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蔡煜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5):185-187+260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自十九大以来,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道路不断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在民族复兴和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乡村文化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发展上的创新实践,内在地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是置于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境遇之上自洽的实践逻辑,表征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新时代的意蕴下的全新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为“新阶段乡村文化建设向何处去”提供了新答案、为国家安全构建了新向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做了新阐释、为中华民族复兴迈出了新步伐、为人的全面发展赋予了新动能。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意蕴有助于正确处理好文化与发展,实现全面现代化,为民族复兴灌注生命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指向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统一、现代性与乡土性的融合、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以文化人与以人兴文相统一。全面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意义,探究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是却源于中华文明五千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得出的宝贵经验和历史结论,是新中国70年的伟大创举,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引领时代发展和历史进步要求的正确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方向指引、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境界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降,中华民族遭受着亡国灭种的危机,这刺激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强化了国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从"自在民族"走向"自觉民族"重要阶段。中华民族的概念首次提出,并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意识教育的素材。中华民族遭受屈辱压迫的历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近代中国涌现出的为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个人和群体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情怀,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取得的众多成就则会极大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信心。因此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在培育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其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艺术的发展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复兴与崛起,民族的复兴与崛起不单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更体现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走向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传承发展史上可体现在过去的几百甚至几千年,我们的先祖在文化艺术领域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光辉景色,并将其提炼为优秀的中华文化艺术体系,受到世界各国广大民众的敬仰,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就躺着中国特色血脉,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骄傲。因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在发展道路上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而这个文化艺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非常之大,更甚者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始终是国家的主流和民族的意愿。目前,尽管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同根同源、唇齿相依、骨肉相连,50多年的内政分治,并不能割断两岸人民的密切联系,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持续延绵。尤其是近20年来,在祖国大陆的大力推动下,两岸经贸合作、产业投资、技术引进、学术交流与人员往来等都取得重大成就。事实证明,争取和平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关乎国家命运,对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对这一群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要重视中国梦的融入,以保证他们的思想与民族梦想相统一。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探讨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融入中国梦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谨。从现实境遇维度看,全球化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从民族历史维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鲜明主题;从理想信念维度来看,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从文明趋向维度来看,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凸显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国际视野和人类担当;从方法路径维度看,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坚持知史知国与爱国报国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看,各朝代的统治者只要能够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能够和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政权就会巩固,经济就会繁荣和发展,反之,则国家四分五裂,不成一统,人民就不得安宁。1 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是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互相学习,迁徙融合,使我国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如何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三首词连续创造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民族复兴的中华巨人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革命风采和时代精神;展示了崭新的中国国格和人格。巨人美学感召力是鼓舞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现代文学灵魂和主旋律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开拓者和第一代主要领导人,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自始至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并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在民族问题仍然是关系中华民族振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的重要因素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的民族理论进行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五缘”是闽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五缘”优势是海西建设的重要推力。本文分析了两岸关系新变化和海西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认为新形势下福建的对台优势局部范围有所弱化,但总体上将进一步增强和显现,要重新审视“五缘”优势,把握海峡两岸和平与发展新契机,发现、创新并发挥“五缘”优势,为推进海峡经济区建设和两岸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两岸农业科技的优势和特点的分析,提出"十一五"期末和"十二五"期间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领域。从海峡两岸资源的互补性、科技研发的互补性、产业的互补性和市场的互补性出发,展望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前景。提出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1)加强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2)建立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协会;(3)建设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4)重点进行台湾精致农业和科技推广的示范;(5)构建农业科技合作支撑体系;(6)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等3个指标定量分析两岸茶叶国际竞争力。结果显示,两岸茶叶的国际竞争优势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岸茶叶的比较优势无法转化为竞争优势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海峡两岸茶叶资源,达到两岸茶业双赢。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文化状况,并且回顾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立足祖国统一及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了海峡西岸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并对海峡西岸新农村文化建设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福建农林大学在开展海峡两岸交流,发挥双方优势,努力培养中华民族高水平农科人才作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成效:(1)模拟中国行政地图,建立“中华名特优植物园”,在34个省园中分别种植各省区的名特优植物,为两岸师生提供了学习全中国大量的植物优异种质资源等专业知识的基地,同时增强了台湾师生的中华民族意识;(2)提出寓深意于简明之中的“矩形原理”,激发了两岸学生特别是客观条件一般都较差的农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了学生发扬中华民族智慧加拼搏的传统精神;(3)采取8项措施学习借鉴台湾高等农业教育和台湾现代农业科技,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运用相关性分析法考察海峡两岸的凤梨、芒果、冰冻大黄鱼和猪肉市场价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运用协整分析法考察以上农产品价格间的整合关系,以分析两岸农产品市场价格之间是否存在长期整合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两岸凤梨和芒果的价格时间序列进行了检验,考察两岸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的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两岸凤梨和芒果的市场价格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并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大陆凤梨价格会影响台湾凤梨价格,两岸芒果价格会相互影响;两岸开放程度较低的冰冻大黄鱼和猪肉市场之间的整合程度较低.据此提出进一步提升两岸农产品市场整合程度的措施建议:(1)降低关税壁垒;(2)减少非关税壁垒;(3)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两岸金融合作需求日益上升的现实背景,从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利益基础和政策基础等方面分析两岸金融进一步合作的可行性,以及从台海关系、台湾当局的大陆金融措施、大陆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技术瓶颈等方面分析两岸金融合作所面临的障碍,最后根据现实基础和障碍,提出现阶段促进两岸金融合作的对策是深化两岸经贸交流、建立“两岸金融合作促进会”、建立“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和健全相关的规范条例等。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宏观态势。分析了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现状和互相依赖的程度。并进一步评价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依存度的上升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中心提升两岸农产品贸易依存度。  相似文献   

19.
《反分裂国家法》是中国大陆为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遏制“台独”分裂势力而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律,旨在为反“台独”提供法理依据。“台独”势力的发展与膨胀,是与外部势力的怂恿与支持分不开的。因此,《反分裂国家法》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台海地区。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已由福州、漳州扩大到福建全省,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应从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规划两岸农业科技合作领域,创新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