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别山区仅有的次生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本研究选用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人类干扰、面积适宜性和稳定性等7项指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权重,对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评价。评价结果得出,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78,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保护价值较高。最后分析了鹞落坪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状况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到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中,并据此构建可持续生计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多项能够反映现实生态位与最佳生态位之间耦合度的单项指标,构成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环境生态位三大类独立的评价指标,用以评价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的可持续性。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周边2个社区为例,通过计算生态位适宜度,判断居民生计状况和生计的可持续性,并综合当地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条件,验证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在评价居民生计状况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7个评价标准,运用指标赋分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生态评价。该保护区生态质量一般,有待加强管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生态稳定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建立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很高,综合评价指数为0.895 3。最后分析了保护区目前所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取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评价.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算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评分值为0.761,说明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较好.此外,还分析了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目前所处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琰  张淼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145-148
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生态稳定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程度等7项指标,建立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得出综合评价指数为0.8523,表明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较好,保护价值较高。最后分析了保护区目前所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健康评价一直是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是针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健康评价较少。在查阅大量文献及咨询相关研究人员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的内涵意义、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等进行综述及总结,并阐明了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以期对同类或相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CEI),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422,表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较好, 保护价值较高.此外,还就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护区森林生态评价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蔺焕忠  任生  于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40-7141,7222
介绍了我国森林生态评价的研究现状、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以及面临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通过对仙人谷国家公园、九连山、鹞落坪、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AHP森林生态评价方法在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所具有的有效将定量与定性数据有机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保护区的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等7项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并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保护区的生态现状评价结果.同时论述了层次分析法作为1种定量研究方法,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而言不仅可以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权值定量的理性成分.结果表明: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等级为4级,植被盖度较好,生物多样性较好,适合人类生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根据赋分(78.34)结果分析,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仍处于1个等级内的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中,如何以最合理地块构建自然保护区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是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矛盾所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戴云山地区探讨地块选择方法的适用性,基于戴云山地区生态评价,结合空间特征和生态现状要求,提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空间优化建议。结合保护区植被多样性特征,应用地块选择算法,将戴云山所属地区共18 762小班进行网格分割,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选取地类、树种组成、郁闭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龄组和立地质量7个指标,求得各网格的生态值,绘制戴云山地区生态值分布图,引入改进的nal-Briers优化模型,实现保护区范围的最优化选择。依此方法共选择88个地块(网格)组成5个构建自然保护区的备选区域,其中包含原自然保护区2处备选区域(编号2,3),新增备选区域位于原保护区东部(编号4)、北部(编号1)和东南部(编号5)各1处。考虑保护区设计原则,编号2,3和4备选区域形成的区域可有效减弱边缘效应的影响,为建设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最优区域组合。选择后的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实现了地块数量与生态值间的最优组合,最大限度保护戴云山整体植被多样性。地块选择算法在国内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设计中可能具有适用性,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设计研究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茶园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变异性,采集武夷山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的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其Cu、Zn、 Pb、 Cr、 Cd、 As和Hg元素含量,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区域茶园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不同种类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态条件下同种元素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自然保护区茶园土壤Cd和Hg累积最为显著;生态区茶园土壤的Cu、 Zn、 Pb和Cr有一定累积;景区茶园土壤的Pb、 Cr、 Cd和As含量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但Hg略微累积。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表明,保护区污染最为严重,生态区次之,景区尚无污染。各区域污染物的分担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各区域中Hg的分担率都较高(>25%)。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的结果显示, Cu、 Zn、 Pb、 Cr和As在各茶园的风险等级为“低”,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Cd和Hg在保护区的风险等级以“重”为主,在生态区分别以“中”和“较重”为主,在景区则以“低”和“中”为主。各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大小为:保护区>生态区>景区,并应警惕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云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该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保存完好,生物多样化程度高。分析了区内植被类型、植物种类、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及动物类别、数量、分布特征;从植物区系的古老性与特有性、地带性植被的过渡性与典型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社会服务性与学术性等角度考察了保护区的生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保护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在野外实地调查、查阅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安庆沿江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演变趋势和驱动力,针对性地提出了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和对策。[结果]该自然保护区共有湿地维管束植物152种,鱼类81种,鸟类188种,两栖类动物12种,爬行类动物20种,浮游动物105种,底栖动物71种,兽类28种。受环境变化、生态阻隔、资源开发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减少,优势种群不断更替,动物物种数量稳定,物种组成变化显著。[结论]该自然保护区通过加强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适度开发湿地资源、畅通生态通道等措施,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计算分析了肃南县、天祝县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在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区域内2009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赤字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在进行生态承载力计算时,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12类地类按生态足中的6类生物生产性土地进行了重新归类.结果表明:肃南县和天祝县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生态承载力都...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贵州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对彭水水库建设的蓄水响应关系,为该保护区原始生态环境和黑叶猴生境的科学评价与保护,植被覆盖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和基础数据,本文对彭水水电站建设前、中、后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保护区对彭水水电站建设蓄水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彭水电站建设后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淹没面积仅有4.8 hm2,只占整个自然保护区面积的0.1%,主要影响区域在洪渡河流域的淹没区,水位上涨导致土地利用、水土流失有部分变化。说明水库蓄水对整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