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究温室条件下工业大麻扦插苗栽培的最优基质和营养液配方,进而为工业大麻扦插苗规模化无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21年在长春市农业博览园温室下设置4种栽培基质(泥炭Z1、岩棉Z2、珍珠岩Z3和椰糠Z4)和3种营养液处理(M1、M2、M3),研究栽培基质种类和营养液配方对工业大麻扦插苗营养生长特性、基质温湿度及花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和营养液耦合对基质温度无显著影响,基质的湿度为泥炭>椰糠>珍珠岩>岩棉;椰糠+营养液1处理(Z4M1)的工业大麻扦插苗花叶产量、茎粗、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开花前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均最高。在营养生长期和成熟期,工业大麻扦插苗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分配比例均表现为根系最低,茎秆次之,叶片最高。成熟期的工业大麻扦插苗花叶产量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及土壤湿度无相关性。试验发现,椰糠+营养液1为工业大麻扦插苗温室栽培的最适基质和营养液组合。  相似文献   

2.
不同椰子品种对椰心叶甲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椰心叶甲在海南高种椰子(Hainan Tall)、黄矮椰子(Yellow Dwarf)、红矮椰子(Red Dwarf)、78F1椰子(78F1)、香水椰子(Ammatica Green Dwarf)和马哇椰子(Mawa)6个椰子品种未展开心叶上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在取食不同椰子品种的情况下,椰心叶甲完成1个世代所需的时间差异显著,其中取食红矮椰子所需的时间最长,为(79.06±3.65)d,取食海南高种椰子所需的时间最短,为(7206±1.14)d;取食海南高种椰子的椰心叶甲平均产卵量最高,为(25075±3.57)粒,而取食马哇椰子的最少,为(144.42±1.14)粒;取食78F1椰子的椰心叶甲成虫寿命最长,为(235.84±2.62)d.取食香水椰子的最短,为(142.15±8.25)d.椰心叶甲在6个椰子品种上的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从高到低为78F1椰子96.07、海南高种椰子82.34、黄矮椰子73.93、马哇椰子60.16、红矮椰子60.07和香水椰子55.26.  相似文献   

3.
多效唑浸种对棉花营养液漂浮育苗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正才  李颖  陈金湘 《作物研究》2007,21(2):124-125
为了提高棉苗素质培育壮苗,于2004~2006年对棉花品种农杂66F,种子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浸种试验。试验表明,多效唑浸种能有效地抑制棉花幼苗的伸长,即明显降低株高,但可增加茎粗。利用多效唑浸种,明显提高幼苗的根冠比,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茶树喷施生长调节物质后4种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生长调节物质通过影响内源激素的变化来调控茶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杨健 Mcca.  TN 《麦类作物》1998,18(1):48-50
近60%的加拿大硬粒小麦产自于南萨斯喀彻温省的半干旱褐土带,硬粒小麦联合试验(DWCT)提供了评价有开发潜力新品种的手段,它位于萨斯喀彻温省带中心附近的SwiftCurrent,已有5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从DWTC获取的历年产量资料与日均雨量和最大日均温度资料进行了分的,其目的是改进气候变异对生长对该区硬粒小麦效应的了解能力,气候变量与籽粒产量间最大相关性发生于6月底至7月上旬的开花期,与每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渍水是稻麦轮作区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灾害,它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抑制其生理生化代谢和物质转运,进而降低产量和品质.为了给稻麦轮作区小麦的耐渍栽培提供参考信息,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小麦耐渍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选育耐渍品种、合理施肥和喷施外源调节物质、渍水锻炼等是提高小麦耐渍性的主要技术措施.建议在今后的小麦渍水研究中应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的叠加影响,并应充分运用分子技术手段辅助传统育种,以加快耐渍小麦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 399植物生长微电活能"由纳米级转光材料和多种氨基酸复合而成.随气温变化自动调控植物电阻,能缩短植物"休息"时间,具有抗寒、抗旱和增强光合作用的能力.笔者以清水为对照,通过对同一田块茶芽密度、百芽重和一芽一叶的测定,来探讨其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60%的加拿大硬粒小麦产自于南萨斯喀彻温省的半干旱褐土带。硬粒小麦联合试验(DWCT)提供了评价有开发潜力新品种的手段,它位于萨斯喀彻温省褐土带中心附近的SwiftCurrent,已有5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从DWCT获取的历年产量资料与日均雨量和最大日均温度资料进行了分析,其目的是改进气候变异对生长在该区硬粒小麦效应的了解能力。气候变量与籽粒产量间最大相关性发生于6月底至7月上旬的开花期。与每平方米穗粒数的相关性最大的是6月底,而与粒重相关最大的是7月第3周。该褐土带限制产量最显著气候因子是开花期前后的每平方米穗粒数较少,籽粒容重和成熟时间显然受7月气候的影响,株高则由6月底的气候所决定,对日最高温度20、24、28和30℃以上的积温分析表明,>24℃可能是7月上旬决定性的因子温。7月前3周期间,>20℃温度与产量呈负相关。在半干旱区,未来产量的获得主要取决于花期更耐旱和抗高温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造蔗不同砍收期以及破垄松蔸期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宿根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顺序排列试验设计,研究上造甘蔗11月~2月4种收获期及上造蔗收获后即时清园破垄松蔸(A处理)、收获后至3月份清园破垄松蔸(B处理)2种清园破垄松蔸期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结果】A、B处理的活芽率、萌动芽率、发株率随着收获期的推迟而提高;2月收获期的处理效应最好,发株率高,幼苗素质好、有效茎数多。B处理随着收获期推迟,死芽率、休眠芽率明显降低,有效茎数明显增多,处理效应提高。A处理各种收获期的宿根蔗生长指标值均优于B处理。A处理间以2月收获期处理效应最好,其次为11月收获期,1月收获期的处理效应最差。【结论】上造蔗不同收获期对宿根蔗生长有明显影响,留宿根蔗田迟收获有利于翌年宿根蔗生长,2月份为留宿根蔗田的最适宜收获期。上造蔗收获后即时清园破垄松蔸,有利于降低死芽率、提高发株率、培育壮苗、增加有效茎数和提高单茎重。  相似文献   

10.
在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条件下,以硫包衣尿素(SCU)为供试氮肥,研究了节氮栽培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氮20%(纯氮用量142.5 kg/hm^2)基本不影响水稻干物质生产,与不节氮对照(纯氮用量180.0kg/hm^2)产量差异不显著;节氮40%(纯氮用量105.0 kg/hm^2)在优化栽培条件下,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常规栽培条件下,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下降,减产显著。节氮栽培技术应主攻有效穗数,兼顾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11.
用远缘杂交后代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叶型不同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结果表明:在吐絮期前鸡脚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均高于正常叶.而在吐絮期后正好相反.考查了不同叶型的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虫籽率和僵瓣率.试验结果表明:鸡脚叶对陆地棉产量没有不利影响;与正常叶比较,红铃虫为害的虫籽率和僵瓣率分别低32.7%和18.8%.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土壤对早籼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200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进行。采用冲积土、板页岩、紫色土、石灰土和红壤及4个早籼稻品种:湘早籼24、湘早籼31、湘早籼32和湘早籼33,研究了土壤因素对早籼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因素和品种遗传特性共同影响早籼稻的产量性状。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穗数和小区产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大于土壤因素,结实率则相反;实粒数主要受土壤因素的影响。在紫色土中,早籼稻千粒重、实粒数、结实率和穗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的,但每穗总粒数最低。石灰土的早籼稻每穗总粒数较高,但千粒重、实粒数、穗数和结实率显著低于其他土壤的。红壤的早籼稻实粒数和穗数比较高,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居中。板页岩的早籼稻每穗总粒数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土壤,实粒数较高,千粒重、结实率居中,穗数比较低。冲积土的早籼稻结实率、千粒重和穗数较高,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较低。  相似文献   

13.
土壤质地和播期对强筋小麦藁城8901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强筋优质小麦品种藁城8901的推广利用价值,于2002~2003年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选择轻壤、壤土、粘土三种质地的土壤,采用分期播种,研究了不同土壤质地和播期对藁城8901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藁城8901在不同质地土壤上品质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壤土上可以生产国标一等强筋小麦,轻壤土上可以生产国标二等强筋小麦,粘土上生产的小麦不能达到国标强筋小麦的要求;随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逐渐降低,降落值和吸水率的变化较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软化度以10月5日至10月10日播种表现最好;不同土壤质地间的籽粒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籽粒产量大小表现为:轻壤土>粘土>壤土;在壤土和轻壤土上,藁城8901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千粒重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千粒重大小是影响藁城8901产量高低的主要构成因素;播期也影响藁城8901的产量,以10月5日至10月10日为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