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规范管理对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定期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161例为观察组,接受GDM规范管理;定期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142例为对照组,仅行常规产科高危门诊产检,对比2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发生率及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进行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患者是否终止妊娠。方法:对97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是否行规范抗梅毒治疗,分为三组:孕早中期治疗组(A组,33例):孕满24周之前治疗;孕晚期治疗组(B组,26例):孕25周开始治疗;未治疗组(C组,38例);比较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未治疗组三组早产发生率分别是6.1%、26.9%、21.1%,死胎流产发生率分别是3.0%、19.2%、42.1%,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分别是39.4%、65.4%、76.3%,围产儿病死率分别是3.0%、19.2%、44.7%,低体重儿发生率分别是6.1%、26.9%、31.6%。A组与C组比较:早产发生无显著差异,其他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只在足月产和围产儿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死胎流产及围产儿死亡无显著差异,其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中期有效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的关键,如能使梅毒在妊娠早期即能得到有效的诊治,可不主张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指导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寻求适应基层医院孕期营养管理的模式。方法对362例孕妇(实验组)采用孕期营养指导管理,随机抽样选取同期在我院建册产检分娩但不参加营养管理的孕妇36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贫血、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和新生儿畸形或死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孕期营养管理模式可改善妊娠结局,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治疗方法及围生结局.方法 对在本院分娩的36例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孕<24周诊断并规范抗梅毒治疗的24例为A组,孕≥24周诊断并规范抗梅毒治疗的12例为B组,比较两组的死胎、早产、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病死率.结果 36例中一期梅毒1例,隐性梅毒35例;A组无死胎及新生儿死亡,B组的死胎、新生儿病死率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早产、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0%和16.7%,明显低于B组的33.3%和66.7%(P<0.01).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对所有孕妇均应在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梅毒筛查;早发现及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妇体内硒元素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1—2021-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到院产检的51例正常妊娠期女性为对照组,观察2组孕妇不同阶段硒元素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硒元素水平[(6.11±0.28)μmol·L-1、(5.41±0.25)μmol·L-1、(5.01±0.19)μmol·L-1]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6.98±0.32)μmol·L-1、(6.43±0.44)μmol·L-1、(6.32±0.26)μmol·L-1](P均<0.05);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13.72%)明显高于对照组(1.96%)(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5.69%)明显高于对照组(3.92%)(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疾病孕妇血清硒元素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升高,可能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孕期干预对肥胖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孕前或早孕体重指数≥28的120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同时选择体重指数19.8~23.9的孕妇60例设为空白组。实验组接受孕期干预及定期产前检查;对照组和空白组仅接受定期产前检查,比较3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助产、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在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助产、巨大儿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干预可明显降低肥胖孕妇妊娠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胎盘ABCB4表达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孕妇妊娠结局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0例ICP孕妇为实验组,同期60例产检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提取2组产妇分娩后胎盘组织,分析胎盘ABCB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2组产妇妊娠结局。结果 实验组胎盘组织内ABCB4 mRNA水平(7.58±1.65)低于对照组(26.35±3.54)(P<0.05),ABCB4蛋白阳性表达率(53.33%)低于对照组(95%)(P<0.05)。实验组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P孕妇胎盘ABCB4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呈低表达,胎盘ABCB4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妊娠结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及酚妥拉明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2组孕妇均常规给予硫酸镁静滴治疗,观察组孕妇在硫酸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及酚妥拉明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缩乏力、新生窒息、窘迫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疗法可有效稳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压,疗效显著,并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因胎膜早破而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120孕妇及其围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早产率为10.0%,感染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8%和12.9%。结论对胎膜早破者应积极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7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0例给予常规的产前检查及护理;干预组187例除常规的检查护理外,再给予个体化的健教指导、定期监测追踪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等护理措施干预,分析两组孕妇的并发症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干预组(P0.01)。结论: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对妊娠糖期尿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教育、早治疗,建立跟踪随访机制,开办健教课堂,帮助孕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健康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糖尿病1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5月至2008年5月门诊孕检发现126例GDM患者的诊治方法、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9659例孕妇中诊断GDM126例,发病率1.3%。经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无围产儿死亡。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加强健康教育和筛查,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好,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809例高龄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高龄妊娠的结局。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分娩的单胎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高龄组(≥35岁)和非高龄组(<35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儿、胎死宫内、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高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1),两组的围生儿结局则无明显差别。结论高龄妊娠为一高危因素,其合并症及并发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对轻型胎盘早剥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20例胎盘剥离面积1/3的孕妇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保守组及非保守组,保守组孕妇行保守治疗,非保守组孕妇立即终止妊娠,对比2组孕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保守组分娩孕周明显高于非保守组(P0.05),保守组自然分娩率高于非保守组,剖宫产率低于非保守组(P0.05);2组DIC、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新生儿死亡率低于非保守组(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3分、4~7分及≥8分分布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守治疗可延长轻型胎盘早剥孕妇孕周,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延续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97例定期正常孕检、分娩且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延续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延续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联合饮食指导。观察干预前及预产期时(干预后)后患者血压情况并对比2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干预前2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BP、DBP较干预前下降(P<0.05),延续护理组SBP、DBP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延续护理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可改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异常状态,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阴道病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及其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细菌性阴道病(BV)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及其治疗研究.方法选择孕期在28~36周的孕妇224例,其中诊断为BV者149例,然后将149例随机分为2组,(1)治疗组(n=78),采用红霉素0.5 g,每日2次,连服7 d,并加用灭滴灵0.2 g,每日 3次,连服 7 d.(2)安慰剂组(n=71),用糖钙片,每日3次,每次1片,连服7 d.另选无BV75例作为早产发生率的对照组.然后追踪观察3组发生早产的病例数.结果(1)治疗组78例,发生早产20例,发生率为25.6%.(2)安慰剂组71例,发生早产31例,发生率为43.7%.(3)无BV对照组75例,发生早产4例,发生率为5.3%,(经统计学检测(1)vs (2),P<0.05(2)vs(3),P<0.01).检出阴道致病菌有淋病12例(发生早产8例,占66.7%),加德纳菌39例(发生早产19例,占48.7%),嗜血杆菌49例(发生早产20例,占40.8%),霉菌等76例(发生早产4例,占5.3%).结论孕妇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者,发生早产率高于无BV者,但经治疗后可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双胎妊娠并发早产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分析82例双胎妊娠并发早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双胎妊娠并发早产在不同孕周时,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两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先露为臀位的双胎妊娠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胎妊娠早产的发生率高,如第一胎儿为头位宜阴道分娩,第一胎儿为臀位应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作好新生儿的复苏及对早产婴的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羊膜腔灌注术在早产胎膜早破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术(AI)在产科胎膜早破致早产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选择无穿刺禁忌证的≥28周,且<35周的胎膜早破致羊水过少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I)21例,对照组19例。AI组在未临产前经B超介导下经腹行羊膜腔穿刺置管注入林格氏液,每天300~500mL,观察两组之间对胎儿预后、分娩结局的结果。结果:AI组与对照组对胎儿预后及产程、分娩结局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AI方法简单,安全系数大,效果肯定,是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一日门诊管理模式对孕妇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分娩且资料完整的1 914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GDM一日门诊管理模式干预的739例为观察组,采用GDM传统管理干预的1 175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的血糖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新生儿正常体质量的出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巨大胎和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两组妊高症、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早产儿、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一日门诊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孕妇血糖,降低巨大胎及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龄妊娠的妊娠结局及改善高龄妊娠母胎预后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至2010年分娩的2 226例年龄≥35岁孕妇(高龄组)的妊娠结局,并与同期分娩的年龄≤34岁2 226例孕妇(非高龄组)作比较.结果 高龄组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均多于非高龄组(P...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HB sA 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PBM C HB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114例孕妇和新生儿PBM C涂片中HBV DNA。结果:114例HB sA 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PBM C 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28.07%(32/114)和32.46%(37/114);HB sA g阳性孕妇与其新生儿之间的PBM C HBV感染存在一致性(K app a=0.52,P<0.01)。结论:证实HB sA g阳性孕妇与其新生儿之间的PBM C HBV感染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