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们对致突变化学物质的看法和对策是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演变的。Auerbach和Robson于1941年发现氮芥能引起果蝇的性连锁隐性致死突变。60年代初,研究的着眼点在于阐明这些化学物质诱发人体可传代的遗传损伤。60年代未,已提出了三种致突变试验,其中包括显性致死试验。1969年美国国务院提出将此三种试验用于农药的安性评  相似文献   

2.
谷斑皮蠹诱剂的研究与仓库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小龙  王龙文 《植物检疫》1995,9(6):331-336
分析表明谷斑皮囊雌成虫气味挥发物含20种化合物。芝麻油、菜籽油、玉米油和小麦粉对幼虫强趋性,合成的信息素对雄成虫诱性较强,随浓度增加,捕虫数增多。用陷井捕器结合复合诱饵(芝麻油:信息素1.72mg/mlo9:1)在广东、山东、西藏、云南四省区47个沿海、海边仓库,一年连续监测,未发现谷斑皮蠹,诱到其它昆虫分属37科53种。  相似文献   

3.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与私人企业联合开发出一种棍式诱杀器,能引诱和杀死棉铃象甲.此发明是通过多年对棉铃象甲习性和外激素的研究而得到的结果.该诱杀器由高4英尺、直径3/4英寸的木棍和套在木棍中部的诱杀帽组成.诱杀帽由塑料、引诱棉铃象甲的绿色颜料、棉铃象甲性诱剂、引诱害虫取食的刺激剂和对害虫毒性很大但对哺乳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对烟草粉螟Ephestia elutella(Hübner)引诱效果最好的诱芯,本文采用实验室定量释放诱集法和烟仓诱集法,测定了不同类型的6种诱芯对烟草粉螟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诱芯中,除诱芯Ⅵ外均具引诱活性,其中诱芯Ⅰ的诱集量最高,是其他诱芯的2~14倍;6种诱芯在雌雄成虫同时存在时的诱集量均较仅有雄性成虫时多;诱芯Ⅰ对具有交配经历雄虫的诱集量显著高于没有交配经历的雄虫。而在烟仓中,6种诱芯均具引诱活性,诱芯Ⅰ的引诱效果仍然最佳,其诱集量为73头/诱捕器,显著高于其他5种诱芯,而诱芯Ⅵ的诱集量最低,仅为10.67头/诱捕器。综上,诱芯Ⅰ对烟草粉螟的诱集效果最优,雌虫的存在以及雄虫的交配经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诱芯对烟草粉螟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5.
诱集植物在不同有害生物的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诱集植物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诱集植物的防治原理,利用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和产卵特点,诱集植物比主载作物更具吸引力,可将害虫集中引诱在一种植物上,方便集中灭治或减少害虫对主栽作物的为害;简述了诱集植物在防治四种(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植物线虫)有害生物的应用现状,并对诱集植物的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科技动态     
植物体内用于对付病毒的物质PRs是在植物受到病毒或其他手法刺激时所产生的蛋白质之一.它已在5科植物包括茄科、豆科和(?)形科中被发现、可产生PRs的一种专门的烟草总是可对付病毒,因此,PRs被认为与植物对付病毒的抵抗功能有关.把PRs基因引入到植物之中的许多尝试已被用于培育抗病毒的植物.当植物受到专门化学物质处理时,它可产生PRs.这就表明,当植物受到专门的化学物质刺激时,PRs启动子表达其本身.当采用与一种有用的基因结合的PRs启动子,将有可能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医生》2011,(6):8-8
非洲和英国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玉米螟害虫生态防控方法,它可有效控制玉米螟,而无需使用农药。来自内罗毕和英国的科学家发现.在肯尼亚当地一些源自南美的本地玉米品种对害虫具有抵御能力.这些玉米能产生一种能引诱生物的挥发性物质,能在玉米螟蛾产卵前招来寄生蜂类,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蚕豆Vicia faba挥发物在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及其优势寄生性天敌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寻找寄主中的作用,本文采用了4种行为观测法进行试验,分别为"I"型嗅觉仪单刺激源、"Y"型嗅觉仪双刺激源、双室器双刺激源和田间模拟多刺激源的行为反应。试验分别设置健康植株处理、虫害植株处理和机械损伤植株处理及空气或泥土对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雌虫和甘蓝潜蝇茧蜂雌虫在寻找寄主的过程中对蚕豆挥发物有显著的趋向作用。健康蚕豆植株处理和虫害植株处理分别对南美斑潜蝇雌虫和甘蓝潜蝇茧蜂雌虫选择寄主有显著的引诱作用。4种行为观测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由前苏联开发出的一种 VI—UZN 装置专门用于检测诱集粮堆内的昆虫。它主要由14个诱捕器组成。其诱饵为碎麦片和建筑灰泥(building plaster)混合以磨碎的花生和葵花籽(1:1)。通过诱捕器上部圆形导板捕获的昆虫将汇集到下部备有饵料的部位;再通过一滤网将昆虫分离出来。诱捕器一部份置于仓库靠近阳面墙的粮堆表面;其余可通过一特  相似文献   

10.
应用橘小实蝇蛋白饵剂主要有悬挂诱集瓶和点喷两种方式,为了提高田间应用效果,研究了稀释倍数、使用量和周期等对引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挂诱集瓶和点喷使用时,稀释2倍的效果最佳;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均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佳使用量分别为15mL和30mL;使用周期均为5d。悬挂诱集瓶试验结果中发现,适当提高pH可提高引诱效果,pH为6时引诱效果最佳,引诱数量为6.67头,其中雌虫和雄虫分别为4.67头和2.00头;比较不同寄主果园和不同地点中应用效果时发现,杨桃果园里的引诱效果比柑橘和蜜柚果园好,引诱数量为5.00头;公园、果园和校园的引诱数量分别为11.73、7.00头和5.33头。点喷应用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20%马拉硫磷效果最佳,成虫死亡数量为7.67头。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不同色彩和改装的飞虫诱捕器对斑潜蝇的田间引诱效果,以实现更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在供试的6种诱虫板中,黄色板对斑潜蝇成虫的引诱力最强,紫色板和蓝色板对斑潜蝇成虫也有一定的引诱力,但比黄色板明显要差。在供试的8种双色诱虫板中,黄色+紫色板对斑潜蝇成虫的引诱性最好。黄色+蓝色板对斑潜蝇成虫也具有较强的引诱性,且与黄色+紫色板相比,其引诱力无显著差异。改装后的风吸式诱捕器安装在垄间与作物苗尖齐平的高处时,能显著提高诱捕器对斑潜蝇成虫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种诱集带防治棉虫(河南省汝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67500)郭超,董孝立,李敬,温丙林在棉田内种植诱集带一可以诱杀害虫,二是诱集天敌,取食害虫,从而减轻棉虫为害。诱集带种植可与棉花同朋,但提前种植效果更好。按作物的不同可将诱集带分为下述几种:一、玉米...  相似文献   

13.
孟宪佐 《植物保护》1979,5(5):20-22
用性外激素监测害虫发生和消长情况,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虫情测报新技术。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使用简便,费用低廉等特点,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许多昆虫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异性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这种在昆虫交配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叫昆虫性外激素或性信息素,用性外激素或其类似物防治害虫时通常叫性引诱剂,或简称性诱剂。目前,性外激素最重要的应用是作害虫发生情况的预测预报。 性外激素测报法以诱捕器作虫情监测工具。诱捕器是由性外激素诱芯和捕虫器两部  相似文献   

14.
植物挥发物在害虫的寄主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源引诱剂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产品,也是目前害虫无害化防治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还未达到田间可应用的程度。其主要原因是田间引诱效率不理想。已有研究显示田间背景气味可干扰昆虫的嗅觉定向,干扰植物源引诱剂的引诱效率。因此对以往忽略的田间背景气味干扰加以重视,可进一步加快植物源引诱剂的研发进程。本文从气味传播与昆虫嗅觉感知、背景气味干扰嗅觉定向、田间背景气味复杂性和其对引诱剂的干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并对引诱剂配方组配过程中如何降低田间背景气味的干扰提出了相应的研发策略,以期促进植物源引诱剂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昆虫,多数种类仅以腐烂果实为食物,少数可为害健康果实。已报道的为害多种水果的果蝇有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黑腹果蝇D. melanogaster等(任路明等,2014)。2017年用装有糖醋酒液的诱捕器在山东省烟台市、泰安市、济南市、日照市4个市的樱桃园和葡萄园收集果蝇,调查发现一种新的果蝇——叔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我们拟对日本原螋Labidura japonica de Haan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但工作开始时感到虫源较为困难,在20瓦黑光灯下虽可见到此虫,但有的年扑灯时期较晚,数量不多;同时落入集虫盆内药液中的成虫又客易死亡,故不适作饲养用虫。经过多次试验,证明在诱捕器内投放饵料诱捕日本原螋方法简便,效果较为理想,在短期内可捕获大量的活虫供饲养观察。其具体诱捕方法是: 工具用高10.4厘米,口径7厘米的玻璃罐头瓶作诱捕器。诱饵用无盐味的小干鱼、干虾等;每个诱捕器内放入15克左右。  相似文献   

17.
7种植物精油对黑腹果蝇驱避/引诱活性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为害多种水果, 化学农药对其防控效果较差, 从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中寻找可有效驱避或引诱黑腹果蝇的化合物是防控黑腹果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艾蒿Artemisia argyi、蕺菜Houttuynia cordata、万寿菊Tagetes erecta 等7种植物的精油, 并测定了这些精油对黑腹果蝇的驱避及引诱活性。结果表明:青蒿精油的驱避活性最好, 浓度为500 mg/L时驱避率为88.58%; 其次为花椒和艾蒿精油, 浓度为500 mg/L时驱避率分别为73.33%和68.58%。高浓度(500 mg/L)的番茄精油表现为驱避作用, 随着浓度降低(20~100 mg/L)则表现出一定的引诱作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各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青蒿精油和艾蒿精油中以烷烃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要组分, 石竹烯氧化物和萘嵌戊烷分别是两种精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花椒精油和万寿菊精油中主要组分为萜类化合物, 芳樟醇-L和胡椒酮分别是两种精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番茄精油中主要化合物种类是萜类和醇类化合物, 薄荷脑是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蒲公英精油中以酚类化合物为主, 其中丁子香酚含量最高; 蕺菜精油中以萜类和烷酮类化合物为主, 其中2-十一烷酮是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对其中含量较多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测定, 发现苯乙醇对黑腹果蝇的驱避活性最好, 浓度为1 000 mg/L时, 驱避率为89.87%; 丁子香酚、α-萜品醇、萘嵌戊烷在低浓度时表现为引诱活性, 浓度为62.5 mg/L时, 驱避率分别为-71.11%、-46.30%、-27.30%。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国内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田间引诱效果,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雌性信息素进行了分离鉴定,利用标记-回捕技术测试了5 h内暗黑鳃金龟的扩散距离,并在此基础上测试了诱捕器颜色、离地高度、密度、单诱芯性信息素含量等对田间诱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异亮氨酸甲酯和(R)-(-)-芳樟醇为国内青岛种群暗黑鳃金龟雌虫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两者含量比为7:1;暗黑鳃金龟5 h扩散距离可达400 m以上,平均扩散距离为55.9 m,扩散距离在20~60 m的个体占总虫数的77.5%;黄色诱捕器对该虫的引诱效果显著优于黑色和绿色;诱捕器离地2 m引诱到的试虫数目显著高于1、1.5、2.5和3 m;单个诱芯性信息素含量360 mg引诱效果最好,显著高于180 mg及以下浓度;诱捕器间隔20~60 m防治效果较好,结合使用成本和试虫扩散距离,间距60 m最优。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3种生物源杀虫剂处理蓝莓果蝇的幼虫及蛹,研究不同药剂对蓝莓果蝇化蛹率和羽化率的影响。发现供试药剂对蓝莓果蝇化蛹、羽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1 500倍、2 000倍液对蓝莓果蝇化蛹及羽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个剂量处理的果蝇化蛹率及羽化率最高值仅为31.11%和47.78%,低于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剂和0.36%苦参碱可溶液剂的大多数处理。而1.8%阿维菌素乳油较高浓度(1 000倍液)处理的果蝇化蛹率和羽化率仅为15.56%和17.78%,对化蛹及羽化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0.
实蝇是一类重要的检疫性园艺害虫,易造成果实未熟先黄、脱落和腐烂。利用饵剂进行成虫诱杀是防治实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国内目前普遍缺乏绿色高效的实蝇饵剂。多种微生物被报道对实蝇具有引诱能力,配合诱捕器使用,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绿色的成虫防治技术。本研究从海南、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北等地的柑橘、番石榴、杨桃等虫果及寄主叶片上分离获得了357株酵母菌菌株,通过26S rDNA测序,鉴定出这些菌株分属于8个属、25个种,包含假丝酵母属Candida(6种)、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5种)、毕赤酵母属Pichia(9种)、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1种)、有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1种)、子囊酵母属Galactomyces (1种)、Starmerella属(1种)和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属(1种)。在所有分离培养的酵母菌中,优势种是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优势度指数为0.22。在模拟田间环境的半封闭网室中测定357株酵母菌株发酵液对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和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雄成虫的引诱活性,初步筛选获得发酵液引诱活性较好的菌株12株,其引诱南亚果实蝇和橘小实蝇的数量分别是阳性对照的1.0~3.7倍和3.2~7.8倍。进一步筛选发现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 ZJGJA31和球形环孢菌Torulaspora globosa HBMTA13发酵液对南亚果实蝇田间引诱能力分别为(10.6±1.7)头/诱捕器和(6.8±1.1)头/诱捕器;对橘小实蝇田间引诱能力分别为(9.1±1.1)头/诱捕器和(23.0±2.9)/诱捕器。结果表明,P.kluyveri ZJGJA31和T.globosa HBMTA13发酵液具有被开发成实蝇引诱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