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山区磐安县的适应性,有效推广单季杂交晚稻机械化插秧,开展了机械插秧与手插的产量、成本对比试验和不同播种量的产量对比试验,以选出优势种植技术和机插的最佳播种量。  相似文献   

2.
瑞安市水稻机械插秧试验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栽植机械化是目前制约双季稻产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环节,工厂化育秧配套机械插秧技术具有省工节本、增产高效的优点。为了研究本地常规和杂交水稻播种、育秧、移栽等生产环节的适用机型、配套农艺和高产栽培模式,浙江省瑞安市农业机械总站成立了栽植机械化技术课题组,和温州市农科院合作,在 1999~ 2000年进行早晚两季常规和杂交水稻工厂化育秧配套机械插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体会作一小结,供领导和同行参考。   一、播种量试验   合适的播种量是保证机械插秧质量的关键。播种量过低,容易导致漏插;播种量过高,则影…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可持续推广的条件,然后分析连江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中播种量、苗田后期水管、每穴基本苗数、机插秧漏插率问题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提高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主要环节,对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进行常规稻机械插秧时采用30cm×21cm(疏)、30cm×16cm(中)以及30cm×12cm(密)三种不同插植规格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常规稻机械插秧在相同的品种、田块、育秧方法、插植深度、抓秧面积及田间技术管理时三种不同插植规格的生长期和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机械插秧不同插植规格试验品种的全生育期一致,密规格对比疏规格或中规格的基本苗、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平均产量都有明显增加,对常规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机械插秧是解决水稻栽植机械化的一条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国内水稻产区解决栽植机械化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我市从双季稻改为单晚稻为主的粮食产区,从2000年开始,我市把机插作为解决栽植机械化的一个主攻方向,引进了进口播种机流水线和乘座式、手扶式高速机动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同时会同市农科院,在桐浦农场进行单晚杂交品种从不同播种量、不同秧龄期、不同取秧量与不同栽植密度产量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泰和县2014年粮食高产创建晚稻机插秧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不同的栽植方式和不同的机插密度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为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进一步提高泰和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在县农业局的统一部署下,泰和县农机局2014年分别在冠朝镇社下村、苏溪镇雷岗村、禾市镇丰垅村三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实施了"不同行距机插对比、机插与手抛对比"的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笔者以苏溪镇雷岗村为例,通过晚稻机插秧对比试验分析,得出了3点结论。  相似文献   

7.
<正>一、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重要性(一)武鸣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优势和特点一是机插秧后庄稼整齐规范,通风透光,有效确保后期生长良好,利于形成大穗,较好地实现增产。二是实现节本省工高产。据试验示范统计,武鸣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与手工抛秧相比,机插育秧亩使用秧盘25个,人工抛秧则需45个,机插比人工抛秧节约秧盘10元/亩,人工费节约20元/亩。经测产对比试验,机械插秧比人工抛秧每亩增产51 kg左右。  相似文献   

8.
谭敦勇 《农业工程》2017,7(3):181-183
水稻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关键控制环节,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坚实保障,与传统人工插秧相比有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湖南省洞口县丰达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水稻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进行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对比试验研究,为今后大规模开展机械化农业运作打好坚实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芜湖县是安徽省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较早的县,在成功开展了常规稻机插秧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行了机插早稻试验。2006年芜湖县选择本县早稻主栽品种嘉兴8号、浙辐001和S9042开展机插试验,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直播稻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平均单产6997.8kg/hm2,较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240~300kg/hm2,较直播稻增产450~600kg/hm2。  相似文献   

10.
芜湖县是安徽省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较早的县,在成功开展了常规稻机插秧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行了机插早稻试验。2006年芜湖县选择本县早稻主栽品种嘉兴8号、浙辐001和S9042开展机插试验,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直播稻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平均单产6997.8kg/hm^2,较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240~300kg/hm^2,较直播稻增产450~600kg/hm^2。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主要水稻种植模式技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是水稻种植大省,近几年来以机插秧为代表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得到长足发展,但关于直播稻和机插秧哪种栽培模式较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研究直播稻和机插秧不同生长环节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研究各因素与产量之间、成本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主要影响因子。从试验的情况来看,机插秧技术具有增产优势,直播稻技术具有节本优势,在收益方面直播稻技术较优。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播种量、基本苗数、成穗数;机插秧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分蘖势、成穗数。  相似文献   

12.
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介绍了东台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应用情况,通过对不同稻作方式成本及效益的对比分析,论述了机插水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掌握广西(平南)万亩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区水稻的单产水平,收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与人工抛秧产量对比数据,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平南县农机局在思界乡南荫村种田大户吴业彬的示范点进行机械化插秧与手工抛秧对比试验。根据农艺和技术要求,两块水田均选用同一水稻品种:丝香一号,生长期约120天,同时于7月24日播种,8月10日插秧。  相似文献   

14.
天长市作为农业部、安徽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县市之一,全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11年底,全市已拥有插秧机2568台,全市完成机插面积达到39万hm2。为研究不同行距对机插杂交中籼稻产量形成的影响,2011年天长市农机推广站结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械化插秧增产的三大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插秧比水稻传统人工种植和抛秧亩增稻谷40kg左右,忻城县农机推广站2007年示范推广对比试验表明,早稻机插比人工抛秧亩增稻谷42kg,晚稻机插比人工插秧亩增稻谷38kg.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豫北黄灌区水稻育秧机插的特征,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包括水稻机插育秧、机插大田栽培和机插作业技术,可为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都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以种植"一稻一麦"为主,其中水稻机插秧面积达3.67万hm2,机插率达80%以上,为了切实解决机插秧育秧难的问题,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于2017年5月20日起对水稻机械化育秧与人工育插秧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8.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及配套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水稻机械化插种,必须解决机插规格化秧苗培育、机械化插种和大田管理3项技术。浙江省嵊州市于1998~2000年引进日本久保田产SI-6HD步行式插秧机和韩国东洋产P600高速插秧机,并分别在崇仁镇、博济镇、浦口和鹿山两个街道办、农场进行早、晚稻插秧试验。通过几年来的机插实践,基本总结出适应本地水稻机械化插秧的上述3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稻机插(抛)秧技术是辽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并在抚顺县得到试验与推广.通过水稻机插(抛)秧技术与常规育苗手插秧对比,表明该技术具有标准化程度高、技术效果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符合当地稻作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机械化插秧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是农机与农艺的相融合,包括育秧、机插、机插秧大田管理等技术。笔者就当前高性能机械插秧的特点、技术要求和几年来本地区试验示范推广成功、简易而且适用于机插的一系列配套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