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阳卷蝽Paterculus vittatus Distant,1901。体长10毫米左右,宽6.5毫米,椭圆形,淡黄色,密被黑褐或黑色点刻,略具光泽。头前端强烈上卷,触角第3节末端及第4、5节端半部黑色,第5节基半淡黄,其余均为黑褐色。复眼棕红,稍带蓝色光泽,其内侧有1光滑的淡黄色斑,半圆形;单眼红色。喙黄褐,末端黑色,伸达后足基节间。前胸背板两侧角之间有1淡色无点刻的光滑细横纹,其前半点刻黑而密,尤以靠近横纹的前方点刻更密集,略带蓝色光泽、致使前胸背板深浅颜色截然两半,前侧缘具深  相似文献   

2.
辣椒新害虫--瘤缘蝽发生为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笔者在咸宁温泉发现1半翅目害虫严重为害辣椒,在未防治情况下,暴发成灾,导致绝收,2005年发生较重,局部成灾。经鉴定,该害虫为瘤缘蝽[Acanthocoris casber(Linnaeus)]。通过资料查阅,除《江西植保》2001年第2期有过关于瘤缘蝽的生活史及防治方面的简短报道外,再未见其他更详细的报道。为便于开展瘤缘蝽的监测与防治,笔者于2001~2005年对瘤缘蝽发生与为害进行了调查和观察。现报道如下。1形态特征成虫:长10"5~13"5 mm,宽4"0~5"1 mm,褐色。触角具硬粗毛。前胸背板及后足腿节有许多瘤突。前胸背板侧缘稍向内曲,侧角突出,其上具显…  相似文献   

3.
危害梨树的蝽象主要有梨蝽象、臭本蝽象和梨花网蝽等3种。梨蝽象和奥木蝽象均一年发生1代,而梨花网蝽一年可发生3~4代.其共同特点部是在春季梨树萌芽、展叶后,越冬若虫或成虫集中于叶背和枝条上吸食汁液,造成危害。春季是防治梨树蝽象的重要时期。1、清洁梨园:冬春彻底清除梨园内的枯枝落叶,清除果园中杂草.2、人工防治;在春梨树萌芽前,刮刷梨树枝干的粗皮裂缝.收集枝干碎皮和越冬若虫,集中烧毁。3、药剂防治:喷药时期应在蝽象的若虫期:梨蝽可在嫩梢发育至5~10cm时喷药;臭木蝽应在若虫孵化期连续喷药;梨花网蝽…  相似文献   

4.
1991年在山西省太谷县甘兰田甘兰蝽象(EurydemaornataL.)卵内采到卵寄生蜂(Trisolcussimoni)。经在室内用新鲜蝽象卵繁殖,1993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甘兰蝽象第2代发生时,进行了田间放蜂防治蝽象试验。室内繁蜂按卵蜂∶...  相似文献   

5.
油桐丽盾蝽在广西各地均有发生,河地地区分布于东兰、河池、环江、南丹、天峨、巴马等县(市),经系统观察一年发生一代,卵期发生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若虫期在7月上旬至10月上旬,成虫期在10月中旬至翌年7月下旬。除为害光桐和皱桐外,还为害油茶、泡桐、八角、沙田柚等多种林木果树。该虫以若,成虫刺食其叶片及桐果。受害桐果轻者果实变小果仁干瘦,桐仁出油率降低,重者变成空壳,干枯脱落。油桐丽盾蝽卵的捕食天故有黑刺蚁,寄生天敌有沟卵蜂和平腹小蜂;若虫寄生天敌有白僵菌,捕食天敌有蠋蝽、山麻雀、中杜鹃。  相似文献   

6.
1991~1993年在北京对东亚小花蝽的越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以交配或未交配的雌成虫越冬。越冬场所的土壤湿度影响小花蝽的存活率。3月中旬检查,室外自然条件下,越冬存活率为7.74%。在控制土壤含水量(4%、12%和20%)的条件下,越冬存活率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递增,水分20%时存活率最高,平均为81.11%。3月中旬气温回升后将越冬小花蝽雌成虫移入7℃的冰箱,贮存至5月上旬,存活率为55%,而自然条件下小花蝽已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7.
Yuck.  TG 《植物检疫》1995,9(5):290-296
菟丝子属主要种的分类记述(三)T.G.Yucker1.2.15深裂菟丝子CpartitaChoisy(拟)形态特征:茎中等。花2~3mm长,红色,具腺体,花梗短于花,伞形总状花序,花序松散。花暮短于花冠筒,裂片卵圆至披针形,尖。花冠球形,沿着雄蕊有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黑卵蜂科2种,跳小蜂科2种和蚜小峰科1种,有的对害虫的发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3种采自江西,2种来自福建、湖南。标本均保存于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1.稻缘蝽黑卵峰TelenomusnakagawaiWatanabc(中国新纪录)雌蜂体长1.2mm。黑色,触角暗褐到黑色,梗节色较浅。足褐色;腿节色较暗;基节黑色。头攒形,稍比胸窄;头顶颇窄,稍隆起并具钢网纹。额宽,大部光滑。复眼具毛;复眼间距离为头宽的1/2。后单眼间距离是侧单间距离的1.6倍。触角细长,11节;第1索节长稍大于填节,但短于第八第3素节长之和;第3素节长大于宽,第4…  相似文献   

9.
土壤湿度对东亚小花蝽越冬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3年在北京对东亚小花蝽的越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以交配或未交配的雌成虫越冬。越冬场所的土壤湿度影响的小花蝽的存活率。3月中旬检查,室外自然条件下,越冬存活率为7.74%。在控制土壤含水量(4%,12%和20%)的条件下,越冬存活率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递增,水分20%时存活率最高,平均为81.11%。3月中旬气温回升后将越冬小花蝽雌成虫移入7℃的冰箱,贮存至5月上旬,存不知  相似文献   

10.
2000年8月31日,我们在对山阳县中药材基地病虫害调查时发现,山阳县城关镇娄底村娄底组一片467m2何首乌被红脊长蝽犤Tropidothoraxelegans(Distant)犦群集为害,全部枯焦毁灭,且该虫已大量迁入周围百余米范围的黄姜、玉米、绿豆、辣椒等作物上群集为害。据查,邻近何首乌田块的一片334m2绿豆田单株虫量都在500~1000头之间,群集豆夹、枝条上为害,并在植株叶下土表群集大量若虫,植株已开始枯萎;距何首乌田块50~100m的玉米田单株虫量200~400头,聚集在雌穗上部为害;中药材黄姜植株基部叶下土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棉田常见的音给有11种,具有经济意义的棉盲蝽主要有6种,即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言蝽、苜蓿盲蝽、牧草盲蝽和赣棉盲蝽。但对棉花构成威胁的,在我县则主要是中黑盲蝽和绿育蝽。近年来,由于栽培制度等原因,致使棉田育蝽种群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有效地进行防治,笔者1991~1994年对棉田盲蝽的种群动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较详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种群发生动态1.优势种的变化自50年代末期,棉盲蝽开始上升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当时主要是绿盲蝽(LyguslucorumMeyer—Dur)为棉田优势种,约占盲蝽混合种群的90%以上。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2.
2002年6月中旬,斑须蝽在黑河市甜菜、玉米上大面积发生为害。甜菜平均每埯(穴)有虫6~8头,个别地块达20头以上,玉米平均每株有虫5~7头,造成甜菜死苗及玉米心叶扭曲烂心,田间被害率达20%~30%。斑须蝽在本市1a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间杂草、枯枝落叶、树皮或房屋缝隙中越冬。斑须蝽的为害活动具隐蔽性。白天多聚集在小杨树及作物的根部,傍晚或清晨取食为害。此虫飞行能力较强,有转株为害习性。2002年之所以造成为害,主要是2001年暖冬,越冬基数大,2002年春夏季雨水适宜,对其发生较为有利。斑须蝽…  相似文献   

13.
棉田盲蝽象种群发生,为害及生态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盲蝽象种群发生、为害及生态分布的调查研究武穴市植保站(436400)戴少华,郭茂胜棉盲蝽象是棉花害虫之一,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近20年期间,下降为次要害虫而被兼治.1985年开始抬头,并急剧上升为主要害虫。我们就其种群发生、为害及其生态...  相似文献   

14.
麻纹蝽卵平腹小蜂(Anastatussp.)南昌室内,6月~10月共饲养6代,每代需13~25d.在25~28℃下发育完成1代需21~22d,其中卵期1.5~2d.1龄幼虫11d,2龄1.3d,3龄1.5d,预蛹5~6d,蛹6d.该蜂单寄生,每雌蜂产卵量平均16粒,产卵天数4~5d,成蜂寿命未扑充营养为6~7d,饲喂10%蜂密水的平均为10.7d.  相似文献   

15.
绿盲蝽在枣树上暴发成灾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盲蝽又称牧草盲蝽,能为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2001年绿盲蝽在沧州枣区大面积发生,而且严重为害果实,为历史罕见。据6月16~18日(第二代绿盲蝽发生盛期)在沧县黄递铺乡阳寺、刘庄子等地调查26块枣园,平均每棵枣树2688头,最高的1棵达4032头。沧县、献县等枣区均普遍发生,发生面积近66.7万hm2。1发生为害特点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病”、“破天窗”。花蕾受害后,…  相似文献   

16.
一种专食杂草的甲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果酸模是农田中常见的一种杂草,1997年笔者发现该杂草上有一种甲虫取食,虫量大时,全株叶片被吃光,只留叶脉,导致整株枯死。经鉴定为蓼蓝解胫叶甲(Gastrophysaatrocyanea)。据文献记载,蓼蓝角胫叶甲是一种寡食性昆虫,寄主为蓼科植物,是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为了保护和利用这种食草昆虫,现将其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报道如下:1、形态特征(见图1)成虫体蓝黑色,腹末节黄褐色,椭圆形,体长5.O-5.snun,宽3mm,怀卵雌虫体稍大,腹部肥大腹端外露于鞘翅,触角11节,端部6节明显加租,前胸背板模宽,基部比鞘翅路狭,具小圆刻点…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对黑肩绿盲蝽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研究了4个对褐飞虱具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IR26(R)、TN1(S)及丙97-34和丙97-59(MR)对黑肩绿盲蝽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的卵历期和若虫历期在4个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卵历期在丙97-34上较短,在其余3个品种上较长;若虫历期在TN1上相对较长,在其它3个品种上相对较短。黑肩绿盲蝽的产卵前 期在4个品种间无明显差异;雌成虫寿命在TN1和丙97-34上较长,在IR26和丙97-59上较短。黑肩绿盲蝽卵期和若虫期的存活率在IR26上较低,仅约50%的卵能发育为成虫;在其余3个品种上较高,约有75%-85%的卵能发育为成虫。在TN1和丙97-34上,黑肩绿盲蝽的产卵持续时间长,雌性比、产卵量、内禀增长率高;在丙97-59上次之;在IR26上产卵持续时间短,雌性比、产卵量、内禀增长率低。  相似文献   

18.
火柴头四种不同类型种子的形态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火柴头通过地上、地下繁殖方式分别产生地上和地下大粒种、小粒种4类不同形态、大小的种子。地上、地下大粒种椭圆形,其长分别为3.50mm、4.10mm,平均百粒重分别为0.56g和0.61g;地上、地下小粒种呈一端平截的椭圆形.其长分别为1.91mm和2.14mm,平均百粒重分别为0.30g和0.38g。种子的背部和小粒种平截的侧端均具网状隆起的脊纹,种脐位于种子腹部,其大粒种脐长为2.21~2.72mm、小粒种脐长为1.29~1.58mm。种孔位于种子一侧面的中部,其上覆盖着斗笠状、具凋纹、直径为0.65~0.87mm的种孔盖。  相似文献   

19.
新邵龙牙百合年种植面积约0.7万hm2,年产干百合250万kg以上。2001年百合上瓢虫发生较多。不少百合种植户将其当害虫防治,使不少百合瓢虫“冤”死在农药之下。此事当引以为戒。经鉴定,百合上的瓢虫是四斑月瓢虫犤Clilomenensquadriplagiata(Swartz)犦。据观察,成虫体长4.5~6.5mm,宽4.0~5.7mm,体椭圆形。头部黄白色,有的个体在颜面前缘有不清晰黑斑,复眼黑色带有红黄色外环及深色边缘。触角和口器黄褐色。前胸背板黑色,两侧各有黄白色四边形斑,前缘黄白色成带状与两侧斑相连,小盾片黑色,鞘质基色为黑…  相似文献   

20.
苹果园混合覆盖植物对害螨和东亚小花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园种植紫花苜蓿,为捕食性天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补充猎物,使苹果园天敌数量增加,叶螨种群下降。夏至草是苹果园杂草的优势种,该杂草可提供天敌生存所需的花粉、花蜜和猎物,使东亚小花蝽发生时间提早,发育速度加快。在6月中旬前,东亚小花蝽可在夏至草上完成2代,在紫花苜蓿上完成1代。夏至草与紫花苜蓿的比例变化影响苹果园节肢动物物种数量,当混合植被中夏至草的覆盖度大于25%时,对覆盖植物和苹果树冠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最为有利。夏至草与紫花苜蓿混合(1∶4),比单一紫花苜蓿上天敌的数量增加2~3倍,苹果树冠天敌数量增加70%,苹果叶螨种群数量降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