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影响产量和品质。做好二化螟的防治,促进水稻丰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一、危害症状分蘖期受一代幼虫危害,造成枯心苗和枯梢;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枯穗和白穗;灌浆、乳熟期受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多,易倒折。二、发生特点在辽北一年二代,幼虫在稻茬和稻草内越冬,于5月上旬化蛹,下旬羽化,成虫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叶宽秆粗、生长浓绿的稻株上产卵;水稻分蘖期前卵多产在叶片正面尖端,拔节后多产在离水面2~3寸的叶梢上;6月中旬见一代幼虫蛀食叶梢,出现枯梢,7月… 相似文献
3.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二化螟俗称钻心虫 ,在辽南各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从 1990年到 2 0 0 0年的调查结果来看 ,平均穴危害率 30 %以上 ,致使水稻分蘖期出现枯鞘和枯心苗 ,有效分蘖减少 ,田间穗数不足 ,水稻孕穗和抽穗期出现“白穗” ,结实率降低 ,千粒重下降。减产幅度 5 %~ 2 0 % ,严重地块可减产 5 0 %左右。1 二化螟发生与消长的主要原因1 1 与虫源基数的关系 一是由于近年来稻草整体利用较多、焚烧较少 ,稻田翻耕较晚 ,使稻草稻茬上越冬的幼虫成活率上升。二是由于有些稻田二化螟防治质量较差 ,致使虫源基数大大增加。1 2 与种植的水稻品种有…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水稻二化螟九十年代初在吉林省各地零星发生,1993年一些县份报告发现二化螟危害,局部造成减产。1994牟曾作了一次调查,各市县均有二化螟发生,并有成灾地块,但面积不是很大。到九十年代末,发生面积逐年成倍增长,全省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吉林省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冬油菜春后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追肥水平和追肥时期条件下,研究冬油菜春后干物质积累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返青期和初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终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春后各生育阶段干物质净增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总角果数与返青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抛物线型关系,与终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各生育阶段干物质净增量呈显著正相关。每角粒数与初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与返青至初花阶段干物质净增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千粒重仅与终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净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较高的追肥量有利于油菜春后干物质积累增加,追肥时期适当推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以薹花期两次追肥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10日福建西北部果树生产遭受罕见的春季晚霜冻灾,闽东鹫峰山(N27°、E118°50′)、闽中戴云山(N25°40′、E118°10')、闽西博平岭(N24°50′、E117°10')以北区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为害;受冻果树包括柑橘、梨、桃、李、(木奈)、柿、梅等主栽果类在内共计7科18属24种2变种,当年...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2002年春旱农业气候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福建省中南部地区出现严重春旱,春季降水连续偏少,气温连续偏高,出现2个阶段明显的连旱过程,对福建省中南部旱区农业生产产业严重影响。提出加强生态环境、水利设施建设,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等缓解旱情、减少灾损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以整个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作物的气候变化适应度模型,通过数理统计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自1960—2011年来,区域冬、春小麦对水分、温度、光照的适应度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了适应度分区。结果表明:区域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综合适应度达到了较强适应水平,有减小趋势;除返青—拔节期在中度适应水平外,其他生育期均为较强适应水平。春小麦全生育期的综合适应达到较强适应水平,有升高趋势;灌浆—成熟期最大,达到了较强适应水平;播种—出苗期最小,只达到中度适应水平。区域综合适应度由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且与水分适应度分布的相关性最大,与温度适应度的相关性相对较小,与日照适应度的空间分布呈负相关;其倾向率在西部、西北和东北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南部和东南部呈减少趋势。冬小麦在返青—拔节期,春小麦在播种—出苗期需要加强人工管理,以增强其适应度;且气候变化对北部的春麦种植较为有利,而对南部的冬麦种植不利。 相似文献
16.
冬、春柑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春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冬季,而且冬季柑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远远高于环境温度,冬季柑桔的净光合速率(Pn)、Rubisco活性、RuBP再生速率、表观量子效率(AQY)、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下的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PSⅡ反应中心失活或破坏,细胞间隙CO2浓度与环境CO2浓度比值(Ci/Ca)、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较高.这些结果表明,柑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与环境温度变化相适应,冬季低温是限制柑桔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光合碳代谢和光化学反应受低温限制是冬季光合作用较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四季蜜芒进行摘除第一造花,促春梢老熟后抽生第二造花开花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摘花处理能促进四季蜜芒末次梢的顶芽或者侧芽抽生春梢,发梢率为23.74%,比对照增17.35%,老熟春梢抽生的第二造花每穗平均结果比对照植株多1.17个,平均单果重也比对照重42g。说明通过摘花调控春梢萌发,可以控制芒果的二次结实时间和产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A. S. Timoshchenko V. F. Semikhov P. N. Kharchenko L. O. Nurminskaya 《Russian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1,37(6):441-446
The state of overwintering cereals during their transition into anabiosis is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by the time growth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below physiological zero ceases, free amino acids are utilized, the quantitative
ratio of protein amino acids changes, and raffinose, sucrose, and phenylalanine accumulate in the aboveground part of the
pla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ransition of cereals to a state of anabiosis occurs upon maximum binding of intracellular
water by the protein-carbohydrateamino acid complex after stabilization of negative ambient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and a number of previous publications permitted formulating an idea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adaptation to negative temperatures acquired by perennial cereals during evolution. 相似文献
20.
2001~2002年我国农业科技论文作者机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依据,对2001~2002年我国农业科技论文的作者机构分布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研究体系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农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我国农业科技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