垄向、东西垄向、东北西南垄向分别比东南西北垄向增产7.90%、4.80%、2.83%,南北垄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试验证明,甘薯起垄方向不同,对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同:南北垄向、东西垄向鲜薯平均亩产量分别为3273kg和2367kg,南北垄向产量明显高于东西垄向,增幅为38.3%南北垄向、东西垄向鲜薯商品薯率分别为62%和43.9%,商品率增加了18.1个百分点,南北垄向、东西垄向鲜薯裂口率分别为4%和12.79%裂口率降低了8.79个百分点。从以上结果看出,南北垄向种植甘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商品薯率也有所提高,而裂口率下降,说明南北垄向种植不论在提高产量还是在优化品质上都明显优于东西垄向。  相似文献   

4.
不同垄向栽培对作物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采用不同垄向栽培技术的处理,研究东西垄向和南北垄向2种垄向分布方式对作物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时期东西垄向种植作物净光合速率高于南北垄向;生殖生长时期南北垄向种植作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东西垄;南北垄向种植作物产量高于东西垄向.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传统的南北垄向种植方式垄数多且垄长短,温室内空间狭小,农机作业时存在‘头难调、门难进、路难走、边难耕’等诸多问题,为了适应机械化发展,需要一种新的种植模式。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移栽机东西垄向与人工南北垄向种植模式下作物的性状、产量、果实等参数,探讨机械化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移栽深度6 cm、行距30 cm、株距40 cm为移栽机的最佳作业参数;人工模式辣椒株高在35、70 d时高出4.1%和3.95%,机械化模式茎粗在35、70 d时高出5.72%和3.63%,差异较为显著;两种模式地下部分差异较小,地上部分机械化模式积累量较高,性状较为合理;机械化模式有效产量为2.38 t,比人工模式增产11.21%;两种模式下的辣椒营养成分组成相同,含量各有优劣。机械化种植模式对比人工种植模式存在一定优势,可以在日光温室内采用该模式进行辣椒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不同垄向栽培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绥农22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垄向栽培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英期和鼓粒期,东北西南垄向、东南西北垄向和东西垄向的大豆叶面积系数、干物重以及株高、株粒重、株粒数、株英教、经济系数等产量构成因子均低于南北垄向处理;东北西南垄向和东南西北垄向较南北垄向分别减产13.4%和...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增产效应,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对比分析了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S+M)、秸秆还田(S)、全覆膜垄膜沟播(M)、秸秆不还田不覆膜(CK)4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酶活性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各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尤以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最为显著,且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两者耦合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最大;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且随玉米生育期推移,土壤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大喇叭口期达到峰值;同时,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干物质量和产量,由高到低次序为S+M>M>S>CK,与CK相比,S、M、S+M处理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1.84%、37.83%、45.13%,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玉米节水增效增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东西垄单行栽植模式在草莓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以草莓品种‘雪里香’和‘雪沁香’为试材,研究了东西垄单行和南北垄双行两种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表型、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西垄单行栽植叶面积、根系活力、根直径显著优于南北垄双行栽植,而株高和叶柄长则相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二氧化碳(CO2)浓度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南北垄双行栽植,且表现稳定;东西垄单行栽植显著提升了草莓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综合来看,东西垄单行栽植显著促进了草莓植株生长,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2010年在重庆市彭水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3种垄体走向(东南-西北垄、南北垄和东西垄)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叶位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均表现为东南-西北垄>东西垄>南北垄,而蒸汽压亏缺则为南北垄较高,东南-西北垄次之,东西垄较低。中部叶位的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则为东西垄>南北垄>东南-西北垄。下部叶位的光合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为南北垄>东南-西北垄>东西垄。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叶温和有效光辐射均表现为东南-西北垄>南北垄>东西垄。中部叶位的蒸汽压亏缺、下部叶位的蒸腾速率和蒸汽压亏缺则与叶温和有效光辐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垄体走向下烟叶各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表现相似,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有效光辐射表现各异,叶温和蒸汽压亏缺各部位表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行向对不同品种烤烟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云烟97和FYV13为材料,研究了行向对地温及烤烟农艺性状、光照强度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行向对烤烟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南北行向略好于东西行向。行向间和品种间,烤烟第11和15片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净光合速率南北行向大于东西行向,云烟87〉云烟97〉FYV13。打顶后,云烟87和云烟97的垄体土壤温度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略高,FYV13南北行向略大于东西行向。整体上,行间光照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大,但同行株间南北行向光照比东西行向大。[结论]在中纬度的皖南地区烤烟南北行向种植好于东西行向。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是一项通过耕作制度改革,使农作物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增加地温、显著提高光能的先进栽培技术。具有提高土壤保水供水能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玉米抗倒伏能力率等功效,最重要的是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该项技术有两种模式:一是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可增产15%以上。二是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平均可增产10%左右。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2.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不同垄向对旺长期烟田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式,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烟田垄体走向对烟田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45 d时,各处理烟田二氧化碳浓度均以南北垄最高,而烟田光照则以东西垄最高,植株上方10 cm处、植株上部和植株下部的烟田光照,均表现为垂直垄处理最低;植株上部的温度表现为南北垄>垂直垄>东西垄;植株上方10 cm处的风速表现为东西垄>南北垄>垂直垄,植株中部的风速表现为垂直垄>东西垄>南北垄,而植株下部的风速则表现为东西垄>南北垄>垂直垄。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定向播种技术对玉米冠层光资源利用及增产的效应,设计了玉米种子不同入土方式以及不同品种移栽入土的试验,研究了玉米生育期叶片空间布局,冠层光能时空分布特征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使玉米叶片垂直于垄向,即胚面平行于地面且朝上,种子长轴方向垂直于垄向的种子入土方式,或使叶片伸展方向垂直于垄向的定向移栽处理可以提高生育期群体对光能的截获,达到光能优化配置在玉米群体穗位层及以上部位,促进玉米叶片光合生产,提高百粒重,玉米增产5%~9%。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是一项通过耕作制度改革,使农作物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增加地温、显著提高光能的先进栽培技术。具有提高土壤保水供水能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玉米抗倒伏能力率等功效,最重要的是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该项技术有两种模式:一是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可增产15%以上。二是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平均可增产10%左右。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2.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挖掘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的增产潜力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根据黑龙江垦区气候生态特点,在黑龙江东部第三积温带温暖气候区,采用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研究全程机械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下的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较小垄密模式增产48.4%,增加经济效益911.20元/hm2,增产、增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双垄全膜、平覆全膜、小垄沟半膜、露地起垄种植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1705.55千克/公顷,比小垄沟半膜种植增产2912.55千克/公顷,增幅33.12%;比露地起垄种植增产4956千克/公顷,增幅68.46%。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5天~9天,是适合秦州区玉米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地膜玉米不同覆盖方式效果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类型的地膜对旱地玉米进行不同方式覆盖试验,结果表明,黑色膜宽双垄覆盖的玉米经济性状表现最好,折合产量最高,为7 425 kg/hm^2,较普通膜窄平垄覆盖增产25.95%;其次为黑色膜宽平垄覆盖,折合产量为7 380 kg/hm^2,较普通膜窄平垄覆盖增产25.19%;渗水膜宽平垄覆盖折合产量为7 320 kg/hm^2,较普通膜窄平垄覆盖增产24.17%;其余处理较普通膜窄平垄覆盖增产13.74%-18.58%。  相似文献   

18.
开展玉米130 cm大垄纵横通透不同密度高产栽培模式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130 cm大垄纵横通透不同密度高产栽培模式较普通130 cm大垄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达4.84%~12.66%。  相似文献   

19.
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模式,将玉米种植垄向改为磁南偏西20度,采用200厘米超大垄距的组合垄双植栽培方式,与常规70厘米南北垄栽培,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同时休耕轮作,全株秸秆还田,又能培肥地力,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湘南旱地玉米垄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旱地上实行垄栽,可以提高玉米叶面面积,叶面积指数比平栽增加12.9%。垄栽土壤含水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明显高于平栽土壤,玉米腊熟期,垄栽土壤含水量比平栽土壤含水量高出1.5%,增加8.2%。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垄栽耕层土壤有效氮、磷养分高于平栽,其增产率达20%以上。在湘南旱地上,采取垄栽种植是保证玉米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