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食品组成成分为主线,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3个层次,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通过课内与课外实验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行的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的教育教学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大胆创新,不断革新教育教学形式,培养适应社会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验教学中,其实操型实验可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综合型和创新型等4个逐步递进的层次的实验。这种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因其对设备合资源利用率低、设备昂贵、损耗大等缺点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新形式下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次背景下,本文对将实操型实验与虚拟仿真型实验进行有机结合开展教学的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能够构建"虚实结合、分层递进"的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的新型体系,以切实降低实验成本,增加资源利用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兼备的人才以满足社会新需求。  相似文献   

3.
与生物学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培养创新型生物学人才而言,目前的生物学基地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一些不足。应构建“本科-研究生及以后”两个阶段和“基础性-综合性-探索性-创新型”四个层次上的实践教学体系,把握好分方向、贯通培养、交叉性、“产学研”结合、和谐人文等原则,完善实践教学师资、基地、人才质量评价等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莹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256-257
本文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点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就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性思考。理论教学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实验教学要开展基础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培养“创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为目的,从课程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操作型实验+应用型实验+设计型实验”新型实验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企业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企业发展所必要的管理团队,是“地核人才”,包括一个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高层,在有些企业也包括部分上中层管理人员。第二层次,企业发展中应当有一定稳定性的人才,是“地壳人才”,包括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第三层次,经过试用期证明能够胜任其工作岗位的,是“地表人才”,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孙芹英  丁爱琴  吴缨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164-14165,14187
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基础化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手段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评价了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经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通过改革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体系及教学方式,构建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刨新实践计划、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4个平台,采用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地方性综合大学农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农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广西大学农学院针对当前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构建以"专业知识(基础),实践能力(核心),就业素质(关键)"为基点,分"三个维度、三个方式和三个层次"为纵线,形成一个纵横向三维立体的"333"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在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围绕"一个重视、二个加强、三个结合"的教育理念,对华中农业大学农科类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评体系进行了改革,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活动,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可以为进一步改革农科类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河北农业大学依据可持续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和科学性原则,通过资源整合组建了综合、开放、共享的生命学科实验教学平台、理工实验教学平台、文管实验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的共享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紧扣“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设计”三个层次的递进式实验教学平台,结合邵阳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队伍素质等方法,对“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作为现代实验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在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加快培养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和创新型植保人才方面作用突出。通过介绍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在植物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该系统在植物病理实验教学中的优越性,进而简要探讨影响其优越性充分发挥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从创新型经济对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分析企业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要求,提出深度融合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形成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业类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和专业拓展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并从课程体系的理念、内容、评价标准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传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强调以现代实验教学思想改革传统实验教学 ,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多内容、多形式、多层次的生动活泼的实验替代单一枯燥的实验教学 ,以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的实验替代演示性、验证性的教学内容 ,开放实验室 ,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针对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据园林专业的学科特点及发展要求,潍坊科技学院积极对园林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构建了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本文从园林植物认知层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层次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层次3个层次,分6个模块介绍了潍坊科技学院园林专业多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以期为园林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以培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借鉴长江大学湖北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层一线”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全面整合,实施了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将实验教学与课程设计等课程相结合,使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将教学融入科研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的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思维和思考,在更深层次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一些具备一定教学实力和实验条件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逐步向“六年一贯制”或“五年一贯制”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转变,以构造中专层次教育向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发展的“立交桥”,来满足市场经济对卫生适宜人才的需求. 无论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还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医用化学的教学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础,是每一个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又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例,要认真上好每一堂化学实验课,首先要设计好实验教学计划与内容.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计划与内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验课教材的编写以及实验课的授课方式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其整个教学质量.影响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很多,笔者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并提出改革建议. 1 化学实验课程设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茶业发展对茶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新要求,结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思路与构建。根据茶学专业特色和产业发展潮流、学生个性和职业发展愿望,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以拔尖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应用型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四个层次的茶学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法,以促进茶学本科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提高茶学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分子生物学教学体系的优化,创新能力实验体系建立、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改善实验课成绩考核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通过上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此阐述一些观点和体会,以期为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及培养创新型和素质型人才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