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培养新时代农林人才的重要举措。以我校园艺专业的专业课园艺试验与统计学课程教学为例,按新农科建设和“课程思政”的要求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课程思政基本路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进行了探索和教学实践,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园艺试验与统计学专业知识讲授中,提升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和东北农业大学“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方向以及植物保护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对东北农业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普通昆虫学”进行了系统化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实践、课程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以及示范辐射,总结该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典型教学案例,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课程进一步建设计划,为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一流农科本科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涉农人才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 的核心要素。《作物栽培学》作为农学专业主干课程,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对适应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 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作物栽培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把信 息技术和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中的改革举措和改革后的课程安排。为提高新型农学类人才质量,构建前沿性和应 用性的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志霞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157-159
随着我国新农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于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课程思政势在必行.该文以农学种植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耕作学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建设方案、评价方式、建设预期目标等方面着手,探索其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方法,以期为后续教学提供改革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学校农科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进行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该文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修订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以期形成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为农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农科建设是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大战略,对高校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从微观的层面看,实现新农科建设目标的路径是创新农科专业课教学模式,大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农科专业“金课”,形成“金专”,培养面向“新农科”的创新人才。“饲料生物技术”课程采用了模块化、翻转式课堂教学,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各个环节的创新为新农科专业课“金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提供新的镜鉴。  相似文献   

7.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水族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背景,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育人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并建库,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促进了富有“三农”情怀和科学人文精神的水族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新农科发展的要求,金陵科技学院园艺专业《植物保护学》课程思政建设围绕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和考核方式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专业课教师需改善知识结构,在授课内容、实习、考核方式上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课课堂,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作为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及思政课程的“一段渠”,课程思政在新时期新农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园林苗圃学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连接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间具有重要桥梁作用,其课程内容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在认真分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优化课程内容和考评体系,探索园林苗圃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是普通高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符合新时代国家教育战略需求。混合式一流课程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教学团队以新农科人才培养为导向,遵循“两性一度”标准,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以培养具有“三识、四能和五技”人才的课程目标为着力点,对普通昆虫学混合式课程进行建设。本课程将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有效融合、线上系统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实现教学方法多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以及成绩评定方式多样。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普通昆虫学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在教师队伍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创建了学分制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分制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为提升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质量,将思政教学新理念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四新建设"培养"知农、爱农"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新农科背景,挖掘种子生物学课程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包括课程内容与课时耦合度、学生课程参与度、课程思政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4个方面,分别从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和优化课程考核方式等5个方面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农业建设输送新型种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动物行为与福利养殖是畜牧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传统的动物行为与福利养殖课程教学难以满足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畜牧专业大学生培养新要求。基于对动物行为与福利养殖课程现状分析,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专门化教材、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并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校企课程共建实践教学以及建立综合考核方法等措施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培养畜牧专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聚焦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培养新农科人才,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农业生态学课程是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授课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扎实的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前沿知识的同时,领会课程蕴含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内涵,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将从“知农、爱农、兴农”三个维度,从学情分析、思政育人过程和思政建设成效三步骤对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以期为培养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等新农科人才,也为推动其他农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共同促进我国早日实现强农兴农的理想传承和千年夙愿。  相似文献   

16.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为更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厚植家国情怀新兽医科技人才的需求,兽医外科学课程应将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作为课程建设目标。基于“PBL+PDCA循环”的教学模式可有效将兽医外科学课程思政元素与理论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升华课程教学团队素养,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兽医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打造一门高质量的兽医外科学课程思政金课提供有效帮助,培养爱农兴农、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新兽医科技人才,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学教融合为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农事操作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在农科专业好感度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提高农学类专业人才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和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壤学是农林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结合办学特色与“新农科”建设要求,分析了土壤学课程的现状与不足,针对原有土壤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主要问题,结合农学专业特点,提出土壤学课程应增加时事热点、课程思政等内容,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展开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和多层次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培养符合“新农科”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部《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农业强国”精神引领下,文章提出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构建新农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农学专业核心课程“作物栽培学”为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增加思政元素,培养专业自信和“知农爱农”情怀;将课程讲授内容纵向重构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模块;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课堂研讨”的知识提升教学模式;联合试验站,构建“教学内容+田间实物”相结合的虚拟实物化课堂;基于OBE理念,组建“校内专业教师+校外企业导师”双师培养团队。以上课程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农学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了实践经验,提升了地方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水平。  相似文献   

20.
饲草生产学是畜牧学及相关学科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加强该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而且可以筑牢思想根基。充分挖掘了饲草生产学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了课程思政体系,并结合饲草生产学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特点,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旨在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为涉农高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