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鱼类饲料的配制主要是依据鱼类的食性特点及其营养要求量而进行配制的,然而鱼类的营养需求量的研究大都是利用一些营养成分可知纯净物,例如酪蛋白和淀粉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试验测得的。试验时条件不同,所得的结果亦有所区别。如草鱼的蛋白质需要量,Dabrouski(1977)在水温22—23℃时利用酪蛋白对体重0.15—0.2克的草鱼进行试验,测得其蛋白质为52.6±1.93  相似文献   

2.
<正> 一、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鳟鱼对蛋白质的需要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在水温高时,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要适当增加。Delong和Haver(1958)指出,在8.3℃水温环境下大麻哈鱼对蛋白质需要为40%,在14.4℃时则需要55%。能势和新井(1972)用鳗鲡试验,测得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45%。Sin(1973)研究出不同规格的鲤鱼饲料中蛋白质需要量,鱼种的蛋白质需要量43~47%,鱼种和未成鱼的蛋白质需要量37~42%。成鱼和亲鱼蛋白质需要量则为28~32%。鲶鱼在20℃水温时的最适蛋白质需要量为35%,25℃时则为40%。  相似文献   

3.
史氏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键  赵德树 《水利渔业》2006,26(1):26-27
史氏鲟为典型的河道鱼类,栖息于砂砾底质的江底,适温范围广,生存水温为1~30℃,适宜水温14~26℃,最佳水温18~22℃。史氏鲟雌体怀卵量一般为3万~160万粒。雌体怀卵量占体重的10%~42%,平均为25%。孵化水温为16~24℃,最适水温为19~22℃;平均水温17℃时,约105 h出膜;平均水温21.5℃时,约81 h出膜。  相似文献   

4.
一、草鱼生长发育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草鱼,也称鲩鱼、草鲩、草根等,草鱼在水温1—38℃范围内都能存活,最适宜养殖水温为25~30℃,在水温27~30℃时其日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60%以上;当水温低于20℃时摄食量明显降低,低于7℃时停止摄食。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摇蚊幼虫等。  相似文献   

5.
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共配制4个蛋白水平(20%、25%、30%、35%),每一蛋白水平设4个脂肪水平(4.5%、8%、11.5%、15%),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在水温23~29℃下,连续投喂初始体重为(16.84±0.28)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10周,研究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肠道蛋白酶的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蛋白水平在20%~30%时,饲料中的脂肪水平对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蛋白水平在35%时,高脂肪抑制了蛋白酶活性,肝胰脏的蛋白酶变化规律类似于肠道;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在饲料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但饲料中蛋白(30%,35%)和脂肪(8%,11.5%,15%)含量较高时,淀粉酶活性较稳定;肠道和肝胰脏的脂肪酶活性在饲料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但在蛋白含量(30%,35%)和脂肪含量(8%、11.5%,15%)的6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脂肪含量分别为4.5%、8%和11.5%时,饲料的蛋白含量对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当脂肪含量为15%时,随着蛋白含量的升高,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草鱼饲料中蛋白含量为30%和脂肪为8%(即蛋白能量比21.7 mg/kJ)的试验组草鱼获得较高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水温对草鱼血清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水温(22、26、30和33℃)对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血清活性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实验选取180尾均重为55.4 g的草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在室内微循环系统中,采用加热棒(EHEIM 3619 aquarium Heater)进行控温,投喂含粗蛋白33.78%的配合饲料。8周养殖试验结束后,计算草鱼生长指标,测定草鱼血清ROS、SOD、CAT、T-AOC含量和GSH-Px活性。结果显示:温度显著影响到草鱼生长,当水温为30℃,草鱼生长最快;血清中ROS、SOD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升高;T-AOC、GSH-Px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温为30℃达到最高;CAT随着养殖水温的变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30℃为草鱼生长最适温度,水温22~30℃,草鱼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能够维持体内自由基的"自稳态",当水温过高(33℃)时,则会造成草鱼高温损伤,从而影响草鱼代谢和生长。  相似文献   

7.
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1%,25%,29%,32%,36%,40%)的饲料,在水温为(26±0.5)℃的条件下对(2.37±0.10)g的蓝曼龙幼鱼进行了50d的喂养实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蓝曼龙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率(FC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1%~29%时,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含量增加呈升高趋势;在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9%~36%时,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含量增加呈下降趋势。通过折线模型可知,在该实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蓝曼龙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约为28.76%。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团头鲂单位体重日需蛋白质量的最适范围.试验饲料由蚕蛹、三等粉、米糠、豆饼、菜籽饼、矿物质、饲料土霉素和维生素组成。用于试验的团头鲂平均体重为16.5-24.5克,试验期间水温和21-28℃.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5%(梯度0.5%)。饲料配方中粗蛋白含量为22.77%.以生长增重率,体蛋白增加量和蛋白质利用率为指标.试验数据经统计分析表明:每100克团头鲂日需蛋白质量为0.64-0.81克。  相似文献   

9.
日本沼虾饲料最适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能量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虞冰如  沈竑 《水产学报》1990,14(4):321-327
本文研究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能量蛋白比。试验用饲料由酪蛋白、糊精、混合油、复合维生素和无机盐混合物等组成。本试验用的日本沼虾体重为 1.77±0.23克,试验期间水温为 21—25℃。用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肝胰脏α-淀粉酶活力等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配合饲料适宜蛋白质含量为 36.8—42.27%,适宜脂肪含量为6—12%。当配合饲料的蛋内质含量在适宜范围内,饲料能量蛋白比(C/P)为8千卡/克蛋白左右,每公斤配合饲料的总能量为3006—3561千卡是最为适宜的。当饲料总能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肝胰脏α-淀粉酶活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由30%待测蛋白源饲料原料和70%基础饲料组成的试验饲料,以三氧化二钇(Y_2O_3)作外源指示剂,添加量为0.05%,以平均体重(34.38±1.06)g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作研究对象,在30℃和25℃两种水温条件下比较研究其对鱼粉(FM)、豆粕(SBM)、菜粕(RSM)、棉粕(CSM)、酵母浸粉(YEF)、肉骨粉(MBM)和花生粕(PNM)7种蛋白源饲料原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总能(GE)、总氨基酸(TAA)及必需氨基酸(EAA)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水温30℃时,酵母浸粉的干物质、总能、粗蛋白和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水温25℃时,原料干物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的为鱼粉,粗蛋白、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最高的为豆粕。在两个水温下,原料干物质、粗蛋白、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的均是肉骨粉,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的是棉粕。在30℃时团头鲂对蛋白源饲料原料各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高于25℃时,且酵母浸粉在两个水温下各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在30℃时,酵母浸粉的各养分表观消化率较高,但其氨基酸平衡性较差,需适量添加蛋氨酸,满足团头鲂对氨基酸的需求;在25℃时,豆粕和鱼粉各养分表观消化率较高,可作为团头鲂饲料的优质蛋白源饲料原料。肉骨粉在两个水温下均表现出最低表观消化率,需搭配其他饲料适量使用。  相似文献   

11.
黄鳝对饲料中蛋白质最适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鱼粉和干酪素为蛋白源,采取梯度法试验测定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对黄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2±4℃条件下,体重为11.00—14.43g/尾的黄鳝,其饲料蛋白质的最适含量范围为28.55%—34.90%。即每100g黄鳝需从饲料中摄取0.9993~1.2215g蛋白质,才能达到最佳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罗氏沼虾虾苗对水温、溶氧量、pH、盐度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在人工控制的水体环境条件下,进行了虾苗对水温、溶氧量、pH及盐度的单因子适应性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罗氏沼虾虾苗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3~28 ℃,最适生长温度为24~25 ℃,最适pH为7.8~8.9,溶氧量在7.8~8.9 mg/L,最适盐度为12~13。  相似文献   

13.
<正> 罗氏沼虾又名淡水长臂大虾,原产于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诸国。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一般经过六个多月的养殖,体长可达16—20厘米,体重为25—30克。这种虾喜欢在水质清新、氧气充足、水草比较茂盛的水体内栖息生长,最适水温为25—30℃,低于14℃或高于38℃就有死亡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养殖条件下不同投饵率对达氏鳇幼鱼生长影响的初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达氏鳇幼鱼适宜的投饵率,选取同一种饲料设置的5个投饵率水平(分别为体重的0.5%、1.0%、1.5%、2.0%、2.5%),在水温17℃~20℃,溶氧量在6.2mg/l以上的环境下对达氏鳇幼鱼体重的生长进行为期30天的试验。应用软件SPSS对各实验组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达氏鳇幼鱼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随投饵率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而饲料转化率则逐渐下降。(2)达氏鳇幼鱼在该条件下的最适投饵率为1.0%。  相似文献   

15.
体重和温度对草鱼摄食小浮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浮萍的摄食能力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草鱼控制小江回水区浮萍暴发提供依据。草鱼(体重29.7~491.2 g)取自红安县中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渔场,小浮萍种源采自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黄莲坝库湾。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鱼对小浮萍的最大摄食量、最大摄食率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温(25.82±0.57)℃条件下,随着体重的增加(40.36~478.17 g),草鱼的最大摄食量增大,但最大摄食率呈减小的趋势,两者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C_(max)=2.460W~(0.779),FR_(max)=246.0W~(-0.221);水温(16.55~30.50℃)对草鱼的最大摄食量和最大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最大摄食量和最大摄食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分别为C_(max)=0.074T~(2.045),FR_(max)=0.164T~(1.940);建立的预测不同温度和体重条件下草鱼对小浮萍最大摄食率的模型为:FR_(max)=0.410T~(1.940)W~(-0.221)。  相似文献   

16.
<正>为研究粤东北山区水库网箱养殖罗非鱼最适投饵率,为罗非鱼养殖生产中进行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选取同一种饲料,设置7个投饵率水平,在水温26.5~29.0℃,DO6.5~8.3mg/L,p H值6.9~7.8的环境下,对罗非鱼生长进行为期8周的实验。结果表明,罗非鱼在该条件下养殖最适投饵率为3.5%。  相似文献   

17.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采用4×4因子实验来确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饲料中的合适蛋白能量比(P/E),其中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20%、25%、30%、35%,能量水平为12.5、13.7、15、16.2 k J/g,饲料蛋白能量比的范围为12.1~27.3 mg/k J,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连续投喂初体质量(16.85±0.29)g的草鱼幼鱼10周,研究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蛋白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高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出现在P/E为18.3 mg/k J组,而P/E为16.0 mg/k J组的饲料系数最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最高组分别为P/E 12.10 mg/k J组和15.20 mg/k J组。(2)P/E为27.30 mg/k J组的能量沉积率和总氮排泄率最大。(3)在同一饲料蛋白水平下,鱼体的脂肪含量随饲料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在同一饲料能量水平下,鱼体的蛋白含量随饲料蛋白含量升高而升高。对生长、蛋白利用、体成分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草鱼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含量为30%,最适P/E为19.5 mg/k J。  相似文献   

18.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是具海水养殖潜力的高价值经济鱼类。本文研究了不同水温(14~32 ℃)和盐度(5~45)条件下,黄姑鱼受精卵的孵化状况。水温低于17 ℃和高于32 ℃时不能孵化;盐度低于15和高于50时也不能孵化。在海水盐度25时,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0~29 ℃,最佳水温为20~23 ℃;在水温22±0.5 ℃时,黄姑鱼孵化的适宜盐度为25~40,最佳盐度为25。通过均匀设计,分析水温(X1)和盐度(X2)对孵化率(Y)的综合影响,获得最佳回归模型为Y=254-4.52 X1-2.78 X2(R2=0.8808),水温和盐度对回归的贡献率分别为64.8%和55.1%,预测最佳的孵化条件为水温20 ℃、盐度24。  相似文献   

19.
淡水石斑鱼的温室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10月进行了淡水石斑鱼的温室饲养试验,旨在探索淡水石斑鱼的最适摄食温度以及温度与其摄食和体重增长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的最适摄食温度为25~30℃,当水温低于25℃时,其摄食量明显减少,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20.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