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省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邛茶产于四川省邛崃市,产茶历史悠久,以品种优良著名于世。基于"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邛崃市茶叶产业在现阶段发展中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方面,并结合分析为邛崃市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四川省邛崃市2000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已全部通过国家阶段验收,工程建设为邛崃市进入首批省级林业产业强县作出了贡献。基于此,通过对邛崃市退耕还林工程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推动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和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结合猕猴桃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邛崃市猕猴桃种植的气候条件,得出邛崃市的温度、光照和降水条件都比较适宜种植猕猴桃,最后提出了确保猕猴桃优质高产的对策,以期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推广猕猴桃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邛崃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的第一批林业产业强县,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调研,针对邛崃市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邛崃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的第一批林业产业强县,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调研,针对邛崃市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成都市猕猴桃园施肥的科学性,促进优质高产,利用2017—2018年度成都市耕(园)地土壤普查积累的资料,分析了成都市猕猴桃主产区(蒲江县、邛崃市、都江堰市)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现状。结果表明,成都市猕猴桃主产区土壤明显偏酸性,80.5%的土壤不太适合猕猴桃生长,需要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适量水平,但仍有28.7%的样点处于缺乏到很缺乏水平,特别是邛崃市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需适当增施有机肥;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很丰富,分别有83.2%和88.2%的样品达到适量及以上水平,但邛崃市应适当增加氮肥、磷肥的用量;土壤速效钾整体处于适量水平,但仍有25.9%的土壤处于缺乏到极缺水平,特别是都江堰市和邛崃市应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猪种资源大省,邛崃市作为养猪大县,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地方猪种的保护利用。邛崃市依托地方猪种成华猪,成功培育“天府黑猪”,实现了以四川地方猪遗传资源为基础培育品种“零”的突破,进一步助力四川地方猪种发展。笔者从邛崃市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入手,介绍了邛崃市对地方猪种成华猪和雅南猪的保护利用情况,指出存在保护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发展体系不健全、品牌化发展路径有待拓展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促进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家顾问》2009,(8):28-28
1.四川邛崃市鸿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四川邛崃市平乐古镇,联系人:王川,电话(028)13438160412,13880880803。  相似文献   

9.
高粱是酿酒的重要原料,邛崃市作为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本地酒企业每年需从东北大量购买高梁。2010年,邛崃市引进了四川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酿酒专用糯高梁——泸糯8号,并在多个乡镇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0.
李俊  刘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67-15470
以邛崃城北区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例,分析了田园城市的概念、邛崃市的区位概况以及发展现状,在分析了邛崃市旅游区位优势的前提下强调了对城市风貌进行综合部署的重要意义,进而从风貌塑造策略、生态景观策略、绿地系统结构方面阐述了邛崃市城北新区概念规划的策略方针,强调整体风貌应该以"城在田中,园在城中"为指导,注重生态组园与聚合组团并存,突出生态景观富集区的资源优势。在风貌塑造方面强调统一性、生态性、地方性、特色性,并在特色营造方面,在田园城市示范线、居住风貌、滨水岸线打造3个方面展开了细致探讨,强调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过程中,应该理清城市形象主线,遵从文化,处理好城市与乡村、人与环境、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场所,保护环境、挖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遵义市耕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了解耕地数量与质量发生的变化,深入研究耕地利用程度,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提出相应耕地保护对策,以提高耕地质量,确保遵义市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81-7982,7985
从理论分析入手,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借用"熵"理论定性描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关系,指出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积极影响。针对江宁区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低及耕地质量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施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77-179
以辽宁鞍山为研究对象,基于农用地分等评价成果,采用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划定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监测渐变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鞍山耕地质量总体呈现下滑趋势,耕地质量两极分化严重,引起耕地产能不同程度的变化。根据不同渐变类型的特点,提出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建设的措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宗强  陈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54-16956
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参考PSR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从耕地利用压力状态和集约状态角度,建立了基于压力指标和集约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阿城区的实际提出了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集中连片贫困区——忻州市的耕地安全性,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而计算生态盈余/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三个耕地安全性指数,采用权重赋值后的综合安全指数对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2009-2018年的耕地安全性进行分析,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2009-2018年忻州市综合安全指数呈现出时间差异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尺度上,忻州市14个县(市、区)综合安全性表现为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和区域差异性,综合安全等级趋向于不安全,不安全县(市、区)增多,东、西部综合安全性低于中部,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农业投入与产出、资源禀赋对忻州市耕地安全均有影响,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忻州市耕地安全的因素是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忻州市耕地安全性发展趋势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近年来荆门市耕地地力现状,并对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耕地质量保护的措施,为今后有效保护荆门市耕地、促进荆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亚市2004、2009、2014、2019年的Landsat影像数据,借助ArcGIS10.4软件和Fragstats4.2软件,通过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分析、城市扩张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等分析三亚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是三亚市的优势景观,占整体的83.08%;耕地发生转变的比例为41.48%,主要集中在城区西部、中部和东部平原地区,其中2014年转为建设用地的占比达到峰值16.99%,耕地转为其他用地后又恢复为耕地的占比为10.78%,可见耕地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有效修复;整体呈现中心区域集聚明显,边缘区破碎化程度高的格局。保障三亚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于防止城市无序扩张,保护基本林地和农田,打造山海廊道;集中利用土地,提高建成区土地功能和价值,分散植被斑块和廊道;维持林地大型斑块完整性,促进物种生存和迁移,提高物种丰富度。研究结果可为三亚市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武美香  况明生  马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15-11917,11925
根据1988~2008年的《山西统计年鉴》、《山西经济年鉴》等相关资料,分析了吕梁市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来吕梁市的耕地面积除了1997年发生突变外,其余年份呈现下降趋势;与山西省相比,吕梁市人均耕地资源丰富,但是粮食单量很低,耕地质量很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吕梁市耕地资源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对吕梁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建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23-10125
利用温岭市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温岭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年来,温岭市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耕地资源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太平街道和石塘镇耕地相对变化率较大,是温岭市耕地减少的主要集中区。造成温岭市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