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切花菊单细胞突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彭伟  李鸿渐 《园艺学报》1996,23(3):285-288
  相似文献   

2.
现代育种技术在切花菊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卉是国际贸易的大宗产品,许多国家都将花卉业作为出口创汇的重点产业.菊花作为三大切花之一,应用广泛,在世界范围享有盛名,菊花也是最早能够进行周年生产的切花之一.国际上花卉生产大国如荷兰(36亿美元/年产值)、美国(33亿美元/年产值)、意大利(27亿美元/年产值)等,花卉产业发达的原因之一就是产业内部具有良好的育种系统和品种培育的技术体系.相比之下,我国几乎没有一种花卉具备完善的育种系统.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切花菊插穗生产过程中从母株发根到圃场管理、采穗作业及插穗储藏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措施 ,并且给出了母株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提出一套适合国际市场要求的切花菊无根插穗产品品质标准 ,对菊花插穗生产者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切花菊周年生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的切花菊栽培技术开发研究,总结出一套实用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种苗培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等方面,对实现切花菊周年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切花菊“神马”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在大连地区的研究结果,提出切花菊“神马”目光温室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定植准备、定植、摘心定干、张网、剥除侧蕾副芽、肥水管理、花期调控、B9处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上市等,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切花菊分别取脚芽、茎尖、幼蕾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水平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丛生芽和根,完成植株再生。研究发现:3种外植体以茎尖最好,其愈伤组织产生的芽的分化速度较快。最后移入生根培养基上长成完整植株。同时,对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1种苗繁育技术切花菊种苗繁育以扦插繁殖为主,生长发育良好的母株是取得优质插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切花菊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及培育出大量的新品种,尤其培育出对日照反应不敏感的品种(俗称"四季菊"),可以通过品种搭配和促成或抑制栽培实现切花菊的周年生产.切花菊作为主要切花之一,在我国年销售量达到四亿支,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向日本出口切花菊达到四千万支.  相似文献   

9.
根据在大连地区的研究结果,提出切花菊"神马"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定植准备、定植、摘心定干、张网、剥除侧蕾副芽、肥水管理、花期调控、B9处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上市等,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切花菊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初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现代园艺》2012,(17):4-5
以带腋芽的茎段、幼花蕾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结果表明:茎段腋芽分化率最高的为培养基MS+BA2.0+NAA0.2,而花蕾诱导分化率最高的培养基为MS+BA3.0+NAA0.1;培养45d后,愈伤组织块的直径超过1.0cm;丛生芽数达到了11个以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出口切花菊产业发展迅速,而主栽品种“神马”易受高温影响,在夏季生产非常困难,为此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引进了夏菊品种“优香”,研究其生长特性,并从GA3处理、肥水管理、光周期调控、B9处理4个方面探讨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切花菊‘神马’为试材,探索了远距离运输导致其花朵开放过速的原因,并通过改良切 花菊预处理液配方,延长其远距离运输后的瓶插寿命。对经模拟远距离运输又复水后的切花菊花朵和叶 片水势测定的结果表明,长时间2 ℃冷链运输后,切花菊花朵和叶片水势下降可达10 × 105 Pa。花朵的 过速开放是由瓶插复水时水势骤变导致,单位时间内水势差越大花朵开放速度越快。花枝在长途运输时 逐渐失水,增加了复水时花枝内外的水势差,致使复水时水分供应快速,促进花头花瓣快速扩展。在传 统配方基础上添加适量的N–苯基–N’–1,2,3–噻二唑–5–脲(TDZ)可减缓花朵花冠直径增长速度、 延缓叶片衰老,改良后的最佳预处液配方为:200 mg · L-1 8–羟基喹啉(8-HQ)+ 200 mg · L-1 柠檬酸(CA)+ 2 mL · L-1 聚氧乙烯–8–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 100 mg · L-1 维生素C + 0.05 mg · L-1 TDZ + 1% 蔗糖,在实践操作中该配方使切花菊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了3 d。  相似文献   

13.
8-羟基喹啉和柠檬酸对切花菊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浓度8-羟基喹啉(8-HQ)和柠檬酸(CA)进行组合作为保鲜液,通过外部形态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研究保鲜剂对切花菊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8-HQ和CA对延缓切花菊的衰老有明显作用,可延长其瓶插寿命,增加花枝鲜重,减缓花瓣组织中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分解速度。处理A 3%蔗糖+100 mg/L 8-HQ+200 mg/L CA保鲜效果最好,可使切花菊的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10 d。  相似文献   

14.
切花小菊的分枝性状是其株形和观赏品质的重要构成因素。研究切花小菊主要分枝性状的配合力,为杂交亲本合理组配提供依据。通过4 × 3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7个切花小菊亲本及其F1群体的总侧芽数、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长度、一级分枝角度、二级分枝总数、二级分枝长度、二级分枝角度,共7个分枝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和群体遗传参数。除总侧芽数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外,其余6个分枝性状均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各亲本在分枝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GCA),以及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和总配合力(TCA)差异较大。‘Monalisa’除一级分枝数的一般配合力为负值,其余各性状的均为正值,是培育疏散型新品种的优良亲本。‘Qx-021’(除二级分枝总数)和‘Qx-096’各分枝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为负值,是紧凑型新品种的优良亲本。杂交组合‘Qx-021’בQx-098’、‘Qx-081’בQx-098’的一、二级分枝数的总配合力较高,其余5个性状的总配合力均为负值,是选育紧凑型切花小菊的优良组合。7个分枝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很高(73.81% ~ 94.41%);除总侧芽数(1.88%)外,各分枝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在60%以上,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切花菊腋芽长度与内源GA_3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当前我国出口日本的主栽切花菊品种"神马"的叶片内源GA3含量与其相对应的腋芽萌发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植株相同部位,其叶片内源GA3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与其腋芽萌发长度呈中度正相关和低度正相关关系;在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叶片内源GA3相对含量与其相对应的腋芽萌发长度呈完全正相关关系,叶片内源GA3绝对含量与其相对应的腋芽萌发长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切花小菊的分枝是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用不同分枝特性的切花小菊品种‘QX-145’(作 母本)和‘南农银山’(作父本)杂交获得F1 群体,对F1 杂种的一级分枝数、分枝高度、一级分枝长度 和分枝角度等4 个分枝性状在2011 和2012 两个年度的表型数据进行记载,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 个分枝性状在F1 群体中广泛分离,变异系 数为14.60% ~ 38.89%;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除一级分枝长度外,其他3 个性状的中亲优 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1.46%、–46.96%和–8.85%。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切花小菊 一级分枝长度、分枝角度符合A-0 模型,无主基因控制;一级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符合A-4 模型,主基因 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45%和53.92%。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切花菊瓶插寿命的数量遗传变异机制及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80个切花菊品种和100个‘南农雪峰’ב蒙白’F1代杂交株系为材料,系统调查瓶插寿命的表型变异,并通过关联分析和连锁作图解析瓶插寿命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切花菊品种的瓶插寿命为20~58 d,变异系数为17.96%;F1群体瓶插寿命在24~56 d之间,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且普遍存在超亲个体。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LM)的关联分析检测到6个与瓶插寿命性状显著相关的标记,单个标记的表型贡献率为8.67%~11.26%,其中,标记SSR131-3、SSR149-4和SSR150-5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10.20%、11.26%和11.14%,应为主效位点;QTL定位分析在‘南农雪峰’连锁图的X2连锁群检测到2个控制瓶插寿命性状的加性QTL(qVLX2-1、qVLX2-2),其加性效应分别为11.60和10.86 d,贡献率分别为6.34%和3.15%。  相似文献   

18.
基于表型和SRAP 标记的切花菊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5 个表型性状和SRAP 标记分析56 个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表型变异分析结果 表明:21 个性状表现出品种内一致性高及品种间特异性强;主成分分析发现,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 有花序直径、花序类型和瓣型等花部性状,其次是叶部和茎杆性状,说明所选用的切花菊品种在分类时 应以花部性状为主,叶部和茎杆性状为辅;表型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 聚类,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 为平瓣类、匙瓣类、桂瓣类、匙瓣-平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14 对 SRAP 引物组合扩增56 个切花菊品种的DNA,共扩增出454 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23 条,占扩增带数的 93.17%,多态性含量PIC 值在0.72 ~ 0.89 之间,平均为0.82,说明切花菊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 遗传多样性。基于SRAP 标记的UPGMA 聚类分析显示: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4 ~ 0.97 之间,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为平瓣类-匙瓣、桂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Mantel 检验相关性系数为0.682,两种聚类结果有相似之处,均能很好体现试验切花菊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23 个切花菊品种进行苗期耐低钾指标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干质量、钾含量、钾 积累量在不同钾浓度处理和不同品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切花菊耐低钾能力的评价指标。依 据耐低钾指标,筛选出耐低钾品种‘南农银山’和‘南农菲紫’,不耐低钾品种‘南农红枫’。通过水培 试验研究了不同耐性切花菊品种幼苗对低钾胁迫的生物响应。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耐性弱的‘南农红 枫’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SOD 及POD 活性均明显降低,耐性品种‘南农银山’和‘南农菲紫’没有显 著性变化。此外,低钾条件下耐性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耐性弱 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淀粉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