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饲喂鲤鱼活鱼和鱼片的方法对大鲵幼鲵的生长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使用鱼片对大鲵幼鲵进行饲养,其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的增长速度均大于使用鲤鱼活鱼饲养的的大鲵幼鲵,因此笔者认为用鱼片来养殖大鲵幼鲵效果更为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育龄人工流水饲养大鲵和仿生态养殖大鲵皮肤分泌粘液中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仿生态养殖大鲵粘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人工流水饲养大鲵,提取蛋白质最佳育龄为3龄;仿生态养殖大鲵黏液中氨基酸含量高于人工饲养大鲵,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3.
秦岭南麓大鲵幼鲵规模化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南麓某大鲵繁育基地的475尾幼鲵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随着幼鲵个体大小的增加,相同时间段生长速度变小;幼鲵越冬期间平均生长速率达17.7%以上,据其体重增长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幼鲵生长的影响因素,为秦巴山区大鲵规模化养殖生产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别提取4育龄汉中人工流水养殖和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测定其营养元素、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肌肉更具开发价值。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人工流水饲养大鲵3.85%;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含有大量优质蛋白,EAA/TAA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高11.37%,且矿物质含量丰富。由此看出,4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更重要的市场价值,具有高蛋白及脂肪的特点,口味鲜美,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一、大鲵的生态习性 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鲵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6.
大鲵是我国较为珍贵的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然而大鲵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大鲵的人工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并从亲鲵养殖环境、亲鲵选择与培育、人工授精、人工孵化、幼鲵培育、日常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一套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以期为大鲵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张家界市大鲵生态繁育工程结构的关键因子与大鲵生态繁育的技术特点,实地调查10个大鲵生态繁育场,测量生态池的结构参数和主要水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生态繁育工程中影响大鲵亲本繁育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水深、繁育池底质、两岸坡度、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与人为干扰是人工溪流结构参数的主要因子;洞穴面积、洞口宽与洞口高、水深与洞底组成均为洞穴结构参数的主要因子;浊度、总硬度、p H值和硫化物、溶解氧、总氮、总磷含量及化学耗氧量为水质指标主要因子。张家界市大鲵生态繁育选用亲本的规格较大,年龄为(8.4±3.6)龄,繁殖率为64.9±52.6,繁育工程中主要存在雌雄鉴别不清与孵化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现将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生活习性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以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鲵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如果种群密度高且食物缺乏,则会相互残食。大鲵摄食…  相似文献   

9.
(续第2期)二、根据生长要求进行饲养1.苗种放养大鲵苗种从湖南张家界大鲵救护中心购入,平均规格为100克/尾,体表光泽好、无伤痕,肌肉肥厚,体质健壮。鲵种于2009年2月水温8℃-10℃时投放入池。放养时,用5%的食盐水浸泡鲵体15分钟,进行消毒。大鲵有以强欺弱的现象,养殖过程中根据不同规格及时采取分级分池饲养,将规格整齐的鲵种放养在同一池中,并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具体密度是:鲵体重100克-250克,每平方米放养8尾-10尾;鲵体重250克。1000克,每平方米放养4尾-6尾;鲵体重100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养1尾-3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环境下大鲵的形态特点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可行性,找出不同大鲵种群间的主要形态差异,为大鲵群体形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野生大鲵、汉中大鲵、恩施大鲵及张家界大鲵各30尾,分别测量12个形态学特征参数,经校正后得到11个形态比例性状,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法对不同大鲵群体进行形态差异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PC1、PC2和PC3)的特征值较大,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13%.其中,第一主成分(PC1)主要受X1(头长/全长)、X5(头宽/全长)和X7(体高/全长)的影响,第二主成分(PC2)主要受X1(前肢长/全长)的影响,第三主成分(PC3)主要受X3(尾长/全长)的影响.4个大鲵群体被分为两大类,其中,汉中大鲵先与恩施大鲵聚为一类,再与张家界大鲵聚为一大类;野生大鲵则单独聚为一类.采用建立的判别方程式对所有大鲵样本进行判别,结果发现4个大鲵群体的总判别准确率均为77.5%,其中,张家界大鲵的准确率最高,达83.3%,其次是野生大鲵(准确率为80.0%),汉中大鲵和恩施大鲵的准确率为73.3%.[结论]不同地域的大鲵种群在形态上具有一定差异,其中野生大鲵与养殖大鲵在头长/全长、头体长/全长、头高/全长和体高/全长4个形态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判别分析可进行初步区分.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分别提取3育龄、6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的肌肉和皮肤,测定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营养丰富。大鲵皮肤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肌肉3.3%,6育龄大鲵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3育龄2.8%;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EAA/TAA为41.61%,平均EAA/NEAA为71.31%,达到理想模式,且6育龄大鲵蛋白质优于3育龄大鲵;6育龄大鲵肌肉矿物质含量较3育龄大鲵高3.71%。由此看出,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6育龄大鲵肌肉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更适合进行深加工,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大鲵仿生态繁育是现行大鲵繁育较理想的一种繁殖模式,是人工规模化繁育大鲵苗种的成功模式,为大鲵规模化养殖提供了苗种保证,推动了大鲵产业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和试验,对传统的大鲵仿生态繁殖池建造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出更适合大鲵繁殖的新型仿生态繁殖池,可提高大鲵繁殖率20%~30%,并进一步介绍科学的使用方法,以期为工厂化人工养殖大鲵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蒋文华  郑邦友 《特产研究》2003,25(1):52-53,61
大鲵转入地下防空洞进行人工饲养,其能较快地适应防空洞内恒温无光的环境,生长情况良好。注重疾病防治工作,加强观察和换水;投放大鲵前应进行消毒;发现病鲵应及时隔离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家界市大鲵生态产业链构建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张家界市大鲵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张家界大鲵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认为大鲵产业链条有待延伸、产业融合有待增强;应用产业链理论,通过纵向和横向产业链条一体化、与旅游及文化共生链融合模式来构建张家界大鲵生态产业链;从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发展前后向产业、互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以及营造宽松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四方面提出张家界大鲵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平 《河南农业》2005,(5):13-14
我叫陈平,今年54岁,1984年从事大鲵自然保护和渔政管理工作至今。现为卢氏县农业局大鲵管理所所长、渔政管理站站长。我从事大鲵保护和渔政管理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了。在这20多年间,我始终把保护大鲵放在第一位,护鲵、放鲵、养鲵已成了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大鲵人工繁殖技术李中岳大鲵俗称“娃娃鱼”,水陆均可生活,隐鳃鲵科,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目前此科已知的有4种,主要分布在美国(隐鳃鲵),日本(大山椒鱼),中国大鲵(主要分布华东地区如湖南及安徽省的九华山、天柱山、万佛山、天堂寨等国家森林公园均有...  相似文献   

17.
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开展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基于高通量第2代测序技术获得了美洲大鲵(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转录组数据,以近缘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为参考序列,利用MITObim软件对其组装,并进行环化、注释和分析,采用邻接法(NJ法)构建美洲大鲵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美洲大鲵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6 358 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同时利用该项技术对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转录组数据也提取线粒体组数据,并构建大鲵属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中国大鲵与日本大鲵(Andrias japonicus)亲缘性较近,获取的美洲大鲵与参考的美洲大鲵(Gen Bank登录号GQ368662)聚为一类。这一研究提示中国大鲵和美洲大鲵起源不同,遗传距离大。  相似文献   

18.
大鲵的生态习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刚 《农技服务》2010,27(5):611-612
阐述了大鲵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性,并以养殖池的建造,鲵种放养、投饵、水质与水温调节及病害防治几个方面总结了其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渔政渔业     
正张家界金鲵生物公司张家界金鲵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大鲵驯养繁殖、大鲵产品研究与开发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自1996年起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鲵规模化繁殖,现有人工恒温养殖隧洞4000米,养殖池4.8万平方米,培育可繁殖的大鲵种鱼9000尾,饵料  相似文献   

20.
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快速与健康发展,分析了大鲵的价值、市场前景与张家界市大鲵产业的意义,并探讨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认为大鲵产业前景好,但大鲵产业发展中存在法律政策的制约、疾病防治与苗种繁殖技术的不成熟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