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和谐新农村建设,展现新农村活力,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工作内容。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至园林专业教育十分重要,其有效融合能够让大学生将自身的新理念、专业技能等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本文主要探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具体途径,旨在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就学生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教育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立足于现在、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探索。应试教育面向少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由只重视智育或只重视分数转向在重视智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劳育,重视全面发展;由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押题,使学生避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杨啸 《农技服务》2022,(12):100-105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割裂,二者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有助于全面提升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化解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为更好地厘清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状况,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协调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评价二者协调发展程度,采用灰色预测方法预测其未来变化,并运用回归分析法就各评价指标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指数呈上升态势,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相应提升,但仍未进入优质协调阶段,各地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兴旺和经济融合维度的指标水平较低制约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全面推进。需提升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力度,重点推进西部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城乡要素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双向配置;推进西部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曹翔  李怡 《河南农业》2023,(33):34-35
近年来,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专创融合型人才培养日益受到关注。对高校涉农专业而言,构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培养目标的必要保证。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涉农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还存在实践方式落后、师资资源缺位、评价方式单一和文化氛围营造不足等问题,需从教育体系、实践体系、文化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维度构建涉农专业大学生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和乡村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更为紧密,二者融合不仅可以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应用型人才缺乏问题,也是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契机。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在融合意识、融合机制、融合方式、融合价值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究劳动教育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提出新型育人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使更多年轻力量注入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潮当中。  相似文献   

6.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人才振兴是核心任务,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面临严峻挑战。中山大学整建制复办农学院,依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了以“思想引领、学业引领、文化引领、创新创业引领”为核心的“四引领”教育内涵,以及构建了“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传统农学与现代农学相融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学科交叉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四融合”教育体系,为国家乡村振兴探索综合性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可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重庆市北碚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赵娜  黄蕊 《河南农业》2023,(33):36-37
涉农高校学生党员肩负着振兴乡村的重要使命,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应打破传统的理论灌输,将党性教育与耕读教育相融合。阐述涉农高校学生党员耕读教育与党性教育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分析并探讨两者融合的意义和路径,旨在为涉农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提供现实依据,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基石。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三农教育"是目前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及新时期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就需要更多的"三农"人才为"三农"建设服务。"三农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三农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三农"的认知和服务"三农"的意识,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三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国家振兴和乡村振兴步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增强了农业的现代多元价值,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的跨界融合,已成为解决西部地区农业短板弱项的重要突破口。在新的国际语境和国家战略部署下,西部地区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时代挑战。针对融合发展的难点与重点,需要对创新要素认知体系进行更新与拓展,善用“破圈化”思维对传统人、财、物和机制组合的体系建设加以外延和丰富。要从主体维度集智协作联合攻关、资源维度深耕历史底蕴创新文化传承、市场维度创新营销思路打造“农业网红”、制度维度补齐相关短板,大力激活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要素。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推进城乡发展的两大战略。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衔接的重点是促进城乡规划融合、加快城乡建设体系构建、深化“人地钱”改革、推动“两延伸”和“两提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核心要义是城乡要素之间实现自由流动和双向配置,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推行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下,职业教育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存在交互耦合的关系,职业教育可以很好的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有着光明的未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发展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职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方面应该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构建出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耦合路径,使乡村的发展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育是积累国家发展和乡村建设所需人才资本的重要渠道,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当前,城乡教育仍然面临较大差距,乡村教育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制度设计缺陷及社会文化引导不充分等现实问题。为应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新挑战,瞄准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教育建设的优化路径应聚焦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政府五大主体,通过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教育建设体系,发挥各方优势和能动性,整合和完善城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和改革乡村教育管理制度。同时,从社会和文化层面带动和鼓励各方主体共同参与,补齐乡村教育的发展短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中国城乡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武倩 《乡村科技》2019,(2):50-5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金融支持,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亟待创新,才能满足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本文首先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发展中金融服务创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金融服务现状并诊断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尝试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发展中金融服务创新体系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5.
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中,强化乡村农业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无疑是一项需要深入探索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文章在学习与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核心内涵基础上,指出以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生命安全为重点,着力构建以生产、产业、经营、人才为重点的科技创业绿色发展体系和以政府为主导、乡村为平台、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体系,推动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并提出了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支撑。多年来,东北农业大学秉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在20余年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三全、三主线、四螺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三全融合”和“三条主线”贯穿,形成了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四重螺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可推广的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研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基础得天独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探索了“制度创新构建政策体系”“产品创新构建供给体系”“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些可行路径,解析了不同路径的核心内涵。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酒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川酒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开发酒文旅产品,彰显乡村文化内涵;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打造乡村酒文旅品牌;建设样板工程,优化乡村酒文化旅游路线;构建“三位一体”乡村酒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有效策略,明确了不同策略的具体措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基础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高职人才培养实施综合技能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都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综合技能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现有高职教育体制已不适应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综合技能教育的融合,需通过整合学院教育机制、创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占领校园文化与第二课堂阵地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目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 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 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为走好城乡融合之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乡村振 兴促进法》、《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相关文件。本文针对N 市 S 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城乡融合的政策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探究。找寻适合N 市S 县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促使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落实到乡村振兴的现实要求上来。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教育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立足于现在、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探索.应试教育面向少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由只重视智育或只重视分数转向在重视智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劳育,重视全面发展;由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押题,使学生避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