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 《种子科技》2023,(11):129-131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日益提升.将农艺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能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应加强对农业技术的重视,建立完善的农业综合体系,为务农人员开展关于农艺技术的专业培训,建立试验田和示范田,加强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同时要给予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振明 《种子科技》2020,(3):118-118,121
伴随着经济推动农机事业的持续发展,无论是农机的数量还是科技含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农机与农艺的相互结合方面,还需要重视其改进与完善。就农机农艺融合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有效的融合策略,希望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款冬花栽培技术简单效益高,适宜在气温 20-25℃,海拔 1100-1900m,气候湿润、土壤疏松肥沃地区种植,种植方式主要有大田种植、地膜种植、原膜二次利用三种方式。大田种植按行距 25-30cm 开沟,沟深 6cm,沟内按株距 33cm 放 3节根茎(长 6-9cm)种植,种好后覆土压实即可。地膜种植时要先进行覆膜,覆膜可采用人工覆膜或机械覆膜,覆膜按垄距30cm,垄面 100cm、垄高 10cm 起垄覆膜,地膜均采用宽 120cm,厚 0.005mm 的强力超薄白膜,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垄沟贴紧,覆膜后每隔 2m 横压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两种不同覆膜方式种植时均按行距 33cm,穴距 25cm 开穴种植,每穴放根茎3 节,深 8-10cm,种植后覆土压实即可。原膜二次利用秋季、春季均可,在地膜玉米原膜上,按行距 33cm,穴距 25cm,开穴种植,种植时每穴放根茎 3 节,深 8-10cm,种植后覆土压实即可。4 月底至 5 月初,待幼苗出齐以后,进行锄草间苗,间苗时要留壮去弱,留大去小,定苗株距 33cm。9 月上旬进行除草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 1000kg,9 月下旬 -10 月上旬结合培土,亩施尿素 15kg,磷肥 7.5kg。9 月下旬 -10 月上旬结合培土,割去老叶,只留心叶 3-4 片,使养分集中于花蕾的生长,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初冬花蕾未出土苞片外表面显紫红色或淡红色时及时采收,采收前 20 天左右,割取款冬花叶茎,清除地上落叶、杂草,充分利用太阳光照,促进款冬花蕾芽形成和成熟。采摘好的花蕾要及时进行晾晒或烘干,以防变色霉烂,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北方地区,通常会使用覆膜技术来进行玉米的栽培。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使用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温度、增加土壤的湿度,改善北方玉米种植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针对北方玉米栽培过程中,使用覆膜和农机农艺技术种植的优势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司国防 《种子科技》2019,(14):160-160,163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农业也随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农艺措施在农业中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对农艺措施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细致地分析了目前我国农艺措施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农艺措施的应用水平,实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文 《种子科技》2016,(8):127-127
从农业现代化实践中不难看出,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农艺作为农业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基于农机与农艺技术的融合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7.
邢召同 《种子科技》2020,(2):29-29,31
花生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良好运用了农机农艺,实现了资源集约,同时有效提高和发展了花生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其有利于促进花生种植单产水平全面提高,实现高产、降本、增效。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农机农艺融合在花生高产栽培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持续创新优化的背景下,农村建设水平也显著上升,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将农艺、农机和设施深度融合,以设施园艺为对象,通过构建有效措施,致力于实现我国设施园艺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敏 《种子科技》2024,(6):155-157
近几年国内农业科技全面发展,农艺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在此基础上很大程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传统人力与物力的消耗也有所减少,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力提升。在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基于此,阐述了农艺技术的概念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路径,指出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策略,希望为国内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提高以及农艺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戚瀚月 《种子科技》2020,(9):70-70,72
深入研究了新时期下农艺节水技术在当前农艺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助推我国农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张晓鹏 《种子科技》2023,(22):136-138
在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栽培管理等工作备受关注。在现代化农业中,农艺技术是现代化生产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艺技术的应用可以完善作物栽培体系、优化后续管理制度、指导农业机械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农艺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已成必然之势。农艺技术主要包括农作物的栽培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可为农机技术的应用提供相关的指导。就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运用中的问题、运用策略展开研究,旨在助力农业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科技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把先进的农机引入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不过单纯依靠农机不能改善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还需要将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二者相互配合和促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总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主要对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我国的农业生产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建兵 《种子科技》2022,(24):130-132
农业机械化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生产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家也采取各种政策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要加强与农业结合,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发展。新时期要深入了解农业机械化与农艺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合的必要性,同时积极推进二者之间的结合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文章阐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合的必要性,针对现阶段农业机械化与农艺结合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推进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发展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农业快速发展,伴随着的农业机械发展也尤为迅速。根据现在的农机发展趋势,农机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开展。该项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任务极其严峻且艰巨。要想更好地发展农机产品推广,就要保证国家产品质量以及人员素质的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做好指导工作,保证各地区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问题不仅是国家的生存大计,也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下,农艺技术也随之取得一定进步,并带动农作物种植和生产的有效提高。对农艺技术发展历程及其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有效提高农艺技术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甜玉米含糖量与各农艺性状间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含糖量的作用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千粒重>穗长>行粒数>穗位高>穗行数>产量>株高>穗粗>生育期>出籽率.其中,千粒重对含糖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p=1.5007,因此要提高含糖量应着重注意千粒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8.
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海涛  许波  王友华 《种子》2006,25(12):80-81
以区域试验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夏大豆区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抗倒性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选取10个优质稻品种与石阡县常年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稻品种中优169进行同田对比试验,根据田间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抗逆性比较,筛选出4个品质优、产量高且抗逆性强的品种,分别为德优4923、绿优4923、宜香优1108、F优498。  相似文献   

20.
杨崇力  赵玲瑛 《种子》1995,(6):30-32
该研究采用我省6个小麦主栽品种与9个优良亲本按6×9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54个组合,分别对杂种F_1和亲本的5个产量性状和3个抗性指标进行多种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株高与抗性指标的遗传、加性、和表型相关系数在-0.585~-0.885之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准,并在遗传相关中以加性成分为主。2、单株产量性状与抗性指标大多呈负向加性、显性、遗传、和表型相关。但几乎都不显著,即抗性和产量并不矛盾。3、病粒率与病情指数的遗传、表型相关,以及遗传相关中的加性、显性相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两者与病穗率这一指标的遗传相关未能达到显著水平。小麦抗赤霉病的性状鉴定以前两项较合理,病穗率仅为参考指标,这也符合小麦赤霉病的抗性以抗扩展为主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