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樗蚕在安徽省每年发生2~3代,而淮河以北均2代为主,极少发生3代。成虫羽化高峰为0~3时,群体羽化期长达40d,羽化率为6122%。每雌产卵数量约为276±505粒,遗腹卵142±511粒,雌成虫寿命4~10d,雄成虫寿命2~3d。卵期为8~9d,幼虫孵化高峰时刻为6~8时,孵化率高于95%,幼虫一般5龄,其全历期约30d。  相似文献   

2.
对柽柳卷叶蛾Leaftier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柽柳卷叶蛾内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柽柳新梢的幼芽和幼叶。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成虫寿命7~8天,雄虫寿命较雌虫短1~2天,卵的历期8天,蛹期7~9天,个别生境下可达13~15天,幼虫活动活泼,触动后有倒退的习性,老龄幼虫有相残性,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受惊扰时有很强的飞翔能力。  相似文献   

3.
波纹杂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杂毛虫属。危害马尾松、栎类、油茶等幼林。在湖南溆浦,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林间枯枝落叶层中或地面上越冬;幼虫出现在三月下旬至九月中旬;老熟幼虫结茧前2—3天停食,在潮湿山洼化蛹;蛹期41—49天;成虫羽化多在晴天进行,羽化时刻为21—22时。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产卵,每一雌虫的产卵量为62—404粒,平均243粒。雌虫寿命4—12天,平均8天;雄虫寿命4—10天,平均7.5天。  相似文献   

4.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毒蛾为多种林木和果树的主要食叶害虫,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卵越冬,越冬卵历期约9个月,第二代卵9天孵化为幼虫。雌幼虫历期;第一代20-25天。第二代23-27天,蛹历期、雌肾第一代4-010天,第二代3-6;雄肾第一代40天,第二代8-10天。成虫寿命:雌成虫4-15天,雄成虫4-5天。卵产在成虫羽化后的茧壳上面。该虫在适宜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滞育现象,用敌敌畏,苦参素、敌杀死  相似文献   

5.
水杉色卷蛾是水杉的一种主要害虫。在湖北省利川县一年发生1代,以初孵幼虫在树干及枝桠的皮下滞育和越冬,滞育期长达9—10个月,到翌年4月上旬幼虫开始恢复活动。幼虫5龄。老熟幼虫在寄主上卷叶化蛹,但在小片被害严重的幼林中,亦发现少数老熟幼虫可吐丝下到地面的杂草上卷叶化蛹。蛹期9.5—1.5天。雌蛾羽化后1—2天即可产卵,卵一般3—6粒重叠堆产于叶片的背面,少数为单粒散产,最多可12粒堆产在一起。雄蛾寿命3.5—7天,雌蛾寿命5—125天。卵期7.5—12天。室内试验表明,对幼虫喷杀螟松、乐果、溴氰菊酯、杀灭菊酯、倍硫磷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两色绿刺蛾是竹类重要害虫。在广东广州,年发生一般3代,其中以第1代发生最盛。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卵成块产于叶背,5~7天孵化。幼虫一般8龄,少数9龄。历期33~37天。蛹期23~29天。成虫寿命4~9天。天敌有中黄猎蝽、姬蜂、绒茧蜂及核多角体病毒。对2~3龄幼虫喷洒90%敌百虫晶体10,000倍,80%敌敌畏乳剂5,000倍,75%辛硫磷乳剂500,000倍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橙斑白条天牛是油桐树上的1种重要害虫。该虫在河南汝阳3 a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一般1头雌虫1代产卵3~7次,每次产卵2~5粒。9月上旬停食死亡。其寿命为300 d左右。幼虫卵经5~8 d孵化为幼虫,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该天牛成虫、幼虫同时危害油桐,以幼虫蛀干危害最严重。成虫啃食1~3 a生枝条的皮,甚至咬断枝条。用40%氧化乐果乳油1︰1倍液涂干防治效果最为理想,对1~2龄幼虫和成虫杀伤力达100%,对3龄以上幼虫杀伤力达96%左右。  相似文献   

8.
榆举肢透翅蛾主要为害榆树,已知分布陕西、宁夏,两年1代,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中旬成虫出现,7月底至8月上旬达盛期,初孵幼虫于7月下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成虫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卵单粒散产,卵期13—19天。成虫寿命1—8天,雌虫平均3.3—4.4天,雄虫平均2.3—3天,雌雄性比1∶0.77—1。  相似文献   

9.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na)是榕属(Ficus)植物的重要害虫,在广州地区每年发生6代。在室温条件下(25—27℃)。卵、幼虫、蛹、成虫的历期分别为3~4d、12~15d、3~5d、和3~5d;雌虫产卵量约为30-400粒/雌。平均产卵量约为200粒/雌;种群数量一年有两个发生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5月和9~10月。  相似文献   

10.
榆紫叶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通辽地区榆紫叶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幼虫期为5龄。在15~20℃变温条件下,卵期为8天;在19-26℃变温条件下,幼虫期为18.5天。雌成虫在19~26℃变温条件下,1次产卵平均为19.46粒,1年可产卵678粒,卵的孵化率为98.06%。  相似文献   

11.
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肩星天牛,吉林省过去无分布记录,但1987年,在长春市猖獗成灾。该虫一年发生一代,少数二年一代。以幼虫和卵在树皮下及枝、干内越冬。预蛹约20天,蛹期约20天。平均每雌产卵30粒左右,雌虫寿命40天,雄虫寿命20天。卵期约12天,孵化率约50%。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花粉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马尾松花粉重要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印度谷螟在浙江省富阳市1年发生5代,以成熟幼虫散居包装箱、家具、室内墙角等缝隙和纸张等堆积物间越冬。成虫、幼虫行动极其敏捷,能迅速从存贮被害物的器物空隙中溜飞、爬离,扩散蔓延能力较强。越冬代成虫羽化呈现次高峰期、主高峰期两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12—13日和22—23日。第1、2、3和4代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分别为7月3—4日、7月28—29日、8月27—29日和10月5—6日。雌、雄成虫平均交配时间为75.8 min·次-1。交配当天,雌成虫即可产卵,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128粒。成虫平均寿命8.0天,雌雄性比为1.0︰1.2。卵平均历期为4.9天。成熟幼虫平均爬行速度为25.2 cm·min-1,直线型爬行占总虫数的62.5%。每头幼虫平均取食花粉片的质量为0.055 g。幼虫食物缺乏或成熟时,迁移寻觅新食源或隐蔽场所化蛹。蛹平均历期为9.9天。  相似文献   

13.
黄带犀猎蝽在广州室内饲养年发生2代,以4~5龄若虫于杂草丛生的石块、土块下或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卵成块,12.5~16.5天孵化。若虫5龄,历期48.0~223.5天。成虫羽化后5.0~12.5天交配,交配后11.5~25.5天产卵。成虫寿命一般在36.0天以上。若虫和成虫有较强的耐饥力,在缺少猎物时3~5龄若虫和成虫寿命分别为8.9~13.2天和17.3~20.2天。室内外捕食试验表明:对马尾松毛虫、纵带球须刺蛾、丽绿刺蛾、细皮夜蛾和竹斑蛾幼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枣食芽象(虫甲)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其又名枣飞象、小灰象(虫甲),俗名灰虎,属鞘翅目象(虫甲)科。该虫在吴堡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4月上旬开始羽化(平均气温10℃左右),4月15日田间出现成虫,4月下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寿命为20~30天,4月25日发现成虫交尾。5月12日幼虫开始落地入土。成虫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气温较高时最活跃,在树干上来回爬行取食  相似文献   

15.
埃及柽麦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及柽麦蛾在新疆 1年发生 3代 ,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寿命平均 6~ 7天。卵散产 ,卵期 7天 ,幼虫共有 5龄 ,各龄幼虫变化较大。埃及柽麦蛾的幼虫有粘叶形成丝巢的习性 ,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油松,同时还危害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等。该虫以成虫或幼虫在寄主树干基部或根部蛀食韧皮部危害,严重者可造成寄主大面积死亡。该虫初羽化时头部为浅褐色、褐色,个别个体为黑褐色。红脂大小蠹在山西一年发生1代到2代,或2年3代,育历期不整齐,世代重叠。卵历期10天-13天,幼虫历期40在-50天,蛹历期10天-12天,成虫活动期长达几个月。主要以成虫、二龄以上幼虫及老熟幼虫在主,侧根的虫道内或土层中的干基部越冬,偶见以卵、初孵幼虫越冬。翌年3月至5月开始动,越冬代幼虫继续在树根部取食,老熟幼虫补充营养后开始化蛹。越冬代成虫钻出树干扬飞,寻找新的寄主危害。越冬代雌成虫侵入新的寄主后蛀食形成母坑道。雄成虫在侵入孔处发出叫声,雌虫认可后即进入坑道内。在侵入孔处,松指、成虫排出的虫粪、蛀屑形成不规则漏斗状凝脂,初为暗红色发软,后变为褐色发干。雌雄成虫在虫道内交配并把卵产在坑道一侧,或把卵包埋在疏松的虫粪中。幼虫孵化后背向母坑道沿韧皮部取食危害,形成共同坑道,虫粪排在坑道内。幼虫老熟后在坑道外侧边缘形成单独的蛹室,后羽化为成虫。在气温较高地区,子代成虫扬飞继续侵染新的寄主。部分成虫会在原危害的根部交配产卵继续危害。越冬代幼虫及老熟幼虫化蛹、羽化后,  相似文献   

17.
白刺萤叶蝉以幼虫及成虫取食白刺叶部。一年2代,以幼虫在沙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始见,第一、二代成虫分别于6月中旬、8月下旬出现,9月下旬成虫开始越冬。成虫有多次交尾、产卵习性。寿命15—25天,卯期5—10天。卵期啮小蜂寄生率较高。大发生时,用有机磷化学药剂进行超低量喷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田间采集老熟幼虫或蛹,在室内分时段观测杨扇舟蛾成虫羽化、交尾和产卵规律.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在河北沧州地区1 a发生4代,个别5代.成虫主要在傍晚羽化,雄虫羽化高峰出现在15:00-18:00,雌虫在18:00-21:00,单体成虫羽化需13~28 min.雌虫自羽化至初次交尾时间为34.82~54.62 h,成虫交尾起始时间在04:00-05:00,交尾结束时间在19:01-20:00,整个交尾持续时间15.4~16.17 h.雌雄成虫均可进行2次交尾,交尾高峰期和羽化高峰期相差7~11 h.成虫羽化后多在第2和第3天交尾,7日龄以后雌虫不再释放性信息素与雄虫交尾.雌虫交尾后大多当晚或第2天晚上产卵,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4:00,产卵方式为块产,个别单产.单个卵块平均卵量50~80粒,卵块单层平铺,总卵量220~420粒.雌虫可孤雌产卵,但卵不能孵化.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对红棕象甲生物学特性和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表明在26℃、RH80%、寄主食料华盛顿棕榈饲养条件下,红棕象甲世代历期平均114.77d,最短87.00d、最长166.00d,其中卵期平均3.50d,幼虫期平均36.68d,结茧到产卵前历期平均29.96d。幼虫以8龄为主,1~2龄幼虫的体重小于0.01g,头壳宽短于1.0mm,3龄后幼虫体重、头壳宽度、体长和体宽开始增加,8龄时幼虫平均体重为3.36g,头壳宽度6.0mm。成虫雌雄性比1.78:1,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成虫寿命,在无补充营养时,雌雄成虫寿命只有7.00d左右,而在补充营养后,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可分别达130.00d和244.00d。雌虫产卵量最大376粒,最小89粒,平均216粒。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摸清了汉刺蛾Hampsonella dentata(Hampson)在邢台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年生活史和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概况。汉刺蛾在邢台地区1 a发生1代,主要寄主为板栗、核桃和柞树,幼虫是危害的唯一虫态。汉刺蛾幼虫始现7月末至8月上旬,危害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完全饥饿状态下能持续存活8 d,8月中旬为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成虫夜晚活动白天静伏,飞翔能力较弱。成虫夜间羽化,交尾出现在凌晨,持续13~16 h。产卵多在夜间,产卵期2~4 d,以3 d居多,成虫寿命为5~9 d。雄虫比雌虫寿命短1 d左右。卵多散产在叶背,发育历期6~8 d。老熟幼虫下树结茧化蛹越冬。汉刺蛾雌雄性比为1∶12左右;虫口密度阴坡高于阳坡,坡底高于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