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1998年将电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41例,采用电视腹腔镜手术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分类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3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腹腔镜组85例和开放组50例,对比分析2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侧隐性疝、术区肿胀、3年复发等8项临床指标。结果 (1)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8±9.8)、(24.4±5.6)min,出血量分别为(2.9±1.5)、(6.2±2.2)mL,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5±0.4)、(3.7±0.5)分,住院时间分别为(3.0±1.1)、(4.5±1.3)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发现对侧隐性疝例数分别为10(11.8%)、0(0.0%)例,术区肿胀分别为1(1.2%)、6(12.0%)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复发分别为5(5.9%)、3(6.0%)例,2组中男性儿童3年均未发生缺血性睾丸炎或睾丸萎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儿童年龄及疝囊颈大小分别采取相应的腹腔镜手术方式,技术上安全、可行,术后复发率与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4.
5.
不切开外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3月至1998年10月,笔者采用不切开外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7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均为男性,年龄1~5岁,左侧疝16例,右侧疝21例。1.2 手术方式选用静脉复合麻醉。在患侧下腹横纹处作2~3cm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向外上方拉开外环,切开提睾肌膜;精索前内侧找到疝囊并切开,横断疝囊后壁,剥离近端疝囊直至腹膜外脂肪显露,贯穿缝扎疝囊颈,剪去多余疝囊壁;远端疝囊剖开,用干纱布摩擦其内壁。彻底止血后,将精索及睾丸复位,切口缝合2针。1.3 结果术后阴囊水肿11例,未见近期… 相似文献
6.
1998年5月~1998年12月,我院使用电视腹腔镜对2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施行内环口结扎术,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1个月1~13岁,平均4岁。左侧斜疝7例,右侧斜疝11例,双侧斜疝3例。1.2 手术方法 采用静脉全麻,取头低脚高斜面10°~20°,向健侧倾斜20°~30°体位(双侧斜疝先向实施手术的对侧倾斜)。在脐上缘做10mm横弧形皮肤切口,提起腹壁,将气腹针插入腹腔,注入CO2气体,使腹腔内压力达到7岁以下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采用体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加脐内侧襞瓣片覆盖加强内环口腹膜薄弱区治疗儿童巨大型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8-06月收治的74例身高120~166 cm、疝囊颈左右直径15 mm的单侧巨大型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2013-01-2015-06月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的32例作为开放组,2015-07-2018-0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的42例作为腹腔镜组,对比分析2组患儿手术治疗结果。结果开放组和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5±4.2)min和(19.4±3.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2.7)mL和(2.9±2.3)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不能判断对侧有无隐匿性疝,腹腔镜组发现对侧隐匿性疝6例(14.3%),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3.1±0.5)分和(1.5±0.6)分,发生阴囊(阴唇)肿胀分别为5例(15.6%)和1例(2.4%),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0±1.5)d和(2.5±1.4)d,术后1年复发分别为3例(9.4%)和0例,上述5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采用体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加脐内侧襞瓣片覆盖加强内环口腹膜薄弱区治疗儿童巨大型腹股沟斜疝,并发症少,可避免或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腹股沟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小儿腹股沟斜疝48例,鞘膜积液38例,经腹股沟区小切口行手术治疗。结果:本手术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省时,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本手术方法较其它传统方法有较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鉴于多倍体育种在杨树良种选育方面的优势,针对配子败育严重的毛白杨作母本杂交困难等问题,根据多年实地观察,选择结实率较高的毛白杨无性系3119、3532、8212为母本,银腺杨雄株YX1为父本,尽可能在雌蕊发育接近可授期时进行雌花枝水培,防止因营养不足而导致杂种胚败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用39和42 ℃高温分别对授粉后4、16、28和52 h的雌花序持续处理2和4 h,并设置未施加高温处理的对照组合,同时同步固定与处理花序状态相同的毛白杨无性系3119的雌花序,组织切片观察统计胚囊发育过程各时期所占比例,以确定毛白杨胚囊染色体加倍与胚囊发育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各处理共获得458株毛白杨杂种三倍体,其中毛白杨3119×银腺杨组合共获得211株杂种三倍体,平均三倍体得率为57.97%;毛白杨3532×银腺杨组合共获得230株杂种三倍体,平均三倍体得率为65.71%;毛白杨8212×银腺杨组合共获得17株杂种三倍体,平均三倍体得率为70.83%,对照组合未获得杂种三倍体。从染色体加倍有效处理时期看,毛白杨3119雌花序在授粉后4~64 h均处于胚囊发育的3次有丝分裂内,不同花序间以及同一花序不同胚珠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同步性,证明高温加倍获得的毛白杨×银腺杨杂种三倍体来源于胚囊染色体加倍;而从染色体加倍的处理温度和持续处理时间看,39、42 ℃的处理温度和2、4 h的处理持续时间均适宜于毛白杨胚囊染色体加倍,不同处理温度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之间并无太大差异。对杂种后代生长性状观察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的三倍体株高和地径平均值普遍高于二倍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是一种高效获得杨树杂种三倍体的方法,对于毛白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B ac-to-B 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JS株VP 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eB acm id-VP 2蛋白,建立抗IBDV血清抗体的间接EL ISA检测方法,研究IBDV VP 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该方法与进口试剂盒平行检测对比试验显示,其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0.9%;对VP 2亚单位疫苗免疫的血清样本的8次重复检测,变异系数小于4%,表明该检测方法对VP 2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评价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以鸡源鲍氏志贺氏茵菌体提取的脂多糖(LPS)成分作为检测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免抗鸡IgG抗体为第二抗体,以TMB为显色剂,成功建立了检测鸡源鲍氏志贺氏茵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间接ELISA反应条件的一系列研究,确定了各种最适工作条件:鸡源鲍氏志贺氏茵LPS抗原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5mg·L-1,最适包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抗CD58单克隆抗体,在此基础上建立可用于定量检测山羊血清中CD58含量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方法】以纯化的CD58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CD58单抗,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建立CD58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不同生理时期山羊血清中CD58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筛选出1株稳定分泌抗CD58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G6;玫瑰花环抑制试验和Western-blotting试验表明,制备的细胞株能分泌针对CD58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建立了检测CD58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该方法最适可测范围为10~1000000 ng/mL,理论最低检测限为3.087 ng/mL,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50%和5.22%;用建立的方法检测未发情和发情山羊血清中CD58含量分别为(32.160±3.69)和(35.929±3.08)μg/mL,怀孕山羊血清中CD58含量为(61.564±5.10)μg/mL。【结论】建立了山羊血清中CD58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特异,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不同生理时期山羊血清中CD58含量的检测表明,怀孕山羊血清中CD58含量显著高于未发情和发情山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野毒抗体的方法。【方法】参照已发表的PPV基因组(AY502114.1)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扩增PPV-NS-1基因主要抗原区域,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转化BL21(DE3)表达菌,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以该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经过对间接ELISA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PPV抗体的NS1-ELISA诊断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检测。用建立的PPV NS1-ELISA诊断方法和血凝抑制试验(HI)同时对临床送检的306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比较二者的符合率。【结果】成功扩增了870 bp的NS1基因部分片段,构建了pET30a-NS1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以纯化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猪细小病毒抗体的NS1-ELISA诊断方法。该方法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乙脑病毒(J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等7种常见猪病病毒的阳性血清均不发生反应;该方法检测敏感性为1∶12 800;批内重复性试验和批间重复性试验中样品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5%和10%。PPV NS1-ELISA检测方法与HI的符合率为96.2%。【结论】制备了NS1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PPV NS1-ELISA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为PPV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Development of a recombinant pB602L-based indirect ELISA assay for detecting antibodies against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n pigs 下载免费PDF全文
WANG Peng-fei WANG Ming SHI Zhi-bin SUN Zhen-zhao WEI Li-li LIU Zai-si WANG Shi-da HE Xi-jun WANG Jing-fei 《农业科学学报》2022,21(3):819-825
African swine fever(ASF), caused by th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of domestic and wild pigs. There is no effective vaccine, and th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relies mainly on surveillance and early detection of infected pigs. Previously, serological assays, such as ELISA, have been developed mainly based on recombinant structural viral proteins of ASFV, including p72, p54, and p30. However, the antibodies against these proteins do not provide efficient protection aga... 相似文献
17.
用亲和层析纯化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重组核衣壳蛋白GST-N作为诊断抗原,建立检测PRRS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抗原最佳包被量为每孔400 ng,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待检血清样品的D_(490 nm)≥0.43D_(po■) 0.57D_(neg)判为阳性,反之判为阴性。对采自14个猪场的364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PRRS阳性率为51.4%,略高于HerdChek ELISA的阳性检出率49.7%。与HerdChek ELISA相比,间接ELISA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1.3%,总符合率为92.9%,Youden指数为0.86。同时还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批间和批内重复性,并且不与猪瘟、猪伪狂犬病等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该方法的成功建立将为我国PRRS的防制工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A. N. Zelenov I. V. Kondykov N. V. Shelepina T. N. Suchkova N. N. Sulimova 《Russian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0(4):244-248
To produce biodegradable polymers and dietary food, the concept of the selection of pea plant for a high content of amylose in the starch of seeds was developed.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high-amylose varieties and specific indicators for selection were determined. The sources and donors of economically valuable signs were displayed, and the first in Russia variety of a new type—the Amior—was created. For dietetic therapy, the authors developed the recip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functional grades of bread and macaroni with the addition of an enzyme-resistant starch. 相似文献
19.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主效抽穗期QT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日本晴/明恢63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筛选到1个抽穗期分离家系BC3F2,调查该家系327个单株,发现单株抽穗期呈明显双峰分布,晚抽穗和早抽穗单株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表明抽穗期受1个主效QTL qHd-3控制.利用极端集团混合法筛选到标记RM416在2个DNA混合池中有多态性,单因子方差分析证明了标记RM416和qHd-3连锁.在引物RM416附近20 cM继续筛选多态性标记,对BC3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局部连锁图.通过QTL分析,qHd-3被定位在IDL01-RM5995,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3 cM 和1.5 cM,它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62.9%.在同一区间内还检测到控制每穗颖花数微效QTL qSpp-3和分蘖数微效QTL qTn-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挖掘与穗长相关的新基因,为水稻穗长调控的遗传机理研究及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2个优良亲本‘ZP37’和‘R8605’及其杂交衍生的208个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作图群体,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高密度连锁图谱对3个不同环境下的穗长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进行定位,同时分析它们的聚合效应。【结果】共检测到11个穗长QTL,分别分布在第3、4、7、8、9和12号染色体上,其似然函数比对数值(Log of odds,LOD)介于3.07~12.87之间,贡献率在2.17%~10.94%之间,有7个QTL是新位点,其余4个QTL位点与已报道的穗长基因和QTL位置重叠或相近。在2个不同环境下重复检测到4个稳定的QTL位点;对聚合了不同数量穗长QTL株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QTL表现出累加效应,QTL数量的增加能显著增加水稻穗长。【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水稻穗长QTL的克隆和功能解析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