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稗草是直播稻田及水稻轻型栽培的主要杂草,控制好稻田稗草是直播田稳产的关键因子之一。新型二氯喹啉酸是水稻田防除稗草的优良化学除草剂。在新型二氯喹啉酸控制稻田稗草的试验及示范推广中,发现该药剂对水稻有一定的药害,分析了药害的产生原因,提出了适量、高效、安全使用新型二氯喹啉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实践表明,同类除草剂连续单一使用,会使稻田杂草的耐药性、抗药性增大。为有效防除水直播稻田的抗性稗草,特开展了不同药剂防除抗性稗草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5%二氯喹啉酸悬浮剂100mL或25%二氯喹啉酸100mL+48%苯达松150mL防除抗性稗草及残留莎草科草,不仅防治效果好,且无药害。  相似文献   

3.
直播稻田杂草常年发生较重,特别是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生最重;经试验,每667m2用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70~120g对稗草的防效达95%以上,且对水稻安全,但对千金子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4.
采用滤纸法测定了宁夏稻田21份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宁夏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抗性指数为1.00~315.52;对二氯喹啉酸抗性处于敏感阶段的只有2个样本,其中52.4%样本抗性指数在10以上;分析的稗草样本对二氯喹啉酸ED_(50)值为0.210 6~66.447 7 mg/L,抗性指数高的样本主要集中在银北地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湖北省稻田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及生物学特性,对湖北省武汉市城郊、沙洋县城郊、远安县城郊以及蕲春县株林镇、檀林镇的稻田稗草用盆栽喷雾法进行抗性试验。结果表明,远安稗草为敏感型稗草,EC50为248.32 mg/L,株林镇、武汉、檀林镇、沙洋稗草的EC50依次升高,各地稗草与远安稗草EC50比值(IR)分别为1.53、2.02、3.57、4.20,表明株林稗草抗性正在形成,武汉、檀林、沙洋稗草已经产生抗性。田间生物学观测发现,对二氯喹啉酸敏感的远安稗草相对于其他各地稗草株高较矮,盛穗期较晚,但后期的分蘖能力较强,其剑叶表现出宽而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稻田抗性稗草高效除草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在瑞安市塘下镇海安办事处发现抗二氯喹啉酸稗草以来,近年陆续在乐清、龙湾、平阳、苍南等地监测到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和禾大壮等杀稗剂产生严重的抗性。目前稻田抗性稗草的防治已经到了无药可治地步,只能依赖人工拔除,花工大、水稻产量损失严重。为寻找安全、高效的除稗剂,我们从2005年开始通过室内测定进行初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二氯喹啉酸防除稗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连续使用10多年后,稻田稗草产生抗性或发生变异,从而降低了二氯喹啉酸对稗革的防效,以致于加大了防除稗草的难度。江苏省激素研究所有限公司今年重点推出稻力、农富利两个产品,对防除稻田稗草有特效。  相似文献   

8.
<正>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是稻田最主要的杂草,也是世界18种恶性杂草之一,分布广泛,竞争性强,生产中主要依赖除草剂进行防除,但除草剂的长期使用不仅污染农田环境,而且会对人畜、土壤微生物以及杂草本身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外许多地区相继报道了稗草对丁草胺、杀草丹、二氯喹啉酸、磺酰脲类等除草剂产生不同程度抗性[1~5]。利用专性寄生性病原微生物直接作为除草剂使用是一种杂草生防方法,也是抗性杂草治理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稗草×扁秆藨草互作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稗草×扁秆藨草是我国稻田常见杂草组合,造成水稻产量严重损失.本试验采用人工接草的方法,形成稗草×扁秆藨草8个组合,研究稗草×扁秆藨草互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稗×扁组合对水稻产量损失作用达显著水平,杂草的密度与危害程度成正相关;稗×扁组合在整个生育期中与水稻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致使水稻分蘖能力减弱,同化能力下降,分蘖成穗减少,幼穗退化,造成穗少粒小,千粒重降低,从而导致严重减产.(2)稗草和扁秆藨草对水稻危害的直接危害较大,且两者作用相近(稗草和扁秆藨草对水稻产量损失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20 1和0.624 5);从产量构成看,该组合主要引起水稻有效穗减少,其次是每穗实粒数的减少,从而造成水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选择水稻田10种单子叶杂草和4种双子叶杂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明确供试杂草对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敏感性差异,为将来抗草甘膦和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中杂草防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杂草对2种灭生性除草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18%草铵膦可溶液在最高剂量下对供试杂草达到药害5级所需时间分别为5~13 d和4~9 d,杂草对草甘膦的反应速度比对草铵膦的慢,杂草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18%草铵膦可溶液的ED90分别为5.12~6. 05 kg/hm2和2.49~2. 87 kg/hm2。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较不敏感的杂草有稗草(二氯喹啉酸抗性和敏感性生物型)(Echinochloa crusgalli L.)、杂草稻(泰州、益阳、茂名生物型)(Oryza sativa f. spontanea)、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碎米莎草(C. iria L.)和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e Roxb.);对18%草铵膦可溶液较不敏感的杂草有稗草(二氯喹啉酸抗性和敏感性生物型)、硬稃稗(二氯喹啉酸抗性生物型)(E. glabrescens Munro ex Hook f.)、光头稗(E. colonum L.)、长芒稗(E. caudata Roshev.)、异型莎草、碎米莎草、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 H. B. K.)和多花水苋(A. multiflora Roxb.)。因此在抗草甘膦和草铵膦水稻商业化生产中需要密切关注对草甘膦和草铵膦较不敏感杂草的种群动态,并探索相应的杂草防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