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锦宜 《农业考古》2001,6(4):307-308
我国是产茶大国 ,茶叶产量一直位于世界的前列。近年来茶叶存在着过剩现象 ,此外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尚产生大量的茶灰、筋毛、梗扑 ,茶树更新及修剪中也每年有 3.5万吨的被弃茶叶技叶。(1) 因此开发茶叶中有用成份的应用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茶多酚及其用途茶多酚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 ,在新鲜茶叶中一般含量为 2~ 5%。在干茶叶中可在 1 5~35%之间 ,甚至高达 4 0 %以上。(2 ) 它以儿茶素为主 ,约占 70 %。主要有表儿茶素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表没食子儿茶素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成分。纯茶多酚为浅黄色的粉末。…  相似文献   

2.
茶叶化学成分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我国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有提神解渴、消食健胃、减肥轻身的功效,富含保健功效的茶多酚。本文介绍茶叶中的活性成分以及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为茶叶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活性化合物,有效提取茶多酚、实现其综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初步探讨了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提取法和树脂吸附分离法对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萃取法以40%乙醇较好,(2)离子沉淀法中,Zn2+沉淀茶多酚的效果最佳;(3)树脂吸附分离法以70%乙醇的洗脱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5.
6.
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低值茶叶的利用率,以茶叶加工中的下脚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和机械化学法辅助提取茶末中的茶多酚。筛选了碱助剂的组成,确定了提取液的pH,分别探讨了超声波功率、处理时间和料液比对茶叶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比较了热水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机械化学法辅助提取法、超声波和机械化学辅助法对茶叶茶多酚提取率影响。结果表明:用Na_2CO_3和Na_2B_4O_7作为碱助剂,并按与茶叶下脚料质量比为8%进行超微粉碎时,茶叶下脚料茶多酚提取率最高。超声波和机械化学辅助法提取茶叶中茶多酚比热水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机械化学法辅助提取法的提取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粗陈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斌  万福成 《农技服务》2008,25(3):103-104
研究了离子沉淀法从粗陈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考察了浸提时间、沉淀剂的选择、pH调节剂的选择、陈化时间、酸转溶时酸的浓度和萃取剂的选择等因素对提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利用茶厂下脚料提取茶多酚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对人体无害的沉淀剂与溶解剂,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分析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罗亚楠  于丽颖  刘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29-16430
[目的]研究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提取物的分析检测。[方法]以绿茶为原料,水作为浸提溶剂,采用单因素试验,通过改变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酸乙酯用量4个因素以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钼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纯度,用红外光谱法对产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由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用量(固液比)1∶2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40 m in,乙酸乙酯用量85 m l。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得率为15%。分析检测表明,所得产品纯度较好。由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可确定,所得产品为茶多酚。[结论]为茶多酚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超声波辅助提取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在有机溶剂相同的条件下,超声波提取法测定茶叶样品茶多酚的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有机溶剂浸提法。优化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70%的甲醇为溶剂,超声波功率400 W,液料比20∶1,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过80目筛磨碎的茶粉为原料,以水为介质,用微波加热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茶多酚,研究不同的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预浸提时间及料液比条件对茶叶中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波提取茶多酚的实验条件,探究4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396W,微波处理时间为180s,预浸提时间为75min,料液比为1∶45时,茶多酚的得率最高,达到9.73%。  相似文献   

13.
从杏鲍菇多糖的提取方法、生物活性研究方面综述了杏鲍菇多糖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杏鲍菇、提高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提取铁观音茶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选取了液固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3个指标为因素,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铁观音茶多酚提取的贡献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A(液固比)C(浸提时间)B(浸提温度),但这3个因素对茶多酚含量影响的差异不显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20︰1、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茶多酚的含量最高,达15.5%。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一种从废弃茶叶中提取分离茶多酚有效、经济和快捷的方法,本研究以废弃茶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结合离子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对物料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和分离。试验探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尝试使用Zn2+代替Al3+作为沉淀离子,并对比了离子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分离纯化茶多酚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声波-离子沉淀法提取分离废弃茶叶中茶多酚的优化工艺条件以60%的乙醇为浸提液,料液比(g:mL)为1:20,在61℃浸提30 min,用m(硫酸铝):m(硫酸锌)=1:4作为沉淀剂进行分离纯化为最佳,用此条件提取茶多酚其得率为10.9%,纯度为94.3%。  相似文献   

16.
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文洁  李敬华  王建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12-13013,13015
[目的]研究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方法]以安徽大山村野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与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野茶茶多酚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浓度60%乙醇,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超声波功率320W。该条件下,野茶茶多酚提取得率为11.28%,含量为89.81%。[结论]该研究为大山村野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茶多酚效果的影响,优化茶多酚提取工艺.[方法]为研究超声波-酶法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应用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水浴温度、水浴超声时间、加酶量、茶多酚与纤维素酶的料液比和乙醇浓度对超声波-酶法提取茶多酚的影响,从而优化提取条件与工艺方法.[结果]试验得出,提取时间对茶多酚的提取影响最显著,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时间40 min,加酶量10 ml,水浴温度60℃,料液比为5∶50 g/ml,pH为5时,茶多酚提取率最高.[结论]超声波-酶法应用于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具有省时、节能、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茶多酚提取率及纯度,减少有机溶剂用量,选择粉碎粒度为80目的绿茶粉,利用水为提取剂,微波辅助提取,超滤分离、大孔树脂纯化提取茶多酚。研究确定茶多酚提取工艺流程为:微波功率在600W,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7min,浸提次数为2次效果最好,其浸提率达84.73%。采用中空纤维膜超滤,膜孔径在0.0015~0.02μm,操作压力0.10~0.12 Mpa。选择4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茶多酚,上样浓度0.46 mg/mL,上样流速1.4 mL/min,溶液pH值3.0。上样体积600 mL,洗脱剂80%(体积比)食用乙醇,洗脱流速为2.0 mL/min,洗脱剂用量为520 mL。低压下抽真空干燥,得纯度高于95%、咖啡因含量低于1%的茶多酚样品。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咖啡因连续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动用生吸附茶多酚和因的树脂进行了吸附和洗脱性能研究,提出了一种连续提取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20.
以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为检测产物,采用D101、AB-8和LX-X系列树脂进行静态、动态吸附解吸试验,考察了18种大孔树脂对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经最佳提取工艺获得茶叶提取液后,通过LX-X5、LX-X10和LX-X16树脂吸附分离,分别获得纯度较高的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产品.按照生产工艺流程,通过LX-X5、LX-X10和LX-X16树脂吸附分离可完成粗老茶有效成分折综合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