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小丽  秦毓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97-5698
介绍了盐害对植物的伤害、植物耐盐的生物学机理以及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刘国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11-6112
对近年来植物抗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阐明了植物在盐胁迫下的反应、盐胁迫作用机理以及植物的抗盐调控机制,指出了目前植物抗盐机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用水培法研究了Ca(NO3)2、KNO3、NaNO3和NaCl 4种盐对黄瓜幼苗鲜重、叶面积、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膜质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NO3--N肥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NaNO3>KNO3>Ca(NO3)2。营养液中,随着阴离子浓度增大,植株的含水量逐渐降低,但是NaCl和Ca(NO3)2处理好于其他2种盐;4种盐处理均使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升高;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NaNO3>NaCl。  相似文献   

4.
两种盐生植物生物移盐能力及土壤改良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盐地碱蓬和盐角草两种盐生植物的生物移盐能力和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效果.[方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盐地碱蓬的生物移盐能力可达2 116 kg/hm2,盐角草的生物移盐能力达1 380 kg/hm2,前者比后者多出736 kg/hm2.种植盐地碱蓬对表层土壤的盐分影响最显著,数据显示7月和10月0~3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比种植前的4月平均下降21.6;,比对照(无植被覆盖的裸地)多下降了11.4个百分点.种植盐角草对30~60 cm的耕层土壤的影响明显强于盐地碱蓬,7月和10月30~6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比种植前的4月平均下降38.9;,比对照(无植被覆盖的裸地)多下降了24.9个百分点.[结论]盐地碱蓬生物移盐能力强于.盐角草,在降低表层土壤(0~30 cm)盐分方面比盐角草更有优势;而盐角草在降低耕层土壤(30~60 cm)盐分上的效果明显优于盐地碱蓬.  相似文献   

5.
6.
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离子吸收运输的选择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浓度硒盐处理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eO3在0.1~1.0mg/L.的范围内.盐藻细胞生长良好.生长速率高于对照;而大于10.0mg/L的Na2SeO3处理,生长速率低于对照,表明高浓度的硒抑制:盐藻的生长。硒对β-胡萝卜素的作用效应表现为,在0.1mg/L的Na2SeO3处理时色素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低硒浓度没有响应,但当Na2SeO3浓度超过10.0mg/L时,其活性明显提高;各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Na2SeO3浓度0.1~1.0mg/L的范围内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上升。Na2SeO3浓度超过1.0mg/L时,酶活性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植物抗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全球性日益严重的土壤盐碱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危机之一。本文阐述了盐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变化,探讨了盐胁迫作用机理及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并对今后植物抗盐生理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玉米抵御氯化钠胁迫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化钠胁迫是盐胁迫中对玉米产量危害较严重的胁迫,综述了氯化钠胁迫对玉米的影响,包括氯化钠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氯化钠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氯化钠胁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玉米响应氯化钠胁迫的生理生化机理,概述了近年来玉米抵御氯化钠胁迫分子机理研究进展,最后对研究玉米抵御氯化钠胁迫机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阐述,为选育玉米耐盐种质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几种典型盐地植物茎叶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观察了五种典型盐地植物,发现盐角草和盐琐琐的茎叶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圆锥体,使结构、功能和环境条件达到了高度统一。另外还发现花花柴茎叶表面有泌盐腺和泌盐孔。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抗盐机理提供了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盐生植物盐穗木生理特性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究盐穗木在盐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方法]以新疆极端耐盐植物盐穗木为研究材料,测量盐穗木植株在不同NaCl浓度胁迫30 d后相关的生理指标(水势、O2-、SOD、CAT、MDA、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结果]盐穗木植株经300 mM盐浓度处理,超氧阴离子(O2-)含量、SOD活性及电导率呈现最低值;丙二醛(MDA)含量在300、500 mM盐胁迫下值较低,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且盐穗木植株在该浓度范围内生长良好,生物量高.而随着盐浓度增加脯氨酸(Pro)含量增高,水势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结论]新疆盐生植物盐穗木的生长是需盐的,并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盐碱地快速改良耕作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转型跨越发展中,地处高寒区域的大同市正向设施农业迈进。目前,设施农业以日光温室和大棚为主要模式,已初步形成专业化、产业化的经营格局。由于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土地利用上的局限,已有部分日光温室建设在盐碱荒滩地上,解决了不与粮田争地,又加速了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但如何快速改良日光温室的盐碱土壤,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耕作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地理环境 山东省渤海沿岸是黄河三角洲所组成的滨海平原,南自胶莱河口,北至马颊河,与河北省海河三角洲相接,位于东经117°48′~119°45′、北纬36°52′~38°12'.行政区属惠民地区的无棣、阳信;滨洲市的滨县、沾化;东营市的广饶、利津和潍坊市的寿光、昌邑等县.  相似文献   

14.
李晓琳  邵坚  田秉晖  辛丽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17-7919,7922
[目的]探讨极端嗜盐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最适生长条件以及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方法]以一株盐生盐杆菌SYGJ-1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极端嗜盐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不同生长条件(盐度、温度、pH)对其生长情况的影响,并探讨了该菌对苯酚的降解效果。[结果]极端嗜盐古菌SYGJ-1的最适盐度为19%,盐度17%或者25%时,生长量急剧下降;SEM图片表明,菌体在最适盐度时呈饱满短杆状,盐度小于15%时菌体呈球状,在盐度大于29%时会同时出现球状及长杆状菌体;最适温度为37℃,对数生长期为12~66 h;适宜pH范围为6.8~9.0;在苯酚浓度200 mg/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此时对苯酚的去除效率约为40%。[结论]极端嗜盐菌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并且菌体生长量与降解效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抗盐性研究进展的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抗盐性研究的进展。典型的盐地生植物的形态和解剖学特征都是对盐渍土壤的适应。土壤盐分影响植物器官、组织和细胞形态结构,使生长盐渍土壤中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盐适应特征,通过积盐、泌盐和不透盐等抗盐机制适应其所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植物盐胁迫生理及其适应性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近年来植物抗盐机理在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概述,从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及胁迫下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来消除或降低盐分的伤害几方面入手,对植物适应盐胁迫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的GM培养基以及十分之一改良GM培养基在10%粗盐的选择压力下对嗜盐及耐盐菌的分离效果,用筛选出的最佳培养基对塔里木盆地40多种土样的嗜盐及耐盐菌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嗜盐及耐盐菌主要是一些贫营养类群,十分之一改良的GM培养基分离效果最好。塔里木盆地的嗜盐及耐盐菌其数量在103~105cfu/g之间,且表现为农田>荒漠>沼泽沉积物,植物根际>林地,而不同菌落的种类表现为农田>沼泽沉积物>林地,植物根际>荒漠。分离得到的嗜盐及耐盐菌数量与土样中养分及盐分离子的含量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不同生境下的嗜盐及耐盐菌可能具有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麦在不同盐胁迫时间下根部基因的应答反应。【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盐胁迫下耐盐小麦RH8706-49的小麦根部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61 215个小麦基因的差异表达图谱。在不同盐胁迫时间下大量根部基因的表达发生很大变化,即有盐诱导表达的基因,也有盐抑制表达的基因,同时对杂交数据进行多种聚类分析,并对基因表达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小麦耐盐机理非常复杂,是大量基因协调表达的结果,其中盐诱导表达基因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补血草属(Limonium Mill.)植物能有效适应高盐环境,广泛分布于典型的草原群落、沙质草原和内陆盐碱地上。文章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几种白花丹科补血草属植物(中华补血草、黄花补血草、大叶补血草和二色补血草)在形态、生理特征以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耐盐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比较了补血草属植物间的耐盐性研究情况,最后对补血草属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盐胁迫对蚕豆生长和生理响应的影响及提高蚕豆耐盐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揭示蚕豆耐盐生理和分子遗传机制及培育耐盐蚕豆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今后蚕豆耐盐性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