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在绒山羊绒毛生长不同阶段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非产绒期和产绒期辽宁绒山羊皮肤中IGF-1和IGF-1R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皮肤中IGF-1和IGF-1R mRNA的表达量在产绒期均极显著高于非产绒期(P<0.01),产绒期IGF-1、IGF-1R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非产绒期的8.30倍和7.49倍。说明IGF-1和IGF-1R基因可能与山羊绒周期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622-1626
从miRNA这类新的调控水平出发,在Solexa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以毛囊发育不同阶段的绒山羊皮肤组织为研究对象,针对绒山羊不同发育阶段皮肤组织差异表达的miR-let7a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筛选与毛囊发育相关靶基因IGF-1R,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let7a、IGF-1R在绒山羊毛囊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miR-let7a与其靶基因IGF-1R在绒山羊毛囊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存在表达差异;miR-let7a在绒山羊生长期中的表达较退行期的弱,而其靶基因IGF-1R在绒山羊生长期中的表达较退行期的强,其表达量正好相反,从而进一步证实了IGF-1R为miR-let7a的靶基因,同时也为后期人工调控绒山羊的毛囊发育及提高绒山羊毛发产量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3.
辽宁绒山羊是全世界公认的高产绒量的绒山羊品种之一,其皮肤次级毛囊是山羊绒生长的"发源地"。在次级毛囊周期性发育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_2)基因对其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检测BMP_2基因mRNA在成年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不同时期(兴盛前期、兴盛期、退行期和休止期)表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BMP_2基因mRNA在不同时期的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时期1表达量达到最高,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在时期3有一个小的上升趋势,且相邻时期之间(时期2和时期3,时期3和时期4)表达量几乎没有差异(P 0. 05),但时期1和时期2,时期1和时期3之间表达量差异显著(P 0. 05)。其中时期1和时期4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 0. 01),而时期2和时期4之间表达量几乎没有差异(P 0. 05)。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4,(6):1005-1011
为了研究卵巢摘除对布尔山羊杂种母羊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g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receptor,IGF-1R)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将体质量相近的5月龄布尔山羊杂种母羊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试验开始时摘除处理组母羊的卵巢,对照组不摘除。饲养50d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肾周脂肪中IGF-1和IGF-1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卵巢摘除后母羊背最长肌和肝脏组织中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6.19倍和6.01倍(P<0.01);IGF-1R基因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1.86倍和9.96倍(P<0.01)。处理组母羊股二头肌中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IGF-1R基因是对照组的4.86倍,且差异显著(P<0.05)。在肾周脂肪组织中,处理组母羊IGF-1基因和IGF-1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卵巢摘除可以上调背最长肌和肝脏中IGF-I和IGF-IR基因的表达以及股二头肌中IGF-I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BMP-2基因在常年长绒型和季节长绒型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β-actin基因作内标基因,分析了BMP-2 mRNA在季节与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量,结果发现在常年长绒型和季节长绒型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BMP-2 mRNA的表达量常年长绒型略高于季节长绒型(P=0.079)。  相似文献   

6.
为初步探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山羊绒周期性再生及着色过程,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游基因β-catenin、Lef1/Tcf3及该通路拮抗基因Dkk1mRNA在白色绒山羊绒毛生长不同时期及黑、白色绒山羊绒毛生长旺盛期时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上述通路中β-catenin、Lef1/Tcf3基因mRNA在白色绒山羊不同时期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明显变化规律即生长前期缓慢上调,旺盛期时表达量最高,生长后期及退行期逐渐下调,休止期表达量最低;Dkk1基因mRNA在白色绒山羊不同时期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则无明显规律性。上述各基因mRNA在黑、白色绒山羊生长旺盛期时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山羊绒周期性再生过程,但该通路并不涉及生长旺盛期时绒毛的着色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绵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生长激素(GH)分泌及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为科学配置肉羊饲料及研究肉羊生长发育提供基础。选择6月龄体重相近的多胎萨福克公羔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低蛋白日粮、中蛋白日粮和高蛋白日粮)。采用ELISA方法和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日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30、60、90和120d)羔羊外周血中IGF-1、GH浓度和皮肤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绵羊平均日增重、外周血中IGF-1和GH的浓度以及皮肤组织IGF-1基因的表达丰度,而未显著影响GH基因的表达丰度。结果提示,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绵羊生长发育快,外周血中IGF-1浓度增加,GH浓度降低,IGF-1基因表达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探讨IGF-2及IGF-1R蛋白质在子宫蓄脓的表达及与子宫蓄脓发病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5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19例子宫蓄脓(试验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GF-2及IGF-1R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一致,IGF-2和IGF-1R在蓄脓子宫组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子宫(P<0.01)。对子宫蓄脓组中IGF-1R与IGF-2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组化结果表明IGF-1R与IGF-2之间低度相关(=0.42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IGF-1R与IGF-2之间高度相关(=0.927)。结果提示,IGF-2阳性表达上调及IGF-1R的异常高表达,在子宫蓄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9日龄黄羽雌性肉鸡1 000只随机分为A、B、C、D 4个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在A、B、C、D组的日粮中分别添加剂量为0、80、120、160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饲养期84 d。观察GSH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T3、T4水平以及组织IGF-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GSH的鸡只血中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2)添加GSH的鸡只平均体质量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A组,其中B组显著高于A组;(3)添加GSH的鸡只血中IGF-1水平显著高于A组,血中T3水平明显升高,T4水平有升高趋势;(4)各试验组肝脏IGF-1 mRNA的表达水平有所增高,但不明显。35d时,C组胸肌组织的IGF-1 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高于A组。结果提示,肉鸡饲粮中添加GSH可增强肝脏IGF-1的分泌和肌肉组织IGF-1 mRNA的表达,血中IGF-1水平升高,而促进鸡只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49-1552
以梅花鹿茸角为研究对象,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鹿茸软骨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表达的影响。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分别添加IGF-1重组蛋白、IGF-1受体抑制剂(PQ401)和IGF-1重组蛋白,同时构建IGF-1过表达载体并合成siRNA,转染鹿茸软骨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去分化标志分子ColⅠ表达的变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添加IGF-1重组蛋白后,随着时间的增加,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逐渐下降,添加PQ401后,IGF-1抑制ColⅠmRNA表达的作用减弱;转染IGF-1过表达载体后,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转染IGF-1siRNA后其表达量则显著升高。结果表明,IGF-1可能在鹿茸软骨细胞去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GNRHR、IGF-1基因对文昌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控制文昌鸡繁殖性状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GNR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GF-1)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GNRHR基因和IGF-1基因在文昌鸡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同时对这2个基因与文昌鸡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NRHR基因内含子1的537bp位置有C→T碱基的变异,在文昌鸡中检测到AA、Aa、aa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69,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1;在IGF-1基因5′非翻译区(5′UTR)发现C→T碱基的变异,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PstⅠ识别位点,经PCR-RFLP分析,在文昌鸡中检测到BB、Bb、bb3种基因型,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5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47。对其基因型与所检测个体相应的繁殖性状采用GLM分析进行遗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GNRHR基因对300日龄产蛋数、4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显性作用),IGF-1基因对3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加性作用)。因此,推测GNRHR基因和IGF-1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并且能够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用于对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固定。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构建绵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并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最终获得稳定表达红色荧光并可用于核移植的转基因细胞克隆.通过RT-PCR方法获得IGF-1 cDNA,其与KAP6-1基因启动子片段以及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元件连接构成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大小7.4 kb).以组织块贴附法分离和培养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外源性表达载体以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转染所培养的第2代成纤维细胞,在DMEM/F12+10%FBS、37℃、5%CO2中培养,并添加G418筛选,获得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经PCR法鉴定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在细胞基因组中.通过分析转基因体细胞的生长曲线和染色体核型证明转基因细胞的生长状态良好、各项参数趋于正常.为下一步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转基因克隆绒山羊准备了核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羊养殖数量降低,羊绒产量随之下降,如何通过提高每只山羊的羊绒单产而保持我国羊绒产量的总量不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计划引进2只辽宁绒山羊绒肉兼用型种公羊,杂交改良本地绒山羊,将绒肉兼用型新品系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本地绒山羊,杂种绒山羊通过增加山羊绒生长时间而增加产绒量、通过提高平均日增重而增加产肉性能和缩短绒山羊的出栏时间,以此提高绒山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I荧光染料法,对藏系绵羊皮肤细胞中IGF-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建立了快速检测IGF-1基因表达量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检测出了IGF基因在藏系绵羊皮肤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且表达量有差异。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鉴定了VEGF受体Flt-1、Flk-1和IGF-1受体IGF-1R在绵羊产后脱落胎盘组织上的表达。结果表明:这些受体均在胎盘组织的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上表达,此外,Flt-1和Flk-1还在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Flt-1和Flk-1同时在胎盘上表达可能说明了2个受体之间有协调作用,同时3种受体都可能参与胎盘生长和营养物质运送。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旨在探明绒山羊从绒毛生长前到绒毛生长旺盛期总的催乳素受体(T-PRLR)基因和短型催乳素受体(S-PRLR)基因mRNA在皮肤中表达量的变化,为进一步探明山羊绒毛生长机理奠定基础。实验选用18只年龄、体重相近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其中一组皮下埋植褪黑激素(M T)刺激山羊绒毛提前萌发和降低血液中催乳素(PR L)浓度。mRNA的表达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当中T-PRLR基因mRNA表达量从6—11月呈现逐渐降低的规律,但S-PRLR mRNA相对T-PRLR mRNA表达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本实验结果显示,伴随着绒毛生长速度的改变PRLR基因的可变剪接率也发生了改变,在绒山羊绒毛生长过程中S-PRLR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梳绒方法 产绒山羊的毛被由长的粗毛和短的底层细毛(羊绒)组成,产绒山羊的羊绒1年梳1次.研究表明,山羊绒的生产有其规律性,一般在2月底停止生长,到4月底,绒毛便开始脱离皮肤,从前躯到后躯依次脱落.因此,4月底、5月必须进行梳绒,高寒的牧区稍晚些.  相似文献   

18.
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是以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为主,由多家单位经过近8年时间共同选育出具有常年长绒为特征的辽宁绒山羊新品系,该品系打破了绒山羊季节性长绒的生理特性,因而具有产绒量高、绒纤维长度长的优点.因此,本项目以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对此山羊绒品质进行综合性分析,拟获得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其绒毛纤维的理化指标,以期为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的选育及分类分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试验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了蓝塘猪和长白猪1、27、90、150和180日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1)肝脏中IGF-Ⅰ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表达量均是90日龄时最高;肝脏中则出现品种差异,长白猪180日龄时最高,而蓝塘猪90日龄时最高。(2)肝脏中IGFBP3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IGFBP3基因表达量均是1日龄最高,蓝塘猪1日龄与其它各阶段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1日龄与90、150和180日龄差异显著(P<0.05);肝脏中表达规律出现品种差异,蓝塘猪90日龄时肝脏中表达量最高,且与1、27和150日龄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150日龄最高,各阶段差异不显著。(3)各阶段肝脏中IGF-ⅠR基因表达量变化较大,蓝塘猪90日龄时最高,长白猪27日龄时最高。肌肉中表达规律基本一致,均是出生时最高,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4)3个基因比较,蓝塘猪肝脏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和肌肉中IGF-Ⅰ基因均是9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肌肉中IGF-ⅠR和IGFBP3基因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长白猪肌肉中3个基因表达规律相似,表现出生长前期表达量较高,后期下降的趋势,而肝脏中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日粮硫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及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4只装有瘤胃和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辽宁绒山羊羯羊(2周岁左右),按4×4拉丁方设计,系统研究了4种不同日粮硫水平(0.11%、0.17%、0.23%、0.29%)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硫水平对辽宁绒山羊的产绒性能及羊绒品质影响显著(P0.05);日粮添加硫可显著提高辽宁绒山羊绒生长速度、产绒量、绒长度(P0.05),但对绒的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认为,日粮硫水平为0.23%(N:S为7.39:1)对提高辽宁绒山产绒性能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