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2.
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省徐州市某奶牛场约800头荷斯坦奶牛1998到1999年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产奶量、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犊季节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奶牛的产奶量对产犊间隔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及犊牛性别对产犊间隔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笔者调查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04~2013年3 209头次中国荷斯坦母牛的产犊记录,探讨胎次与产犊月份对奶牛双胎率的影响;观察了2011~2013年留养的8头异性双胎母犊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奶牛的双胎率为4.4%;双胎率最多的胎次为第三胎,占26.1%,1月份的双胎率最高,占18.3%;8头留养的异性双胎母犊中有4头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并具有正常繁殖能力,占留养的50%。  相似文献   

4.
影响奶牛产犊间隔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奶牛产犊间隔因素的分析○甘肃兰州奶牛繁殖场(730020)张忠超张福信李福云[摘要]经对兰州奶牛繁殖场850头荷斯坦奶牛1996-1997年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产奶量、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及与配种公牛的资料分析:产犊季节对奶牛产犊间隔有极显...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省徐州市某奶牛场约800头荷斯坦奶牛1998到1999年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产奶量、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犊季节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奶牛的产奶量对产犊间隔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及犊牛性别对产犊间隔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经对徐州市某奶牛场约800头荷斯坦奶牛1998到1999年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产奶量、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犊季节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奶牛的产奶量对产犊间隔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及犊牛性别对产犊间隔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影响新疆褐牛产奶量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鲁木齐种牛场562头新疆褐牛1997年至2003年奶牛的产犊间隔、产奶量、产犊季节、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体尺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研究了上述各因素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为有计划的开展配种工作和提高奶牛的终生产奶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产犊间隔、产犊季节、胎次、体斜长对产奶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犊牛性别、体高、胸围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认为新疆褐牛适宜的产犊间隔为410d,适宜的产犊季节为秋、冬季.  相似文献   

8.
产犊间隔对奶牛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江苏某奶牛场2010-2018年产犊的荷斯坦牛共19 748条产犊间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5胎产犊间隔最大(397.17d),第4胎产犊间隔最小(385.95d),第2、4、6胎产犊间隔无显著差异(P0.05);初产月龄多集中在第25~26月龄,初产月龄在22月龄以下的产犊间隔最大(398.07d),初产月龄在31月龄以上的产犊间隔最小(384.14d),产犊间隔随初产月龄的增加而减少;2015年产犊的产犊间隔最大(398.12d),2011年产犊的产犊间隔最小(375.43d);夏季产犊的产犊间隔最大(407.87d),秋季产犊的产犊间隔最小(385.90d)。综上分析,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度、产犊季节等均可以显著影响荷斯坦牛的产犊间隔。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收集新疆某规模化牛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近千头荷斯坦牛的发情、配种、产犊记录等繁殖资料,分析犊牛初生重、助产情况、胎次、胎儿健康情况、配种次数对产犊间隔的影响,并统计了该牛场不同产犊间隔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场繁殖管理存在问题,大部分犊牛初生重过大,部分妊娠奶牛体况过肥需助产,初产牛比例较大,需配种3次以上的牛头次数较多(占25%),这些都是导致该场奶牛产犊间隔延长的主要因素,笔者并据此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我们对全县奶牛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产犊间隔为375~405d。能否维持奶牛的产犊间隔时间在12个月内,关键在于产后子宫能否迅速恢复到未孕前的大小和功能。为了缩短子宫复旧时间,笔者于2001年和2002年对93头乳牛产后进行子宫净化试验。实践证明,通过净化,子宫恢复很快,较短时间就可以正常发情配种,大大缩短了产犊间隔。1子宫净化方法母牛产犊排出胎衣之后,用0.1%碘溶液(碘酊+生理盐水)500~1000mL,水浴加热至38~40℃,用子宫洗涤器,将其注入子宫内,轻轻按摩子宫壁1min。第2d用同样方法注入子宫内碘溶液500mL。第3d用子…  相似文献   

11.
利用肉牛自然交配+胚胎移植诱导1胎双犊(肉、奶牛)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发情期杂交母牛先进行自然交配,第7 d在有黄体一侧子宫角移植1枚奶牛IVF冷冻胚胎(A组)和母牛发情的第7d在有黄体一侧子宫角同时移植2枚奶牛IVF冷冻胚胎(B组)的方法进行1胎双犊生产试验.结果A组(n=2)有1头妊娠,妊娠率50%,并于2003年2月8日成功产下双犊,其中1头为肉牛公犊、1头为奶牛母犊;B组(n=2)有1头妊娠,妊娠率50%,但到期没有产犊.  相似文献   

12.
提高母牛繁殖力是获得更多畜产品的基础,对乳用牛,必须在产犊以后才能产奶,产犊间隔过长,不仅减少产犊数,而且还会影响终生产奶量.椐统计产奶量3000~4000 kg的牛场,如果1头奶牛空怀天数比正常母牛多1个月,就要少产300~400kg奶.全群牛若空怀1个月,就相当于每10头母牛中白养1头牛.对于肉牛业来说,只有多产犊才能多产肉.任何产犊力下降和产犊间隔的延长,都明显的影响牛肉生产和增加成本.……  相似文献   

13.
产犊间隔(calving internal,CI)又称胎间距,即两次产犊间的时间间隔,能够综合反映奶牛发情、配种、妊娠和产犊等繁殖性能,是衡量奶牛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量的重要因素,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最新研究显示,适宜产犊间隔与牛群泌乳能力相关,泌乳能力越高,适宜产犊间隔应越长。但是,即使中国规模化牛场产奶量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中国大多数牧场还在追求更短的产犊间隔。为此,作者对影响荷斯坦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简要阐述了产犊间隔对牛场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荷斯坦奶牛养殖确定适宜产犊间隔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江苏地区荷斯坦牛体细胞数变化模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江苏地区12个奶牛场2017—2019年荷斯坦牛253 706条DHI测定日SCC记录进行分析,在划分9种SCC变化模式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探究不同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天产奶量对荷斯坦牛SCC变化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SCC模式在各因素不同水平间分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较低-维持模式在5 000头以上的牧场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的比例最低;感染-维持模式在1 000头以下的牧场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维持模式在1胎牛的比例最高,感染-痊愈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5胎牛的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春季产犊时奶牛的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易感-降低模式在夏季产犊时奶牛的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产犊间隔为441 d以上的奶牛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在产犊间隔为300~400 d的奶牛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305天产奶量为3 000~5 000 kg的奶牛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在305天产奶量为9 001~11 000 kg的奶牛比例最高,感染-痊愈模式的比例最低。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天产奶量对荷斯坦牛SCC变化模式的分布均有一定影响,该结果为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犊间隔是指母乳牛两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也称为胎间距。其适宜的产犊间隔是365d,即母牛在产后85d内配种妊娠,经280d的妊娠期后产犊,实现一年一胎,其泌乳期为305d,干奶期60d,很多国家将一年一胎的产犊间隔(365d)作为奶牛养殖场最佳经济效益的繁殖学指标。黑龙江省是我国养奶牛数量最多的省份,而且多分布在农村,由于很多因素影响用母牛不能达到一年一胎的目标,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提高母牛的繁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犊间隔的长短.不仅是衡量奶牛繁殖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还将直接影响到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由于各牛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同、奶牛产犊间隔也有所不同,奶牛产犊间隔除受产奶量、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的因素外,还将受到产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对我场1997和1998年的繁殖资料进行管理分析。1材料与方法根据我场的2212头的中国荷斯坦牛的分娩资料和2151头的配种资料、分别对不同季节(3~5月、6~8月、9~11月、12~2月)的产犊间隔和产后配妊天数进行方差分析。2结果与分析会1不同季节的头数比例和产犊间隔从分娩牛比例分析.6~8…  相似文献   

17.
在所调查的211头采用冻精配种产犊的适繁母牛,产公犊112头,占53.08%;产母犊99头,占46.92%,右侧卵泡卵发育的占151头,其中产公犊80头,占右侧卵泡发育的52.98%,产母犊71头,占47.02%;左侧卵泡发育的为60头,其中产公犊22头,占左侧卵泡发育的53.33%,产母犊28头,占46.67%。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荷斯坦牛初配年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扬州大学农牧场979头第1胎中国荷斯坦牛初配年龄及其繁殖性能数据,分析不同初配年龄对受胎情期数、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产犊间隔、妊娠期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配年龄显著影响受胎情期数和妊娠期长短(P0.05),18月龄配种母牛受胎情期数和妊娠期均最低,初配年龄对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和产犊间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初配月龄的不断增加,奶牛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和产犊间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保证奶牛每年一犊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以产犊为终身任务,产犊向隔越短,生产的牛犊和牛奶就越多,犊牛成活率越高,越利于一年一犊目标的实现。在一般情况下,奶牛妊娠期为280~285d,产后90d左右内能配种并怀孕才能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据英国奶牛营养专家约翰·普里查德先生提供的一组调查数据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头产奶5000kg  相似文献   

20.
农村户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乳肉兼用母牛的初配年龄在16~24月龄之间,4.5周岁达到成年体尺体重.发情和产犊以9~12自然月为最高,其次为1~4月.牛群结构为成年母牛占42.98%,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周岁及以下小母牛1.43%.在所调查1 076头繁殖母牛的2 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 162头,其中产公犊占50.97%,平均初生重为31.56kg;产母犊占49.03%,平均初生重为29.61 kg;公母比为1.04:1;不同犊牛性别间,公、母牛怀孕期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天;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5%.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