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对比法首次对吉林省小粒大豆的超歧化酶(SOD)活力及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小粒大豆各品种间超氧歧化酶活力比大粒大豆各品种间差异大,经中的杂效种超氧歧化酶活力低于已稳定的栽培品系,小粒大豆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低于大粒大豆。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比法首次对吉林省小粒大豆的超氧歧化酶(SOD) 活力及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小粒大豆各品种间超氧歧化酶活力比大粒大豆各品种间差异大,进化中的杂交种超氧歧化酶活力低于已稳定的栽培品系,小粒大豆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低于大粒大豆。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2001,(8):31-31
一、品系来源 我国农民大豆育种家张文进,在山东农科院吕山涌研究员的指导下,以高丰大豆为母本、豫豆2号、东北大粒黄豆混合花粉为父本杂交,干激温诱变,花药克隆,基因加倍,历时6年育得。二、品系特点 短日照性惰,叶色深绿,下圆上尖,三出复叶,间有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小粒大豆与大粒大豆某些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吉林省小粒大豆进行了多项生化品质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粒大豆品种在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上均高于大粒大豆品种,平均分别高出2.82%和1.54%;脂肪含量低于大粒大豆各品种,但小粒大豆的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含量较高,比大粒大豆平均高出5.09%,小粒大豆亚油酸与亚麻酸配比合适;2.小粒大豆的总糖含量低于大粒大豆,其还原糖含量却高于大粒大豆,平均高出0.61%;小粒大豆各品种粗纤维一高于大粒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862份大豆品种资源分析,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1.96%,脂肪平均含量为17.51%,夏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于春大豆,脂肪含量低于春大豆。籽粒以黄种皮,褐脐,椭圆形,中小粒种为主。黄种皮,褐脐,椭圆粒,大粒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青豆,浅脐,圆粒,极大和特大粒品种脂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籽粒圆、黄的大粒大豆深受大豆经销商的欢迎,每市斤价格可增加3~5分钱,商品性好,所以农民朋友种植大粒大豆的积极性特别高。大豆的百粒重一般在18-20克之间,下面介绍的8个高产的大粒豆品种的百粒重基本都在25克以上,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试种。  相似文献   

7.
菜用大豆新品种选育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豆雄性不育系与推广品种杂交,进行轮回选择,培育出晋品1,2 ,3 号青大豆、晋特1号黄大粒等新品系。1994 年以来,在太原市、汾阳市、阳泉市、介休市、长治市以及北京市通州区试种,一般每公顷子粒产量在2 025 ~2 400kg 之间,高者达3 000kg。1996 年在太原北郊试种,每公顷收青毛豆11 910kg。1997 年,将上述品种与引进全国优异菜用大豆六月白、六月枯、黄子豆及日本的绿光等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晋品1 ,2 号及晋特1 号,在产量、蛋白质含量、抗病性及口感等方面均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新选育出的大豆早熟品系D73作棉豆间作研究,结果表明,大豆D73品系是一个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小,适宜于棉豆间作的新品系。在间作栽培上D73品系应以4月中旬与棉花同种播种为宜,对采取大豆育苗移栽的应适当增加D73品系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大豆隐性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及轮回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先后获得5个大豆雄性不育系。同时创造出3个具有多亲本血缘的雄性不育系集团,通过轮回选择,获得一批具有特殊性状的杂种后代及品系.其中晋品88—1、晋品88—2两个姊妹系具有不同熟期,丰产、大粒等特点,青皮青瓤,是适于城市菜用及多种用途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春大豆新品种丰产性与稳产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我省大豆育种单位针对大豆生产对品种的要求,陆续育成一些优质高产春大豆新品种(品系),有的品种已在生产上示范种植。为鉴定这些品种在我省各大豆主产区的产量表现及适应能力,2002年春季,福建省种子总站组织了多点联合鉴定试验。本就其产量结果进行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以期为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27-1929
晋科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05年以晋遗38为母本、忻毛豆1号为父本,经过常规人工杂交育种所选育出的新品系。2015年参加山西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晋科2号比对照晋科4号增产28.9%;2016年参加山西省鲜食大豆生产试验,晋科2号比对照晋科4号增产17.2%;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播种至收青荚95~105 d,产量高,荚大粒大,品质好,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12.
1.前言1.1菜用大豆的生产现状菜用大豆也叫毛豆,属大豆的专用型品种。菜用大豆必须具备以下性状特征:株高中等、杆强不倒伏,保证豆荚不受损伤,结荚均匀、熟期一致,绒毛白色或灰色,且披着稀疏、大粒大荚,鲜籽粒柔糯香甜。大豆籽粒富含蛋白、脂肪、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且含有一定的淀粉和糖,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国际市场对菜用大豆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几年,我国的菜用大豆生产发展很快。但要想使菜用大豆打入国际市场,得到持续稳定地发展,这样就要求我们发展大荚大粒、高品质,适合出口的菜用大豆。  相似文献   

13.
东北高油大豆育种目标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北大豆素以金黄光亮、粒大粒圆、品质优良著称。近年来,由于单纯追求产量和混种混收,造成含油量下降,影响了品质。随着进口大豆的增加,“北豆南运”格局被打破,东北大豆生产受到很大冲击。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培育优良的高油品种。  相似文献   

14.
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 1991年开始进行大豆抗孢囊线虫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育种研究 ,并利用一些抗源 (P14 376 5 4、灰皮支黑豆等 )进行了大量杂交工作 ,通过连续单株选拔、加大抗性好的组合群体数量、南繁北育、早代鉴定等措施 ,筛选出一些高抗、中抗的品种和品系 ,如中黄 12 (中作 5 2 39)、中黄 13(中作 975 )及中黄 17(中作 976 )等品种己正式审定推广 ,后两个品种己通过国家审定 ;有一批品系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的大豆区域试验。这些品种和品系将对推动大豆生产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豆5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良地方品种海门粗白豆为母本,大粒、优质、高产、多抗种质海系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审定的江苏省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播种至采收青荚107d左右,大荚大粒,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6.
在相同遗传背景下,采用两对叶型不同的大豆品系A31和6059,探讨了不同叶型对大豆产量性状、形态性状、生理指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型对其品质的影响是相同的,圆叶型大豆品系蛋白质含量高于尖叶型,而尖叶型大豆品系脂肪含量高于圆叶型;叶型对不同大豆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有所差异,尖叶型大豆品系节间长度较短,四粒荚数较多;圆叶型大豆品系百粒重较大,但在产量方面差异不显著(A31品系F0.036=1.364相似文献   

17.
于2010年对引进的15个大豆新品系进行了观察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大豆新品种,为农业生产上用种提供依据。通过试验,结果表明,10个夏大豆品系中有4个品系单产超过200kg,其中有3个各种性状表现良好,适合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新大豆7号(原品系名FLS5)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95年从加拿大引进,经过连续多年的单株选择及乌鲁木齐与阿勒泰之间的异地选择,于2002年形成品系。2004年、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均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粒重不同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积累动态差异及生理机制,为不同用途大豆的栽培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百粒重分别为7.13、20.21和30.54 g左右的小粒大豆、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为材料,测定关键生育期叶片光合速率,分析3种大豆籽粒形成过程中干物质重、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浓...  相似文献   

20.
特用大豆优质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进行特用大豆优质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通过野生和半野生大豆资源的利用,拓宽大豆遗传基础,运用有性杂交、回交等技术手段,采用系谱法、混合法、单粒传法等后代群体选择方法,在广泛的后代变异中选择超亲表型,并进一步稳定成优良品系,稳定后的品系可直接利用,也可以改良后利用。本研究获得黑大豆、双青豆、纳豆、芽豆、双高大豆等特用高产大豆品系共18份,目前部分品系已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