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SNH4102Z柴油机机体分别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和计算模态分析,达到了相互验证的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机体的结构改进方案。模态计算采用Pro/E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用HyperMesh软件划分有限元网格——用ANSYS进行模态计算这样一系列处理流程,证明了这一流程对单个零件的模态分析结果与试验模态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在某型柴油机集滤器的设计中,为了验证该集滤器的强度,减小集滤器开裂的风险,现对该集滤器进行模态分析。利用CATIA对该集滤器装置进行建模,再用ANSYS划分网格进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该集滤器的应力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且不会与机体产生共振。  相似文献   

3.
对某八缸中速柴油机气缸盖温度场进行有限元分析。首先,利用Pro ENGINEER软件,建立柴油机气缸盖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进行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的设置,最后分析模拟气缸盖的温度分布情况,为结构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建立4105柴油机曲轴三维模型,并对曲轴自由模态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2 000 Hz内共有9阶模态,其中最低阶模态为曲轴振动的危险区域,在柴油机工作转速范围内会引起共振。采用多点激励单点响应法对4105柴油机曲轴进行了模态试验,获得了0~2 000 Hz频率范围内的曲轴模态参数。模态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曲轴的固有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5.
SF480发动机机体的有限元和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实验模态与有限元理论模态分析,对SF480型发动机的机体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首先,在Pro/Eingeer中建立机体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导入ANSYS中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其有限元模型;再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进行模态求解,得到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另外,用脉冲激励法在实验室对机体进行模态实验,得到实验模态参数。通过理论模态与实验模态参数的对比,验证了结果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机体模态的规律,为该类型发动机的机体结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单元不同长宽比网格划分的有限元误差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元分析在工程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有限元网格划分是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后续数值计算分析结果的精确性。针对有限元分析中单元不同长宽比网格划分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有限元模拟中单元的长宽比网格划分所产生的误差估算方法,通过实证计算分析研究得出单元长宽比网格划分对计算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建立了单元不同长宽比对计算结果误差影响的边界指标,且指出单元长宽比的影响程度受单元形状影响较大,分析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旋耕机210普箱的结构特点,应用模态分析理论对其进行了约束模态的有限元分析。在Pro/E软件中建立了210普箱的三维实体模型,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采用四面体单元对其进行了网格划分,建立了箱体的有限元模型。采用Block Lanczos法进行模态求解,计算出箱体前10阶约束模态的固有频率和相应振型,通过振型分析找到了箱体振动的薄弱部位,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措施,为箱体结构的改进设计及其动态响应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农机体积的不断增大,发动机的功率和散热问题成为制约农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农机发动机的散热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仿真的发动机风扇优化方法。由于发动机风扇属于复杂零件,引入了一种复杂零件的三维六面体网格划分方法,主要采用有限元模型和网格规划的原理,对复杂模型进行网格分块,最后通过网格整合有效地提高了有限元网格划分的效率和精度。为了验证网格划分方法对复杂机械零部件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可靠性,以重型农机发动机散热风扇叶片的有限元网格划分和仿真模拟为例,对网格划分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有限元仿真表明:采用这种网格划分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复杂零件的三维网格划分。同时,将生成的网格代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了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网格划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水田用大功率拖拉机驱动桥壳体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壳体简化为变截面简支梁,设计58.8~73.5k W功率段的水田用拖拉机转向驱动桥壳体,用SolidWorks软件对壳体进行参数化建模,然后在Hypermesh中对模型进行几何清理和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导入ANSYS中计算。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模态试验及有限元静力分析,表明壳体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木质物料粉碎机的工作原理,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对木质物料粉碎机刀盘装置进行实体建模,再将模型通过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Workbench,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处理,添加约束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刀盘装置其6阶固有振型和频率,分析出薄弱环节,提出有关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ZH1110型柴油机机体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SC/NASTRAN软件对ZH1110型柴油机机体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机体的各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并采用脉冲激振法进行了机体模态实验,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通过对该柴油机机体模态振型分析,发现曲轴箱和气缸头部连接区域是该机体的薄弱部分,提出了结构设计的具体改进意见。改进后该机体更接近于等强度设计,并减轻质量2kg。  相似文献   

12.
应用动态有限元和试验模态分析技术研究S195柴油机机体的动态特性 ,从固有频率和振型两个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 ,两者基本一致。通过结构的受迫响应模拟 ,从各部分变形数据分析实际使用中的故障机理 ,结果表明 :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预测机体结构的动态特性和变形 ,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一直列 6缸柴油机机体进行了模态分析 ,并与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相比较 ,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在该模型的基础上 ,从增加刚性和减少质量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铝制机体以及梯形框架结构和加强板结构均可减小机体的振动 ,进而降低发动机的噪声。  相似文献   

14.
脱粒滚筒是玉米收获机的重要零部件,对脱粒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为此,以脱粒滚筒为分析对象,应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并导入到Hypermesh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以Abaqus软件为求解器进行模态和静应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脱粒滚筒刚度薄弱位置出现在滚筒中间位置,后续若开发高性能样机,可以考虑在滚筒中间位置增设衬板,以提升滚筒刚度,从而为后续开发高工作性能脱粒滚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梯形框结构加强机体刚度的试验模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对485柴油机机体进行了试验,分析,通过模态试验与分析获得了反映机体动态特性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和模态阻尼等参数。根据分析结果对该机体提出了在机体底部加梯形框的方案,采用梯形框可以增加机体底部局部刚度,再加上气缸盖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机体的第一阶固有频率由原来的496.78 Hz增加到594.73 Hz和649.14 Hz,机体刚度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柴油机缸体的试验模态分析,得到缸体的模态频率和振型参数,并对前10阶模态振型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试验结果,找出缸体的薄弱部位并为其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6118型柴油机机体强度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118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分析其机体的结构强度。首先根据柴油机的二维图纸,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初步设计机体的几何模型,然后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成功地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分析机体的静强度,并计算出了各种状态下的结果。本课题将有限元方法应用到柴油机机体上的研究,可有效地缩短柴油机设计周期,减少反复试验和经验判断的误差,提高产品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18.
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在工作中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为了避免共振,利用软件ANSYS Workbench对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了前6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对脱粒滚筒进行了模态实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其固有频率相对误差在4.6%以下,且振型一致,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前6阶固有频率与主要振源激励频率相差较大,较好地避开了共振区;钉齿杆与幅盘的振幅较大,且两者的连接处最为薄弱,在设计和焊接时应尤为注意。该研究为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永刚 《农机化研究》2022,44(1):264-268
以拖拉机传动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主要传动机构中锥齿轮传动副存在的共振的风险.通过对拖拉机传动装置中弧形锥齿轮进行参数设计,并计算其接触应力、啮合频率及回转频率,建立锥齿轮传动副三维模型,并利用ANSYS进行接触应力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所得接触应力与理论计算值相当,模态分析所得固有频率与啮合频率和回转频率相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