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卡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源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引起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细菌主要有星形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和杀鲑诺卡氏菌(Nocardia salmonicida)。鱼类诺卡氏菌病在每年的4-11月皆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10月,在水温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正>诺卡氏菌等诺卡氏菌属的细菌能导致人工养殖的乌鳢、斑鳢、纹鳢、虹鳟、五条和卵形鲳鲹等多种养殖鱼类发生诺卡氏菌病。一、诺卡氏菌的生物学特性诺卡氏菌属的细菌属于需氧菌,也是土壤和淤泥中的常见腐生菌,不属于鱼体和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普通培养基经1周左右培养,可见白色或黄色或橙褐色的颗粒状菌落,表面干燥有褶或光滑呈蜡样。细菌形态类  相似文献   

3.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试了2017年春季分离自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育苗场的5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35种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了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WJ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对阴沟肠杆菌的杀菌效果最好,最小杀菌浓度为4 mg/L;其次是诺氟沙星,最小杀菌浓度为7 mg/L;盐酸土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8 mg/L和10 mg/L;红霉素和头孢曲松对阴沟肠杆菌杀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
乌鳢致病诺卡氏菌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国良  徐益军  金珊 《水产学报》2008,32(3):449-454
2006年6月,浙江萧山养殖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暴发一种类似细菌性的结节病,从患典型症状乌鳢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纯度一致的菌株W060622.形态结构观察显示,菌株W060622革兰氏阳性,好氧,具有弱抗酸性,菌体呈长或短杆状,或细长分枝状.常规生理生化试验表明,该菌株具有诺卡氏菌属(Nocardia)的基本特性.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 JCM 3360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9%.据此鉴定菌株W060622为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  相似文献   

5.
15株鱼源致病性鲫鱼诺卡氏菌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06年~2012年从华南地区采样或送检的患“结节病”的鱼类(8个鱼种)样品中分离到的15个病原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和聚类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菌的16SrDNA序列均与鲫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聚为一支,同源性为99%,且明显地分为2个类群;聚类结果显示,15个菌株在T=23时可分为2个组群,在T=11时2个组群,分别可分为2个和4个亚群。研究结果显示15株鲫鱼诺卡氏菌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人工养殖乌鳢已经在我国沿海地区逐渐成为淡水鱼主养品种之一。随着乌鳢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的发生日益频繁,诺卡氏菌病(Nocardiosis)就是乌鳢养殖过程中的多发病。研究结果证实,鰤诺卡氏菌(Nacardia seriolea)是乌鳢诺卡氏菌病的致病菌。诺卡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活性污泥、水、动植物和人的组织中,以腐生为主,一些菌株是人和动物的机会致病菌。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氟苯尼考对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体外药效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动力学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及四种培养因子对氟苯尼考体外抑制鲁氏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1μg.mL-1和2;鲁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1h后进入对数生长,大约持续7h;在用药4~6 h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氟苯尼考的杀菌功效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 MIC、4 MIC和8 MIC时,PAE分别为3.71±0.11、4.54±0.27和5.52±0.23;氟苯尼考对鲁氏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且二价阳离子(Mg2+)、血清含量及细菌数量小于108时对药效无显著影响。因此,保证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并配合最适培养条件,是氟苯尼考发挥最高药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防治斑点叉尾鮰细菌病的药物筛选及野外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上分离的致病菌,在试管内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致病菌的抑、杀菌效果的基础上,选择对致病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比较低的盐酸土霉素和烟酸诺氟沙星作为野外治疗用药物。在饵料中添加15.0 mg/kg的盐酸土霉素或者烟酸诺氟沙星,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5 d,对斑点叉尾鮰的细菌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中草药复方制剂(HNK)对乌鳢■诺卡氏菌病药效,开展了体外抑菌试验、攻毒试验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HNK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49 g/L,低于受试的穿梅三黄散以及大黄流浸膏;对乌鳢经腹腔注射■诺卡氏菌后,出现的典型症状为体表溃疡、肾脏肿大和内脏结节,乌鳢死亡率与攻毒菌液浓度成正相关,其中诺卡氏菌株菌液浓度2×108和2×109cfu/mL试验组,14 d内死亡率均为100%;药效试验中,低、中、高剂量HNK组死亡率分别为45%,20%和5%,抗生素组及阴性对照组分别为45%和90%,中、高剂量HNK组乌鳢出现结节等症状的数量最少。指出,HNK能够有效抑杀■诺卡氏菌,防治因■诺卡氏菌感染引起的乌鳢诺卡氏菌病,效果优于抗生素,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五倍子对3种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和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姜蕾  郑曙明 《水利渔业》2005,25(6):89-90,109
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五倍子水煎煮液对3种鱼类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进行了对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五倍子煎煮液对温和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柱状屈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0 mg/mL、3.125 mg/mL、0.781 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2.500mg/mL、12.50.mg/mL、3.125 mg/mL.五倍子对鲤鱼的48 h半致死浓度为1.1015g/kg,安全浓度为0.1102g/kg.五倍子具有较好的杀菌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诺卡氏菌属革兰氏阳性菌,可引起体表溃疡、出血及组织器官形成结节为特征的慢性肉芽肿疾病。该病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且无特效治疗药物,会导致患病鱼大量死亡,给加州鲈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总结了诺卡氏菌病在加州鲈养殖中的防控方法。一、诺卡氏菌病的流行及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黄连素对主要海水养殖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素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哈维氏弧菌等10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并以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为指示菌,研究黄连素在不同温度、存储条件和金属离子影响下的药效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黄连素对10种海水养殖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及杀菌作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4~256m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256~1024mg/L。其中,黄连素对大菱鲆弧菌和溶藻弧菌抑菌作用最明显,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4mg/L;对鳗弧菌、大菱鲆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溶藻弧菌、鲨鱼弧菌和轮虫弧菌杀菌作用最强,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256mg/L。质量浓度为512mg/L的黄连素溶液分别在20、40、60、80、100、121℃处理下作用30min,对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杀菌率均超过99%,将20、60、100℃处理的黄连素溶液于室温下避光存储35d,对指示菌的杀菌率依然大于99%,显示其良好的药物稳定性。金属离子的影响试验也证实,水环境中的Na+、Mg2+、Ca2+、K^+等离子对黄连素的杀菌效果无显著影响。因此,黄连素适宜作为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13.
<正>诺卡氏菌病目前在全国多个养殖品种发病,尤其在广东南海、高明等地的加州鲈鱼多发,因鱼病防治人员不认识该病、使用药物不当,导致诺卡氏菌病危害的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14.
诺卡氏菌(Nocardia sp.)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具有抗盐、碱,耐干旱的特点,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腐烂植物和动物粪便中[1-2].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其中某些种类为人畜共患[1].目前,已发现(鱼师)鱼诺卡氏菌(N.seriolae)、星状诺卡氏菌(N.asteroids)、杀鲑诺卡氏菌(N.salmonicida)和粗形诺卡氏菌(N.crassostreae)对鱼类具有致病性[1,3].鱼诺卡氏菌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多数为腐生,少数营寄生[4].水产养殖动物一旦感染该菌,患病周期长、治愈率低、累积死亡率高,给我国的加州鲈(Microperus salmoides)、乌鳢(Channa argus)等特种水产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1,5].笔者综述了鱼诺卡氏菌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旨在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试管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2为质控菌,研究乳酸杆菌LH菌株对氟苯尼考、土霉素、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强力碘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在5.0×105cfu/mL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μg/mL、4μg/mL、16μg/mL、32μg/mL、32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6μg/mL、64μg/mL、128μg/mL、128μg/mL、128μg/mL;最小抑菌浓度随着菌悬液浓度(104~107cfu/mL)的增大而升高;在杀菌曲线中,药物对菌的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水产养殖中鱼类诺卡氏菌病及其诊断方法、防治手段,为鱼类诺卡氏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检索、查阅近10年国内外有关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主要症状、解剖、生物技术阐述鱼类诺卡氏菌病诊断方法和按化学药、生物药、中草药防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鱼类诺卡氏菌病发生的最适水温是25~28℃,主要症状为病鱼体表出现损伤、溃烂、出血、腹部膨胀等现象;解剖病鱼腹腔有黄色液体,肝、肾脏、脾脏有大量白色结节;生物技术诊断主要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免疫疫苗处于实验研发阶段;鱼类诺卡氏菌病的防治一般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同时配合药物拌料投喂,连续用药3~6天,治愈率在20%~60%之间。由于对鱼类诺卡氏菌病没有确切的诊断方法和不合理使用化学类药物致耐药菌增加,使防治鱼类诺卡氏菌病变得更加困难,而中草药在防治鱼类诺卡氏菌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诺卡氏套餐的介绍"诺卡氏套餐"是我公司开发的专业治疗诺卡氏菌病的内服药产品,该病主要表现为加州鲈、乌鳢、大黄鱼烂身、内脏白点。1.诺卡氏菌病的主要表现症状诺卡氏菌病主要表现症状为:①病鱼在池塘表面慢游,患病个体反应迟钝,游泳不活泼,离群独游,食欲下降;②病鱼烂身;③部分鱼鳃上有白色结节;④肝、脾、肾常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⑤肝脏上常有弥散状出血;⑥部分发病鱼眼球突出等。  相似文献   

18.
這鱼诺卡氏菌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可导致鱼类慢性系统性肉芽肿疾病.這鱼诺卡氏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了一个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tase,PTP)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很可能编码一个靶向定位于宿主细胞线粒体的分泌蛋白.本实验对這鱼诺卡氏菌PTP进行了基因克隆、分泌蛋白鉴定、亚细胞定位、过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在這鱼诺卡氏菌胞外产物中质谱鉴定到了PTP肽段,证实其为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观察到PTP-GFP融合蛋白均匀地分布在FHM细胞中,与线粒体分布不重合,说明這鱼诺卡氏菌PTP蛋白并未靶向定位于线粒体.亚细胞定位和过表达研究都显示PTP蛋白在FHM细胞中表达后,细胞核出现固缩浓染、凋亡小体等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表明,在pcDNA-PTP转染后48 h,线粒体跨膜电位被明显破坏,说明這鱼诺卡氏菌PTP很可能是一种可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菌蛋白.通过对這鱼诺卡氏菌PTP开展基因克隆和功能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的功能和深入了解這鱼诺卡氏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鱼类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肉芽肿疾病,鱼诺卡氏菌是其主要病原。鱼诺卡氏菌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一个可能靶向定位于宿主细胞线粒体的分泌蛋白——动力蛋白调节蛋白robl/LC7。为了对鱼诺卡氏菌robl/LC7的亚细胞定位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实验对鱼诺卡氏菌robl/LC7进行了基因克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分泌蛋白鉴定、亚细胞定位、过表达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鱼诺卡氏菌robl/LC7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p EGFP-robl/LC7和pc DNA-robl/LC7;鱼诺卡氏菌分泌蛋白质谱鉴定证实robl/LC7为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显示robl/LC7-GFP融合蛋白呈全细胞分布,不与线粒体共定位;凋亡检测发现robl/LC7过表达能诱导FHM细胞凋亡。研究表明,鱼诺卡氏菌robl/LC7是一个不与线粒体共定位的分泌蛋白,其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协助鱼诺卡氏菌在宿主体内生存和免疫逃避,并在鱼诺卡氏菌的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10种甲鱼致病菌对二氧化氯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二氧化氯对10种甲鱼致病菌在营养肉汤中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在池塘水中的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在肉汤中对病原菌有一定抑菌效果,对其中6种菌的MIC小于25μg/ml;二氧化氯在池塘水中的杀菌效果较理想,对其中7种致病菌的MBC小于6.25μg/ml;以作用30min杀菌效果最佳。二氧化氯用于甲鱼病害防治是一种较有前途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