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乐平 《茶业通报》2007,29(2):81-82
黄山区是全国十大名茶中的黄山毛峰主产地和太平猴魁唯一产地。近几年来,通过实施茶业富民工程,强力推进生态基地、品牌宣传、科技进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茶业经济迅速发展,名茶资源优势日益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茶业发展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是因三峡大坝的兴建蓄水而形成的三峡水库及周边的一定区域。对库区的环境和经济会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库区茶业发展带来百年难逢的机遇。如何顺应库区经济发展规律,抢抓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1三峡库区茶业发展的机遇1·1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为库区兴办各种高起点,高标准的茶叶基地和茶业企业提供有利条件。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约632Km',规划迁移人口为113·18万人。百万移民,是三峡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做好移民工作,是关系三峡工程进展和成功的关键,要坚持开发性移…  相似文献   

3.
正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全县人口四十万,涉茶人口二十万。该县始终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倾力主打岳西翠兰品牌,坚持"两品三化"(品质、品牌、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战略,大力发展"五型"(生态型、文化型、龙头型、现代型、网络型)茶业经济,全力做大做强茶产业。1岳西茶叶概况1.1茶业基本情况全县现有茶园1万余hm2,2013年茶叶产量4100t,产值6.86亿元。茶业已成为该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以家庭土地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线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解决了温饱难题。但单家独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发展现代茶业出现了矛盾。因此,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连续第六年将落脚点锁定三农,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新的任务。本文通过对茶叶大户以不同形式流转农民土地,发展茶叶生产的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皖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皖垦茶业集团)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产业化分工和区域化合作趋势明显的前提下,践行安徽农垦集团公司提出的"集团化、产业化、区域化"的发展战略,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模式,于2010年初在皖南垦区各茶场的基础上组建的,为安徽农垦的六大产业集团之一。皖垦茶业集团辖志祥农业、绿魁投资、资产运营等三个专业公司及十字铺、敬亭山、祠山岗、九连山等四个国有茶场,参与省级十字经济开发区建设,拥有两大全国知名品牌:"敬亭绿雪"茶叶和"青草湖"黄酒。  相似文献   

6.
感受安溪茶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贤葆 《茶业通报》2004,26(3):102-104
2003年10月舒城县县委、县政府组织11个重点产茶乡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赴福建安溪县考察茶叶生产,笔者随行亲身感受了安溪茶业,亦有一些启示。1名不虚传的安溪茶业安溪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称,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茶业是安溪最大的特色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走进安溪茶乡,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一层层梯式茶园犹如青翠的缎带尽收眼底,茶庄、茶楼、茶馆更是鳞次栉比。全县106万人口中,有半数以上农户吃茶叶饭,70万左右的人口以茶为生,或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安溪现有茶园总面积达2万hm2,茶叶总产量3万t,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  相似文献   

7.
池州市茶业发展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池州市茶业现状和茶叶发展条件,结合近几年我市茶叶生产经验,对池州茶业发展作出的五年规划。文中提出了总的发展目标,阐明了未来五年当地茶业的主攻方向、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12,(3):111-113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茶业经济是中国茶叶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秦汉茶业经济发展体现在茶业文献面世,茶区扩大,名茶产生,茶叶市场出现等方面。江南、东南沿海、巴蜀和荆楚、云贵等地茶叶产区的拓展及其茶叶市场的发展,表明三国两晋茶业经济有所进步。至南北朝时期,江淮和江浙沿海一带的茶业得到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快贵州茶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经济学服务于茶产业出发,阐述贵州茶业发展的栽培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从技术、市场、茶叶需求、发展战略方面进行认识,分析了贵州茶产业出现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为贵州茶业今后几年拟进行的跨越式发展,寻求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一是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二是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茶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形成开放系统加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五是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六是依靠科技。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入世后中国茶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茶业生产现状,我国茶业与世界差距分析入手,探讨了入世后我国茶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茶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曾令湘  蔡烈伟 《茶业通报》2006,28(4):148-150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之乡,全县现有茶园8000hm2,年产干茶4600t茶叶农业产值1.3亿元,茶叶税收达到34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0%。在农业劳动力中,有1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茶业是五峰经济的支柱,也是五峰农民走向富裕的根本。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与完善,五峰茶业迅猛发展,形成了政府增税、企业增效、茶农增收的良好局面。五峰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和茶农都投入了大量精力,是全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精心打造出的经济热点。在这一热点中,茶农的增收与茶业龙头企业的成长有着必然的联系。为探究其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学芝 《贵州茶叶》2007,35(2):35-36,40
通过对石阡县茶业资源的调查得到:石阡拥有丰富的茶业资源,但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得不到充分使用,致使石阡茶业发展水平不高,难以发挥石阡茶业的比较优势,制约了石阡县茶区人民的收入。因此,合理利用石阡县茶业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使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加快石阡县茶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袁先安 《茶业通报》2006,28(2):56-59
为推动舒城茶叶产业发展,振兴舒城茶业,在省农委和安农大的建议下,10月17日到10月22日,县委副书记沙际涛、县茶业协会会长胡胜祥带领农委、财政局、扶贫办、库区办、农机局、茶办、茶协等单位负责人,一行共11人,笔者随同,赴山东省参观学习茶业发展典型经验,先后考察了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日照碧波茶厂、日照云翠茶厂、巨峰镇万亩茶叶示范基地、薄家口千亩大棚茶示范园、青岛崂山晓望茶叶公司、崂山茶博物馆、茗香园等地。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对山东省发展茶业的理念、措施有了较深的了解,感触颇深。1山东茶业基本情况山东属于我国北方茶区,茶业…  相似文献   

14.
对泰顺茶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当前茶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泰顺茶业产业化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大力开拓市场、培育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茶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江平 《茶业通报》1995,17(4):1-2
池州茶业发展战略刍议江平(池州地区茶业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茶叶是池州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是开发性农业的重点,是出口创汇的拳头商品。所以,池州行署十分重视茶业的发展,集注着茶业深层开发和综合发展之战略。一、池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唐应芬  汪梦 《茶业通报》2021,43(3):112-114
霍山县在茶产业发展上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优化供给侧结构,加快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茶业成为霍山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县茶农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茶叶,是茶农"聚宝盆"、 "摇钱树",是茶农致富的好帮手.笔者介绍了霍山县茶产业践行绿色发展的基本做法及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9月5~7日的"2008.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上,以西部茶海集团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寸心草有机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贵州茶叶企业及其优异产品亮相,充分显示了贵州茶业  相似文献   

18.
许乃新 《茶业通报》2002,24(3):14-16
茶业是黄山市财政收入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全市现有茶园56667hm2,年产干茶1.62万t,年创产值2.5亿元。其中名优茶4200t,占茶叶总产量的26%,产值1.5亿元,占总产值的60%。黄山市有上百万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其中直接得益于茶业的茶农就有70多万人。由此可见,茶业对黄山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持续地发展黄山茶业,牵涉到方方面面。其中,解决茶业结构性失衡问题,是个关键。1黄山茶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黄山茶业在发展进程中,多年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分析了安徽茶业发展速度、名优茶品牌整合、无公害茶叶生产及茶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旨在促进安徽茶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段建真 《茶业通报》2007,29(1):9-11
安徽省茶业学会成立于1956年秋,由原安徽农学院茶业系主任、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等筹备,经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至今,已经历了五十春秋,会员人数由成立之初的80人,发展成拥有800余名会员的学会,在安徽省茶产业的各个领域都有学会会员。五十年来全体会员在理事会的带领下,他(她)们为安徽茶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老一辈茶业科技工作者为此奉献了一生,孜孜不倦,年青一代又人才辈出,为茶业科技进步、奋斗不息。这种为事业发展而永远传承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与行为,值得我们永志不忘。学会成立之始其宗旨就是:“为茶业科技发展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