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长蛸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蛸属,俗称马蛸、长腿蛸、大蛸、长脚章鱼 [1].长蛸为我国沿海蛸类中的主要经济种,捕获量较大,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其中黄、渤海产量较大.长蛸为沿岸底栖头足类,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小型蟹类、贝类为食.长蛸肉质幼嫩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等功效[1].  相似文献   

2.
对孵化后1~50日龄短蛸(Octopus ocellatus)幼体的体重、全长、腕长及胴长进行测量,观察并分析其早期生长变化特征。在水温为22℃~24℃的养殖条件下,初孵短蛸平均全长为10.03 mm。11日龄幼体开始营底栖生活,以此为分界线划分为浮游期和底栖期。 结果显示,1~11日龄浮游短蛸体重增长为立方函数增长类型,y = 0.0001x3 – 0.0019x2 + 0.0098x + 0.0409;11~50日龄的底栖短蛸体重增长为指数函数增长类型,y = 0.0284e0.092x。在1~50日龄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中,体重(g)与全长(mm)呈立方函数关系,y = –8e–07x3 + 0.001x2 – 0.011x + 0.099;全长(mm)与腕长(mm)呈线性关系,y = 1.314x + 4.952;体重、全长及腕长分别与日龄呈立方函数关系,y = 6e–05x3 – 0.003x2 + 0.036x – 0.03、y = 0.0004x3 + 0.002x2 + 0.307x + 10.604、y = 0.0004x3 – 0.007x2 + 0.364x + 4.205。通过研究短蛸幼体的生长发育特征,从而加深了对幼体生长的了解,并为短蛸人工繁育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孵化后1~50日龄短蛸(Octopusocellatus)幼体的体重、全长、腕长及胴长进行测量,观察并分析其早期生长变化特征。在水温为22℃~24℃的养殖条件下,初孵短蛸平均全长为10.03 mm。11日龄幼体开始营底栖生活,以此为分界线划分为浮游期和底栖期。结果显示,1~11日龄浮游短蛸体重增长为立方函数增长类型,y=0.0001x^3–0.0019x^2+0.0098x+0.0409;11~50日龄的底栖短蛸体重增长为指数函数增长类型,y=0.0284e0.092x。在1~50日龄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中,体重(g)与全长(mm)呈立方函数关系,y=–8e–07x^3+0.001x^2–0.011x+0.099;全长(mm)与腕长(mm)呈线性关系,y=1.314x+4.952;体重、全长及腕长分别与日龄呈立方函数关系,y=6e–05x^3–0.003x^2+0.036x–0.03、y=0.0004x^3+0.002x^2+0.307x+10.604、y=0.0004x^3–0.007x^2+0.364x+4.205。通过研究短蛸幼体的生长发育特征,从而加深了对幼体生长的了解,并为短蛸人工繁育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渤海是我国某些大型洄游经济鱼虾和各种地方性经济鱼虾蟹类产卵、繁育、育肥、索饵生长的场所.由于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渔业资源多年超强度开发,渤海的洄游性鱼虾类资源锐减,一些传统经济种类已经形不成渔汛,渤海地方性资源,如口虾蛄、鼓虾、长蛸、短蛸、尖尾虎鱼、梭子蟹等已成为主要的捕捞对象.底栖渔业生物的捕捞产量在渤海渔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渤海,除捕捞口虾蛄等少数几个品种采用刺网捕捞外,其他捕捞底栖渔业生物的网具主要是拖网类.  相似文献   

5.
试验初体重为(483.5±213.5)g的真蛸,经49 d的陆上水池育肥,体重达(1495.9±397.9)g,增长(1012.4±196.3)g,平均每日增长(20.7±4.0)g.真蛸的初始体重对绝对生长率具有显著影响(P<0.001),绝对生长率随初始体重的增大而提高.在排除初始体重的影响下,雌蛸与雄蛸的平均绝对生长率分别为21.81 g/d、19.69g/d,雌蛸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雄蛸(P<0.001).  相似文献   

6.
长蛸的生物学特性和室内暂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俗称“八带鱼”、“八带蛸”、“望潮”,是头足纲章鱼科的一种,为沿岸底栖种类,在我国的南北沿海均有分布。长蛸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具有补气养血、收敛生肌的功能,墨汁中含有抗癌物质,经济价值极高,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7.
<正>短蛸(octopus ocellatus)俗名八带鱼,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蛸属(Octopus),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短蛸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软体动物,其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短蛸生产全部依靠人工采捕天然资源,不仅产量波动大,而且对短蛸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真蛸(Octopus vulgaris)早期幼体生长发育特征,在室内水泥池育苗条件下,研究了孵化后1~100日龄真蛸的形态变化特征,并对1~49日龄真蛸的全长、腕长、胴长、胴宽、体重及最长腕的吸盘个数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盐度为30~32,水温为18.6℃~26.0℃条件下,初孵仔蛸平均全长为(3.05±0.11) mm,大部分初孵仔蛸外卵黄囊在出膜前已吸收完毕,1日龄仔蛸已开口摄食,17日龄稚蛸开始摄食糠虾,35日龄稚蛸开始营底栖生活,60日龄体色由透明发育为乳白色,80日龄体色已与成体相同,100日龄除性腺外,各器官发育成熟,形态特征与成体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真蛸早期(1~49日龄)发育过程中,体重与全长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5×10–5x3– 0.0009x2+0.0072x–0.0132;全长与腕长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0.0012x3+0.0492x2+0.0243x+0.2179;全长、体重、腕长、胴长、胴宽分别与日龄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0.0001x3+0.0105x2–0.0122x+3.0562、y=–2×10–7x3+4×10–5x2–0.0004x+0.0034、y=–0.0004x3+0.0247x2–0.1037x+0.8214、y=–0.0004x3+0.0124x2 +0.0749x+1.4757、y=–3×10–5x3+0.0025x2+0.0354x+1.4026。依据营养类型、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等参数,将真蛸早期发育分为仔蛸期、稚蛸浮游期、稚蛸底栖期和幼蛸期4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日本和韩国对海蛸的养殖已进行了多年,目前,我国仅有个别单位进行其育苗和养殖试验。据了解,海蛸在日本、韩国、法国深受欢迎,在我国的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市场上有进口海蛸销售,价格一般为每公斤8元~10元,并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现将海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等情况介绍如下:一、名称海蛸的拉丁文名:Halocynthia roretzi Drasche,英文名为:Sea Squirt,日语名为:マホヤ(Mahoya)。二、分类海蛸属原索动物门(Protochordata),尾索纲(Urochorda),海口亚纲(Ascidiacea),Pleurogona、Pyuridae。三、生物学特性海蛸是外观怪异的着色动物,…  相似文献   

10.
<正>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Sasaki 1929),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Octopodidae),俗称巴蛸、八带鱼、鲅须,也称做章鱼。该种在我国沿海海域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浙江以北的海域[1]。长蛸个体大、肉质肥厚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可食用部分约占总体的[2]  相似文献   

11.
短蛸繁殖行为及胚胎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短蛸(Octopusocellatus)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选用成体短蛸培养1个月后(五月份)即产卵。观察发现,雌蛸一直对其卵子进行看护,直到幼体孵化出膜,随后两周之内雌蛸相继死亡;受精卵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根据Naef的划分标准,短蛸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0期,期间胚胎经历2次翻转,受精卵的孵化水温为16~21℃时,第1次翻转发生在第15天,胚胎原基由动物极转向植物极;第2次翻转发生在第40天,胚胎由卵柄端转向卵柄相对端;从受精卵到幼体孵化出膜共经历41d;刚孵化出的幼体为浮游型,浮游期12d左右,之后营底栖生活。本文系统地描述了短蛸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变化,旨在丰富短蛸繁殖生物学和胚胎发育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为开展大规模开展短蛸人工育苗、养殖以及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短蛸(Octopus ocellatus)呼吸、循环、排泄和生殖系统中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短蛸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中都有met-Enk存在,充分说明met-Enk在短蛸体内分布是比较广泛的.可以发现短蛸met-Enk大都阳性较弱.met-Enk可能参与短蛸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和内分泌等功能的调节.而met-Enk在短蛸不同部位分布密度的不同,可能与各器官的功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
耗氧率及溶氧胁迫对长蛸体内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inkler法测定水中溶氧含量,通过比较对照呼吸室与试验呼吸室水中溶解氧含量之差,测定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Sasaki)耗氧率及窒息点,并在不同程度的溶氧胁迫下测定长蛸体内多种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长蛸耗氧率在一个昼夜内呈现"低-高-低-高"的趋势;耗氧率与水温(10~30 ℃)呈正相关,与pH值(6.40~9.20)呈负相关;随着盐度的升高(14~31),长蛸耗氧率表现为两头高、中间平稳, 曲线呈凹状分布;雌性长蛸耗氧率高于雄性.窒息点随长蛸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平均体重为(30.50±6.03)g 的长蛸窒息点为0 4179mg/L;平均体重为 (54.50±4.65) g 的长蛸窒息点为0.3902 mg/L;平均体重为(97 00±11 36) g的长蛸窒息点为0.2738mg/L.随着溶氧胁迫程度的增加,LDH活力呈先升后降趋势,脂肪酶活力下降,SOD、POD、CAT、ACP、AKP和蛋白酶活力均呈"降-升-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短蛸(Octopus ochellatus)俗称"饭蛸""坐蛸""短爪(脚)蛸",与长蛸、真蛸统称"八带鱼"或"八爪鱼".短蛸肉质鲜美,亦可药用,富含精氨酸,经济价值较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通常一年生,生命周期短,生长迅速,是优良的海产品种.  相似文献   

15.
梁超雄 《海洋与渔业》2009,(10):30-30,43
章鱼是海洋大型软体动物。隶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Octopdidae),主要营底栖生活在海底爬行,也能凭借漏斗喷水的反作用短暂游行于底层海水中。有短距离的生殖和越冬洄游习性,以龙虾、虾蛄、蟹类、贝类和底栖鱼类为为食。章鱼的营养丰富,肉味鲜美。  相似文献   

16.
章鱼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有8条腕足,又称“八爪鱼”、“峭”。有真蛸,俗名真章;短蛸,俗名岩章;长峭,俗名望潮。章鱼栖息于海底,靠腕足爬行或划行,以底栖的小鱼、虾蟹和贝类为食,我国沿海一带均有分布。章鱼的肉肥厚,是优良的海产食品,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独特,而且具  相似文献   

17.
正短蛸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八腕目,蛸科,蛸属,俗称饭蛸、坐蛸、短腿蛸、风蛸(山东名)、短爪蛸、四眼鸟(广东名)。短蛸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是我国北部沿海蛸类中重要的海产经济物种之一。目前,短蛸育苗所需要的亲蛸主要依赖春季海捕的野生群体,其采捕和运输过程都会对亲蛸造成伤害,难以保证亲蛸的质量,且野生短蛸需要在室内养殖池进行长时间驯化,死亡率较高,造成繁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短蛸呼吸、循环、排泄和生殖系统中δ受体进行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短蛸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中均有δ受体存在,充分说明δ受体在短蛸体内分布是比较广泛的.可以发现短蛸δ受体大多阳性较弱.δ受体可能参与短蛸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等功能的调节.而δ受体在短蛸不同部位分布密度的不同,可能与各器官的功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养殖条件下真蛸的生物学特性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真蛸(Octopus vulgaris)的生物学特性和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真蛸喜栖息于阴暗的场所,隐居,主要捕食一些活体甲壳类和贝类,也能很好的适应死鱼、蟹和贝类等饵料,夜间或傍晚摄食较为活跃.繁殖季节,雌、雄个体间存在交配行为,临产时亲蛸(♀)藏入巢穴,受精卵分批产出,呈穗状悬挂于巢穴顶部或四壁,亲蛸(♀)具有护卵行为.人工养殖条件下亲蛸不能全部产出其所怀的卵,产卵量为7×104~20×104粒,单位体重产卵量为42~71粒·g-1.受精卵为盘状卵裂,经过肉眼可见的红珠期、黑珠期、胚胎的逆转,水温18.2~22.1℃时,真蛸幼体经过35~42 d孵化出膜;22.3~26.9℃时,真蛸幼体经过24~37 d孵化出膜;24.6~28.3℃时,真蛸幼体经过23~33 d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20.
采用Winkler法测定水中溶氧含量,通过比较对照呼吸室与试验呼吸室水中溶解氧含量之差,测定长蛸(Octopus variabilisSasaki)耗氧率及窒息点,并在不同程度的溶氧胁迫下测定长蛸体内多种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长蛸耗氧率在一个昼夜内呈现低-高-低-高的趋势;耗氧率与水温(10~30℃)呈正相关,与pH值(6.40~9.20)呈负相关;随着盐度的升高(14~31),长蛸耗氧率表现为两头高、中间平稳,曲线呈凹状分布;雌性长蛸耗氧率高于雄性。窒息点随长蛸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平均体重为(30.50±6.03)g的长蛸窒息点为0.4179mg/L;平均体重为(54.50±4.65)g的长蛸窒息点为0.3902mg/L;平均体重为(97.00±11.36)g的长蛸窒息点为0.2738mg/L。随着溶氧胁迫程度的增加,LDH活力呈先升后降趋势,脂肪酶活力下降,SOD、POD、CAT、ACP、AKP和蛋白酶活力均呈降-升-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