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眶壁区外伤后眶壁骨折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点,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轻伤二级条文"眶壁骨折(单纯眶内壁骨折除外)"和轻微伤条文"眶内壁骨折"进行影像学研判。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眶壁区外伤者眶部平扫加冠状位螺旋CT扫描结果。结果结合CT显示眶周软组织损伤情况,单纯眶内壁骨折98例(65%),眶壁复合骨折52例(35%)。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可鉴别单纯眶内壁骨折和眶壁复合骨折的具体形态,具有较高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尿路成像(CTU)联合CT动脉成像(CTA)在诊断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怀疑肾脏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泌尿系统平扫、CTA扫描、增强扫描及CTU扫描,获得CTA及CTU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结果 30例患者中肾脏肿瘤10例,先天性畸形5例,肾脏结石6例,肾结核6例,肾盂旁囊肿3例。CTA可以显示肾血管性病变;CTU可以检出集合系统病变,如结石、肾孟旁囊肿、集合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等。结论 CTU后处理技术可清晰直观地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结合常规轴位图像可准确显示肾脏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U联合CTA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肾血管系统和肾集合系统,为肾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临床外科手术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acute exacer-bation,AECOPD)患者的CT图像特征,并测量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的管壁厚度,为诊治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选取AECOPD患者30例、体检正常者30例和经临床诊断为COPD稳定期患者30例,分析其CT征象;使用MPR技术重建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垂直的层面的断面图像,测出管壁的内径(L)、外径(D),计算出气道壁的厚度和外径之比(TDR)、气道壁的面积占气道总横截面积的百分比(WA%)。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支气管壁较COPD组及对照组增厚,各组间WA%、TDR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OPD组患者支气管管壁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各组间WA%、TDR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可以较真实、直观地评估AECOPD及COPD患者的气道直径、气道重构与气流受限的关系,TDR、WA%能够作为评估AECOPD、COPD气流受限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评估主动脉弓缩窄或离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和超声检查怀疑有主动脉缩窄的17例患儿进行64层螺旋CT心脏血管成像检查,并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血管分析进行图像重建。所有病例均做超声心动图,并经DSA或手术证实。结果13例为主动脉缩窄:其中2例单纯性主动脉弓狭窄、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12缩窄部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动脉导管开口附近、1例位于正对左锁骨下动脉、其中位于动脉导管以前1例、动脉导管附着处2例、动脉导管以后8例。4例为主动脉离断、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1例离断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3例离断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1例室间隔缺损漏诊。结论VR、MPR、MIP等三维技术各有优缺点,需联合应用各种后处理方式,能够对主动脉弓缩窄或离断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对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观察染料木素对心肌缺血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致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心肌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染料木素高、中、低剂量组,丹参对照组,测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等容舒张期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运用N-BT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缺血梗死面积。[结果]染料木素可明显增加心肌缺血大鼠LVSP、±dp/dt max,降低LVEDP,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染料木素可以明显减少结扎大鼠冠脉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染料木素可提高大鼠心肌缺血心室壁顺应性,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6.
非洲鸵鸟冠状动脉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对6羽非洲鸵鸟心脏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洲鸵鸟心脏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同侧主动脉窦内;左冠状动脉分为浅支(旋支)和深支(前降支),浅支先分出左心房支布于左心房,主干分支分布左心室的左缘壁和隔壁及右心室隔壁的部分;深支又依次分出动脉圆锥支、左缘支和前室间隔支,动脉圆锥支分布动脉圆锥及肺动脉干,左缘支分支分布于左室侧壁,前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1/3部,前降支主干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右冠状动脉也分为浅支(旋支)和深支,浅支分出窦房结支和右心房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后支,窦房结支分布于窦房结和升主动脉,右心房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室后支分布于右心室的隔壁;深支分出后室间隔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前支,后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后2/3部,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及心右缘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牵张后大鼠左心室肌连接蛋白43(Cx43)及神经钙粘附素(N-cadherine)的改变来研究机械牵张对大鼠心室肌Cx43及N-cadherine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膨胀球囊持续牵张Langendorff方法灌流的离体大鼠左心室心脏模型,从左心室游离壁心肌提取总核糖核酸(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室肌Cx43及N-cadherine的信使RNA(mRNA)。结果经过50 min持续牵张的大鼠左心室游离壁心肌Cx43 mRNA水平(2.105±0.480)及N-cadherine mRNA水平(1.650±0.233)较对照组(0.905±0.132,0.891±0.082)明显增高(P<0.01)。结论机械牵张使心肌细胞间连接相关蛋白表达增加,从而提高电流在相邻心肌细胞间的传导速度,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扫描技术联合AIDR 3-D算法在双低剂量肾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肾动脉CT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扫描方案:容积扫描+80 kV+碘克沙醇(270 mgI·mL~(-1))+三维自适应低剂量迭代(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AIDR 3-D)算法;对照组扫描方案:螺旋扫描+120 kV+碘克沙醇(320 mgI·mL~(-1))+滤波反投影(filtering back-projection,FBP)算法,其他扫描参数相同。由2位高年资医师采取双盲法对2组图像进行后处理,并进行客观测量和主观评分,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图像肾动脉强化CT值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 ratio,CNR)高于对照组(P0.05),图像噪声低于对照组(P0.05);2组图像肾动脉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及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满足诊断需求;实验组辐射剂量较对照组降低约41.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640层容积CT扫描联合AIDR 3-D算法用于双低剂量肾动脉CTA扫描可获得满意肾动脉CTA图像,同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脉CTA)初步探讨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与右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潜在关系。方法选取230例临床拟诊断为冠脉疾病患者,以冠脉CTA测量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并观察右冠脉形成斑块的特点和分布情况。结果 130例右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的平均值为(66.45±17.26),100例右冠状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的平均值为(57.94±1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冠状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中夹角〈45的有45例,30例有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夹角≥45的患者55例,12例出现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CTA能清楚显示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及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特点,其夹角变小可能容易出现冠状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除显示冠脉病变外,无需额外增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便可同时评估左心房、左心耳、肺静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综述了MSCTA在左心房大小和功能评估及占位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