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近日从农业部召开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上了解到,2017年全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扩大,其中轮作面积增至1000万亩,休耕面积增至200万亩。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我国从2016年起开始实施这两项新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2月23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有关情况。在农业部、财政部等十个部门的联合推动下,2016年轮作休耕试点面积616万亩,2017年轮作休耕试点面积1200万亩。两年来,轮作休耕试点的内涵不断丰富、路径逐步清晰,取得了积极成效。据介绍,轮作主要是实行玉米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培肥作用,实现种地养地结合,农业可持续发展。休耕就是减少耕地水资源利用,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同时加以治理,确保急用之时耕地用得上、粮食产得出。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  相似文献   

3.
正3月30日,农业农村部在河北正定召开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部长韩长赋对会议提出要求。他强调,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2018年"两会"明确提出试点面积增加到200万hm2,各级农业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以高度的自觉、创新的思路、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努力在制度化上取得新突破,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轮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农业部召开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强调,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以高度的自觉、担当的气魄、有力的举措,务实创新地抓好试点,向中央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余欣荣指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需要轮作休耕?——用地养地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据介绍,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文来认为,耕地轮作休耕对耕地土壤有重要的正面影响。"实践证明,轮作是保障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6.
正6月下旬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深入15个试点省(区),对2018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工作督导,目前督导工作已全部结束。总体看来,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正有力有序推进。轮作休耕试点实施3年来,面积由41.1万hm~2扩大到200万hm~2,试点省份由9个增加到15个,补助资金由14.36亿元增加到58.4亿元,同时试点省(区)安排省、市、县各级配套资金4 000多万元。在规模扩大的  相似文献   

7.
正从近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我国继续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土地整治,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2016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亿亩以上,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会上表示,要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轮作休耕试点,妥善处理轮作休耕与保耕地、保产能的关系,科学确定休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8月中旬,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在该省发布的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对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季节性休耕制度试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5项涉及农业资源保护的工作给予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轮作休耕制度历来有之,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可见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中就有重视土地轮作休耕的传统智慧。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虽然我国粮食多年丰收,2014年粮食总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通知,对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一揽子政策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据介绍,此次明确的支持粮食生产的一揽子政策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是落实藏粮于地,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667万hm~2;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其中在东北地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466.7万hm~2;组织实施耕地轮作休耕面积266.7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年限的延长,农用土地有逐年退化的趋势,已成为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土壤质量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和经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如何改良利用耕地土壤将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方向。本文以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为例,分析了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目前土地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提高土壤肥力,保护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和对受损土壤改良利用的途径,以保证本地区耕地土壤资源为子孙后代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是中国耕地休耕项目试点省份之一,休耕技术模式经3年时间的推广应用,实施面积不断扩大,不同休耕区域的技术模式基本成型。本文通过对休耕区及对照区连续3年监测数据的总结与分析,掌握了甘肃休耕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的基本特征,监测结果表明:经3年休耕后,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得到提升,土壤耕层厚度增加、容重降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硅等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其中,休耕试点区土壤容重较试点前略有降低,降低了0.01 g/cm3;休耕试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试点前明显增加,增加了4.6 g/kg,增幅为55.7%。通过休耕技术模式土壤肥力得到初步恢复,休耕措施对增加耕地土壤增产稳产潜力起到了的积极影响,休耕耕地的耕地质量等级提升了0.09等。土壤水溶性总盐含量和大部分水溶性离子均有所降低,土壤呈现脱盐化的趋势向良性发展,退化耕地障碍因素得到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13.
轮作休耕来了,各层面需有效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科技》2016,(7):9-10
<正>就像人需要睡眠、汽车需要保养一样,农田也需要休耕。否则,持续的"连轴转"会最终耗尽地力,而地力耗尽则意味着作物绝收,其后果不堪设想。中国南方很多地区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耕作,导致土地的抗虫、抗病能力明显下降,应如何从技术层面来解决土地过度使用的问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轮作休耕来提升耕地质量土地是庄稼之母,是重要的农业要素。地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国人口众多,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十几亿的  相似文献   

14.
本刊关注     
<正>编者按:俗话说:"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长期以来,我国用全球1/10的耕地,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土壤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耕作层变浅、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体现了尊重自然的创新理念。用农业专家的话说,就像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随着苏州经济的发展,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益降低。农业从业人口和农用耕地逐年减少,农村人口中又以文化素质较低的中老年人为主,小规模经营方式已不适应苏州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推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在以适当的方式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大力提升苏州的农业生产水平,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牟辉恋 《种子科技》2023,(16):60-62
水稻和油菜在我国都有广泛种植,油菜作为提炼植物油的原料之一,油菜种植业的发展对于粮油作物产量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对市场的粮油价格造成影响。同时,在水稻种植时应采取措施治理土壤,改善土壤环境,保证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通过采取稻油轮作休耕制度,实现水稻、油菜的轮作,能够恢复耕地,改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铜仁县位于本省东北角,土地总面积1499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85%,耕地为19.3万亩,占全省耕地的0.68%。农业人口19.3万人。水稻,油菜、红薯、花生等作物和经济林、用材林、生猪等生产基础较好。为了进一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满足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农业部会同中央农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粮食局联合印发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出台背景如何?有哪些政策创新?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记者:《方案》出台有什么背景?余欣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州是一个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具有发展多种经营的资源优势。虽然山地占全州土地面积的85%以上,耕地仅占土地面积的1/10。但全州经过多年的努力,为发展高产优质高农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七五”至“八五”期间,前两年全州农业综合开发实践来看,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重要途径。 1 改革耕作制度发展高效型水田农业全州有稻田208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45万亩(保灌农田124.6万亩),这部分水田土  相似文献   

20.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2900m,最低海拔457m。年均温13.7℃,全区耕地面积600多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0.94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耕作制度上,主要为一年一熟或两熟。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作文章,增加土地产出率,从互988年起,我们在粮区进行了粮菜间套轮作多熟制高效栽培的试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1996年,全区粮菜间套轮作高效栽培面积2.54万亩,蔬菜总产6.18万T,增加经济收入3700万元。现将其主要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报道如下。1栽培模式1.1窝笋、莲花白-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