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美洲斑潜蝇     
蒋玉文 《新农业》2001,(1):28-28
美洲斑潜蝇是近几年对保护地蔬菜为害十分严重的害虫。寄主较多,主要为害菜豆、豇豆、黄瓜、角瓜、芹菜、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薯、白菜等及花卉等作物。以幼虫潜入叶内食害叶内,留上、下表皮,形成弯弯曲曲虫道。在1个叶片内常有几头幼虫,虫道紧密盘绕。叶面几乎无绿色部分。成虫可用产卵器在叶面上刺成小白点,将卵产于点内或舐食点内的汁液,叶面上造成许多伤痕,影响叶片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2.
蒋旭 《新农业》2008,(2):46-46
黄瓜根结线虫病是近年来危害黄瓜的一种重要根部病害,在温室大棚和露地等栽培的黄瓜植株上都有发生,可直接导致减产或绝产。黄瓜根结线虫除危害黄瓜外,还能危害番茄、辣椒、茄子、菜豆等20多种蔬菜。  相似文献   

3.
棚室斑潜蝇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潜蝇是食性杂、危害大、分布广、传播快和防治难的检疫性害虫,喜欢为害菜豆、芸豆、黄瓜、丝瓜、番茄、茄子、白菜等蔬菜,已成为北方地区棚室内的重要害虫,并有继续扩散蔓延的趋势.受害严重的豆类、黄瓜、番茄、茄子等虫株率达100%,叶片受害率达700%,一般每叶有虫20~30头,最多时达150头,一般损失产量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又到了斑潜蝇盛发期,应抓紧及时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白粉虱是棚室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一般可使蔬菜减产15%~30%,严重时可造成蔬菜绝收。主要为害十字花科的黄瓜、甘蓝、白菜、花椰菜、萝卜等,茄科的番茄、茄子、青椒等,其次为害菜豆等豆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县大棚和温室蔬菜生产发展迅速,但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危害有加重趋势。白粉虱的寄主范围很广,除危害黄瓜、茄子、番茄、豆类等蔬菜外,还可危害药材、花卉、果树等作物。幼虫群栖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生长受阻变黄,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成虫和幼虫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面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的发生,影响叶片  相似文献   

6.
大棚白粉虱又称小白蛾,是保护地蔬菜主要害虫之一。它的食性很杂,可危害黄瓜、番茄、青椒、菜豆、茄子、萝卜等多种蔬菜。以成虫、若虫集中在寄主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褪色、变黄、萎蔫,严重时整株死亡。为害时,还能分泌蜜露,污染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瓢虫     
蒋玉文 《新农业》2001,(7):39-39
马铃薯瓢虫又叫二十八星瓢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以山区、半山区发生较多。主要为害马铃薯、茄子、辣椒、菜豆、黄瓜、白菜及多种蔬菜;也可取食龙葵、野苋菜等野生植物,以马铃薯、茄子受害严重。成虫、幼虫均可为害叶片和果实。在叶片上多集中在叶背面啃食一面表皮和叶肉、仅残留上表皮,叶片出现许多弧形网状纹,叶片变得枯黄;茄果受害后,被啃食的部位变褐变硬,发苦,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8.
白粉虱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生特点 白粉虱寄主范围广。以成虫、幼虫密集在叶背面吸食植物汁液,黄瓜、茄子、菜豆、西红柿、辣椒、冬瓜、莴苣以及白菜、大葱等多种蔬菜均可受害。受害作物叶片萎蔫、褪绿、黄化甚至枯死,其排出的蜜露引起霉污病的发生,覆盖、污染了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了蔬菜商品品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茶黄螨没有明显的滞育期,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全年都可以发生。茶黄螨食性极杂,主要危害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菜豆、豆角、萝卜、白菜、芹菜等蔬菜作物。冬季气温低,露地蔬菜茶黄螨危害并不严重,但大棚蔬菜则不同。冬季大部分时间棚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有利于茶黄螨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棚和温室蔬菜生产发展迅速,但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危害有加重趋势.寄主范围很广,除危害黄瓜、茄子、番茄、豆类等蔬菜外,还可危害药材、花卉、果树等作物.幼虫群栖于叶背,剌吸叶片汁液,使叶片生长受阻变黄,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成虫和幼虫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面和果实上,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发生,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叶片萎蔫,植株枯死.特别是引起番茄发生煤污病,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室内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苏云金杆菌(Bt)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美国白蛾进行室内防治试验。[结果]不同浓度的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强,苏云金杆菌悬浮剂500倍、800倍稀释液对美国白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综合考虑击倒速度和防治成本,采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以800倍稀释液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2.
对美国白蛾高毒力苏云金杆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高毒力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本研究以43株Bt自然分离株为材料,经初步筛选和LC50测定得到了对美国白蛾幼虫高毒力菌株Bt S-19,在此基础上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株间对美国白蛾活性差异明显,LC50测定结果经DPS软件分析,菌株Bt S-19活性最好,处理72 h后对初孵幼虫LC50值为1.8×105cells/mL,浓度对数回归方程为Y=1.082 9+0.744 4X,相关系数为0.988 8,明显好于标准菌株HD-1;对二龄、三龄、四龄和五龄幼虫72 h的LC50值分别为2.3×105、8.1×105、1.3×106和3.1×106cells/mL。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菌株晶体为小菱形,生长对数期为2~5 h。推断该菌株是一株对美国白蛾有应用潜力的Bt野生株。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做好林业虫害的防治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室内培养的方法,对辛口镇常见的林业害虫做了详细研究。经研究发现辛口镇常见的林业害虫主要有3种:美国白蛾、春尺蠖、杨扇舟蛾。详细介绍了这3种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以及对未来防治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室内测定了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桑树、榆树、桃树、板栗、枫杨、悬铃木、杨树、大叶女贞、香樟、银杏、构树、柳树、臭椿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幼虫对桑树、悬铃木、柳树、杨树、臭椿、桃树、构树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该虫虽然也取食榆树和板栗,但选择性显著低于前面的7个树种;不取食枫杨、大叶女贞和香樟。该研究结果为了解美国白蛾的取食行为及食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化繁育试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总结出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化繁育从繁育基地选址、规划设计,到繁育架与繁育箱的定做标准,以及繁育阶段的蜂种培养、摆蛹、接种、封箱、挑烂、计数、装箱等技术要点。为使室内大规模繁育与林内释放有机结合,提高生物防控效率,通过在发生美国白蛾林地内释放周氏啮小蜂,分别选择不同密度、次数、年份进行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一、二代美国白蛾5龄以后老熟幼虫期至化蛹初期,在天气晴朗的早晨9:00-11:00时间段释放效果较好,释放次数为每年4次,释放数量以每次225个/hm2寄生良好的周氏啮小蜂茧较为经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群体和单体饲养的方法,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饲养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其死亡率、各龄期的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效率。结果表明:4个转双抗虫基因的741杨株系对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均有明显抗虫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低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和对高龄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用转抗虫基因杨树叶片饲养的昆虫幼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最高可达100%,而且,可导致存活幼虫的不正常的发育,使其发育历期明显延迟,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增长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鱼虾养殖等水域采取无人机和喷雾机喷施不同浓度的10%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效果。结果表明:无人机每亩喷施10ml、15ml、20ml防治美国白蛾2-3龄幼虫,施药15d后防治效果后分别达到57.43%、73.15%、88.28%;喷雾机喷施1500、2000和2500倍液防治美国白蛾1-3龄幼虫,施药15d后分别达到94.82%/88.51%、87.63%。在防治生产上,防治时期以美国白蛾幼虫1-2龄为佳,选择喷雾机喷施10%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在树木高大、交通不便的林分,可采用无人机每亩喷施20ml药剂,防治效果良好。该药剂对鱼虾安全,可在鱼虾养殖等水域大面积推广,能有效降低美国白蛾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灭幼脲Ⅰ号对美国白蛾卵死亡率与浓度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杀卵效果随日龄延长而下降。施药后2~6天开始大量死亡,浓度在10ppm以上杀虫效果达100%,且具有较长的残效期。若与低浓度敌百虫混用,可加速幼虫死亡,并增效10%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园林树种对美国白蛾的抗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天津市南开区某居住区绿地园林树木遭受美国白蛾为害严重度的调查,发现了各树种对美国白蛾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该居住区24种园林树木中,对美国白蛾抗性强的树种有12种,分别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木槿(Hibiscus syriacus)、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石榴(Punica granatum)、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cv.Pendul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枣树(Ziziphus jujube)、柳树(Salix spp.)、碧桃(Prunus persica)、李子(Prunus salicina);另有12种被害指数在2.78%~63.75%。其中,抗性较强的树种有: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atropurpure)、杏树(Prunus armeniaca)、梨树(Pyrus spp.)、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火炬(Rhus typhina);中等抗性的有:柿树(Diospyros kaki L.)、杜梨(Pyrus befulaefolia Bunge)、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Loisel)、杨树(Populus spp.);抗性弱的树种有:白蜡(Fraxinus chinens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 Maxium)。  相似文献   

20.
针对美国白蛾有关基因水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目前美国白蛾有关基因方面的研究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线粒体DNA相关的研究,主要是美国白蛾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涉及DNA条形码鉴别技术;二是探讨美国白蛾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分化,主要通过DNA遗传学基础研究认识外来入侵种的适应性机制;三是针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开展的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